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 李迎光 所属单位:西南大学东方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2022-08-18 浏览数( -) 【举报】
“造型·表现”学习心得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小学美术课堂分成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索”四大块。由于美术具有实践性的特点,“造型·表现”在美术课堂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在“造型·表现”领域中有这样的说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根据其标准,怎样更好地实施教学,使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成为广大教师思考与探索的一个问题。新鲜好奇、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也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由游戏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绘画造型手段,去表现和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感,是唤起他们心中所喜爱的、渴望拥有的、印象深刻的事物的情感并通过绘画的形式再一次表现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内心情感需要的外化,也是是一种愉悦的作画过程。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把游戏融入到教学中去,从教学过程中看来,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
1. 游戏内容贴近生活与教学。以游戏为载体,以初步形象为基础,在选择游戏内容时,教师可尽可能多地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如引用他们常看的动画片里面一些题料,可以加强学生的兴趣。通过游戏鼓励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大胆地自我表现和创造,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美术作品的美感才是游戏结合教学的目的。
2.准备丰富有趣的工具材料,让美术活动游戏化。小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只有通过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学生既能对美术课堂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要求低年级学生准备纸团让学生压印,准备弹子让学生滚画、准备毛线让学生进行线拖画等。
3.游戏性的教学方式和儿童化的语言。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学生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如在涂色练习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涂色的技法,我让学生来“拖地”:“一定一点一点都拖到,这样才能露出漂亮的地板来”,对于学生在涂色中空隙,我会提醒他:“这儿还有灰尘,快拖干净”学生操作完后会十分兴奋地说:“我看到美丽的地板了!”这时,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游戏的快乐,而丝毫没有感觉到涂色练习的枯燥感。
4.在游戏中相互协作,在个性与共性中求发展。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上《办年货》一课时,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并选出组长,先由小组集体讨论,拟订创作主题,并由组长给组员分工,有的小组布置“小超市”,有的小组布置教室,有的小组做团圆饭,有的小组编排文艺节目,结果学生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享受,作品也十分成功。
5.在评价中给予积极地鼓励,方式多角度,活动游戏化。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让美术活动在期待中延伸。不要一味的站在教师成人的角度去评判儿童的作品,不要一味求精求像,让学生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我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讲究方式,站在学生的观点上去认识了解他们的作品,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造。
6.把握儿童美术的思维方式和儿童的心理活动,正确的引导,开拓思维。如《小动物盖房子》,可以让学生充当各种小动物挑选自己最心仪的房子。并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这种游戏的方式,学生会愿意参与进来,并从中获得乐趣与提升。
总之,在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我认为把游戏涌入其中,将严肃的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让他们在学习中玩,在学习中乐,在学习中成长。同时怎样更好的去事实这个设想,还得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