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教师应该怎么样关爱学生

2017-01-21  发布者:耿洁  浏览数( -) 【推荐】

    关爱学生,就是说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这种爱就是师爱,有别于父母之爱,兄弟姊妹之爱,因为亲子之爱,兄长之爱,有 血缘作为纽带,那种爱是母鸡都会的情感和行为,而教师真爱学生是毫无血缘亲情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是一种“大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的神圣也正在这里。
    我们说关爱学生是新师德的核心,德育专家说,“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何为底线,就是说,如果一个老师在言行上表现出不喜欢学生,或者内心暗藏着不喜欢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或者说内心是为了学生好,但表现出来的言行却让学生感受不到像是喜欢,而是不喜欢,那么,从本质上讲,你可能就不配做教师了,最好是改行去做其他工作,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去操纵机器、推销货物或者做与学校无关的事情,可能不会过份的强调爱心。
    教师负有教育学生的责任,而教育人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己的言传身教中渐渐长大成人,可见我们教师责任多大。如果你不是由衷地爱学生,你表现出来的可能是虚情假意,你对学生不懂事、不顺从或者淘气的行为可能会感到不满或者气愤,你的这种不良情绪可能就会向学生发泄。你向学生做嘴脸,盛气凌人甚至武力惩罚时,学生能感到你真诚的爱吗?你在发脾气的时候,教育的功能也就荡然无存了。你被这些不良的情绪包围着,还能潜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吗?学生在你的训斥下,他能快乐吗?学生不快乐的时候还听得进你的教诲,还能好好学习吗?
      教育是充满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工作具有人性美。坚持人性化的学生观  一.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自尊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的一种认识和们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要宽容和理解学生      教学过程中,我们更要注意的是要允许学生出错。我们的学生还是一个成长中的人,出一些差错在所难免,学生良好的习惯正在养成之中,难免因自觉性和自制力差而出现反复性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试问一下我们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时候,有谁没有犯过这样那样的错呢?要知道我们的学生在做错了事之后心里也会内疚、自责,这时他们需要的评价。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细小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待生,与他是老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需要的是老师一颗博大、宽容、爱他们的心。  三.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是“以人为本”体现,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要重视学生个体的积极作用,重视学生个性的自我张扬,重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由的自主地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自主性的活动四.要注重对学生成长的发展的终极关怀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更应重视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终极关怀,以提升教育人文性的品质,探索真正育人的教育之路。教师应建立和谐平等、相互依存的“人文关系”,营造富有亲和性、融洽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人文”教学氛围,建立以人文为基础的课堂常规,引发学生对人格尊严和人性的反思。我们的老师在指导学生探索知识,认识人文世界的同时应该让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将文明积淀成性格,实现对人作为精神的存在的内在关照;要将知识个性化,转化成人的系列品质和能力,实现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终极关怀,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应如此,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的创造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为这是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需要,是全社会的需要    应该让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将文明积淀成性格,实现对人作为精神的存在的内在关照;要将知识个性化,转化成人的系列品质和能力,实现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终极关怀,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应如此,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的创造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为这是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需要,是全社会的需要。  所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师德的核心和底线。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