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幼儿在体验建构游戏中教师如何介入才是有效的?

2016-11-30 发布者:林美玲     浏览(1)

对于三大游戏的研讨我们不断的在调整、整改,虽然学习的过程很辛苦,需要通过不断的研讨、观摩、尝试、整改,但可喜的是在这一次次的整改后,有了初步的成效。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们对游戏有了新的认识,今天我们来说说建构游戏:幼儿的建构活动不仅要创造适宜性的建构环境和材料,还要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尝试,教师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新的挑战,学会和小伙伴合作、分工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幼儿他们在堆、叠、拆、搭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实验、体会许多空间和数理概念,他们会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将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融于一体。在建构活动中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那么在游戏中教师如何帮组幼儿?怎么样介入才是有效的呢?

 一:观察幼儿是否需要介入

   把握干预游戏的正确时机,关系到游戏指导的正确效果,干预的时机正确可以扩展和提高孩子的游戏内容和层次,反之,可能会抑制他们的游戏。如案例一:今天的活动内容是拼搭房子,孩子们都在拼搭房子,但是鑫泉只会把积木叠的高高的,然后又推倒,我问他“为什么”?他给我的回答是“不好看”。首先分析额问题:1.鑫泉不够自信2.鑫泉失去了一次技能经验。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介入,我的做法是:采用平行介入,我在他旁边和他一起搭并鼓励和支持他,鑫泉通过我的鼓励又重新拿起积木,并通过模仿我的作品学到了新的技能。教师的平行介入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和游戏的持久性,所以在介入幼儿游戏时教师要观察并帮助游戏中遇到挫折、困难的孩子帮助他支持他完成游戏愿望这样的介入才是有效的。

二:不过分介入幼儿

  在游戏中经常有许多的教师不管幼儿的需要和年龄特点直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介入根据教师的主观想法去做,如案例二:在搭建十字路口时,小红想要将果树摆在栅栏边上,但是张老师觉得摆在红绿灯的周边更好,所以就一直提醒幼儿要将果树摆在那红绿灯周边虽然这样更美观,。但是张老师的做法就是让幼儿随着老师的指指点点游戏,但是却让幼儿失去了真正游戏的乐趣。教师没有分清成人和孩子之间的区别,常以自己的想法来指导幼儿,缺乏对孩子的观察,只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样的指导不符合孩子的意愿,并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教师的介入干扰转移、替代了幼儿原来的活动意愿。有时教师的介入是多余的,妨碍孩子发展的。

三: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

  时间上安排不够充分,玩具的数量和种类非常有限的情况下,真正能让孩子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非常少。相当多的幼儿园在组织活动时,仅仅把建构游戏当作调剂品来使用。如:建构游戏的时间仅安排在家长快来接的时间段。这其中的弊端是相当大的。建构游戏安排在家长接孩子的时间段内,显然是无法发挥其教育意义的,它只会让孩子学会做事半途而废。而且,建构游戏时间不充足,幼儿的创造性就无法真正发挥起来。

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建构材料

  玩具种类和数量不足;许多幼儿园虽然配置了许多种类和数量的玩具,可在选择时却忽视了儿童认知的需要,比如:玩具种类、难度单一,忽视幼儿的年龄差异;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成长的需要,玩具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高幼儿认知能力的重要教育作用。一种玩具从小班玩到大班,可想而知,孩子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有多少呢?

五:教师存在的介入问题

  有的时候教师看到幼儿在活动中出现问题了,但又不介入,怕介入不当或不知道如何介入,于是回避介入特别是一些新的老师,在师生交流不够的情况下怕指导的机会把握不准,弄得手慢脚乱,另外教师有时不相信孩子会做好或者觉得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效果,就直接干预游戏,在实践中经常出现这个问题。我觉得教师的介入是必要的给予幼儿支持和帮助也是非常需要的。帮助不仅是正面的还有隐性的帮助,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建构材料,及时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支持孩子的个性需要的发展。

  总之,教师要树立以幼儿为主体,把游戏还给孩子的活动观念,客观的评价孩子努力使自己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反思能力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运用正确的方式指导,开拓空间解放孩子,满足幼儿需要,让孩子在玩中求发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这样才能促进幼儿不断发展。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