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实践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6-12-152016-12-31

作业要求 :    实践研修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实践研修成果提交做如下要求,各位学员请在“实践研修成果”栏目中根据所发布的要求提交一篇实践成果。由班级辅导教师进行评阅。
要求: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吴 强    所属单位:滕州市南沙河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22 16:20:53    浏览数( 5 ) 【举报】



实践研修成果



      ——6.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实践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多角度地认识“平均水平”,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在具体情境中,能搞清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并会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问题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与态度】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合作探究;第二环节:运用提高;第三环节:课堂小结;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设计】问题: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                                                                                                                                                                                                                                                                                                                                                                                                                                                                                                                                                                                                                                                                                                                                





 
 
 
 
 
 
 
 
 
 


 
 
 
 
 
 
 
 
 
 


 

员 工


 

 

经理


 

 

副经理


 

 

职员A


 

 

职员B


 

 

职员C


 

 

职员D


 

 

职员E


 

 

职员F


 

 

杂工G


 

 

月工资/元


 

 

7000


 

 

4400


 

 

2400


 

 

2000


 

 

1900


 

 

1800


 

 

1800


 

 

1800


 

 

1200


 


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700元。



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9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800元。



一位应聘者心里在琢磨: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



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对表现积极的学生予以鼓励。



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



上述问题中,经理、职员C、职员D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该公司的收入情况:



(1)月平均工资2700元,指所有员工工资的平均数是2700元,但只有正、副经理的工资比平均工资高,是他两人的工资把平均工资“拉”高了。



(2)职员C的工资是1900元,恰好居于所有员工工资的“正中间”(恰有4人的工资比他高,有4人的工资比他低),我们称1900元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9个员工中有3个人的工资为1800元,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1800元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议一议: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



让学生讨论,充分发表不同的观点,然后归纳起来:用中位数1900元或众数1800元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些,因为平均数2700元受到了极端值的影响。



结合上述问题的探究,引入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



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教师指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让学生用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回头望,解释引例中小英的数学成绩的问题。



【实践反思】通过有争议的问题情境,再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平均,使他们的认知冲突得到升华。



第二环节:运用提高



【内容设计】



1. 对于一组数据:3323631036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



B. 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



C.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



D.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



答案:A



2. 20112012 赛季北京金隅队队员身高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课本135页)           



3. 你课前所调查的50名男同学所穿运动鞋尺码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你认为学校商店应多进哪种尺码的男式运动鞋?



实践反思12题是基础题,考查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求法,特别是通过第2题要使学生认识到一组数据中众数不一定只有一个。第3题既是上节课的作业题,又是本节课的“做一做”,不仅渗透了抽样调查的思想,而且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问题作出评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设计】



议一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哪些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特征:



1. 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2. 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它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3. 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要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确定是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来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



实践反思通过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学生体会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情景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评判,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



实践反思: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本节课通过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引起认知冲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揭示新知识,应用新知识。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千万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可强加给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老师评语

中位数和众数是统计中常见的两个特征数字。通过实例感受其意义和区别,对学生的收效很大。

评语时间 :2016-12-23 10:14:25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