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任务二:结业论文 作业周期 : 2017-03-032018-05-30

作业要求 :根据科研规范,结合自身校园管理与建设内容,撰写学校发展改进计划或专题研究论文一篇。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任务二:结业论文

提交者:学员徐小万    所属单位:韶关市始兴县澄江学校    提交时间: 2018-04-23 11:31:02    浏览数( 0 ) 【举报】

校本教研的现状与对策

【内容提要】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学校校本教研管理实际出发,在分析当前学校校本教研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营造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进行了探索。

【关 键 词】  学校 校本教研 氛围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制约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瓶颈”问题。教师年龄老化、教育经费短缺,教师教育思维定势严重,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等,使得学校的校本教研还处在“风平浪静”、“涛声依旧”的不正常状态,出现了令人“心痛的感觉”。为此,用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校本教研活动也普遍受到重视。

一、不在状态的校本教研

1、思想上不重视,教研理念陈旧。一些领导和教师对校本教研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只要考试成绩好,教师的教学水平就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好。一些学校教研教研活动以完成上级任务为宗旨,往往是执行事务,教研组没有一种“研”的机制和行为,教研活动实际成了教学例会,甚至有一些教师把教研活动当成是谈心交流的机会,对教研活动很不重视。

2、教研组长形同虚设。学校的教研组长角色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教研组长的人选上存在随意性。大部分学校的做法是谁的成绩好谁就任教研组长。对该教师的方法是否科学并值得推广,该教师是否将方法分析、总结并上升到理论层次,该教师是否有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的能力等各方面问题不加考虑。其次是学校虽有教导主任,但在仅有的教研活动中,教导主任往往起不了领导、讲评的作用,加上大部分学校不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长其实没有可供施展的舞台。最后,有些学校的教研组长设置是应付性的,只是因为上级部门有要求而设立该岗位。这三个因素的存在,导致的结果就是教研组长没教研可搞,没有发挥的舞台,形同虚设。

3、教师缺少“研究”意识。校本教研成为“不在状态下的研究”。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影响下,教师的思维定势在原来的教育教学方法上,不敢“越雷池半步”,依然是典型的“工人式的教师”,习惯于“批量生产”,依赖于“我讲你听,我灌你取,我考你做”的单调乏味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从校长到教师,基本上都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传声筒”,教师们基本上都是“日出而教,日落而息”地手执教科书,“太平无事”地念叨着“老黄经”,教师们缺少“研究意识”,都处于“不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境地,在“一团和气”中各自唱着“自己的歌”,重单干,重封闭,重学生单一的学科成绩的提高,少合作,少各种教育教学信息的获取,少竞争,依然扮演着“井底之蛙”的角色,在“坐井观天”中“无声无息”地“重复着昨天的教育教学故事”。

4、工作计划性不强,活动流于形式。学校及校本教研计划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且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教研活动表面化、程式化,有的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就是“公开课+教研组评课”,活动形式极为单一,缺少专题研究,因为同处一片区学校,教师之间的方法、观念等差异不大,含金量不高。同时,还存在因为听课教师处于“面子”、“礼貌”等方面的考虑,在评课时不会提出中肯意见等现象。

5、考评手段单一,缺乏形成性评价。一些学校和教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学校常常把考试成绩作为考评的主要指标。一些乡镇、学校直接给班级排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与教师的评优、晋级挂钩,客观上强化了教学“以考试为中心”,增加了教师之间的教研“壁垒”。一些学校对教研组的考核往往注重一些表面现象,注重检查教研组的资料和出勤情况,忽略了对教研组研究氛围、活动成效、组内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关注。

二、营造良好教研氛围,是推进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

营造良好教研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声誉的重要途径。一所学校一旦形成了用校本教研推动教学的习惯与氛围,校本教研就会同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改变观念,树立教研兴校的信念,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前提

 1、领导要确立教研兴校的理念。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校长要真正确立教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为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条件支持。同时,校长、学校领导在各级会上要大力强调,并积极投身上教研教改行列。校长要带头参加教研工作,引导教师由经验型、苦力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变。

 2、教师要树立教研出成果,教研促质量的观念。现阶段,许多老师认为:教研活动,不就是听听课,评评课,走走过场,当作是要完成的一项常规工作,认为写论文,搞课题是完成任务,获奖了学校表示一下,没获奖什么也不是的错误认识上,没激情,没兴趣。没认识到教研能为教学服务,没认识到教研工作的活力在于能始终和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在于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管理者要不断扫除教研为教学服务的障碍。扫除 “搞教研浪费时间和精力”这种认识上的障碍。应该使教师认识到教学和教研是同时体现一个教师业务素质的两个方面,也是教师必须同时完成的双重任务。要引导教师力戒“作秀”和“造假”,要从重形式向重质量转变,要让教师经常通过教研活动,及时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排忧解难”。

(二)选好教研组领头羊, 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关键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这个谚语所折射出的道理映射到我们的教育中,它需要的是团队的力量。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以群体中的个体来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的教研组就是有着教师凝聚力的团队。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我们不可能让所有教师都拥有同样的智慧、同样的领悟能力、同样的方式方法,但是我们可以在教研组中开展同伴互助来帮助他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一个优秀教研组,肯定有一个优秀的教研组组长,由他带出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师,由他们“教”出优秀的学科教学质量。因此,选聘好、使用好和培养好教研组长举足轻重,说得严重些同教研组“生死攸关”。 教研组长德才兼备缺一不可,选用教研组长应不拘一格,不搞论资排辈,更不能任人唯亲。对教研组长要定责任,同时给权力,还要给予同其贡献相对称的利益。教研组长不仅仅是组织安排教研活动与学习.更重要的是用心打造教研组的团队精神。有了团队精神,说课评课、集体备课、合作研究、师徒结对、资源共享、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都将会和衷共济、纲举目张、集思广益。而且会产生和进入“办法比困难多”,“我要上公开课课”、“我要听课”、“我要学习”、“我要研究”的良好局面与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团队精神,需要集体的共鸣与默契配合,需要组长及全体教师付出精力与心血,需要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尤其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更显得可贵。但只要信奉和实践“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那么,“奇迹”或迟或早、或大或小肯定会发生。

(三)确定教研方向是营造良好氛围的途径

随着课改的深入,区域性大教研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频繁的教研活动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很多教师渴望能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研究日常教学。他们在教学实际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和个性化问题,在区域性的自上而下的教研活动中已难以找到答案。而且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让每位教师外出学习,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建立“校本教研”机制,立足“校本教研”,将是教研的一个大方向,也是活跃教研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        

校本教研的主要特点是:以本校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可谓“学校是实验基地,教室是研究场所,教师是教研者”。最有价值的教研课题,是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它是教学研究的生命。因此,围绕教学实践的需要,鼓励教师静下心来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解决自己实际教学中的困难,可能对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更有效。

活跃校本教研氛围,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研环境。比如建立文化长廊,开辟宣传栏,充实资料室书籍,优化阅览室环境,搭建信息化网络学习平台等。鼓励教师进行网络教研,让教师定期在校园网站上发表自己的教研心得体会等。要形成轮流讲课的制度。每节公开课教学,尽量消除讲课者的顾虑,轻松上阵,提倡不计较讲课成败,主张大胆尝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教法。在集体教研外,鼓励同事间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进行闲谈,发表评论,从而获取有价值的经验。对个别教师碰到的难题,提倡同伴积极协助,共同解决,构建同伴互助的教研新风气。

必须指出校本教研虽是以学校为本,但不是“关门教研”。校本教研是以具体活动为载体的,而开展具体的教研活动离不开必需的经费。学校应树立“培训即是福利”的观念,力所能及地加大对教研骨干教师培养的投入力度,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四)激励是动力,是营造良好氛围的手段

营造良好教研氛围,除了要狠抓制度建设,还要十分重视情感管理,激励创造。教师在教研工作中居于主体地位,是教研的主人。人要有一定压力才有进步的动力。因此若能适量地加重教师任务,甚至超出其本人能力的任务,反而能使他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比如让教师“跳一跳,摘到桃”,让他感到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就能激励他在教研工作中展示其潜在才能,提升教研质量。所以必须引进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动力。

但当前教研管理中普遍存在教研动力单一问题。只要对近年来的教研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就会发现很多人的教研成果都有着明显的周期分布,即临近晋升职称的年份教研成果很多,晋升职称后教研成果则明显减少。为晋升职称而搞教研,是相当多教师教研的主要动力。当然教师为晋升职称而搞教研,在现实情况下无可非议,因为职称的评定与否,确实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但仅仅为了晋升职称而搞教研,这样的动力太单薄,太微弱。其实能够调动广大教师教研积极性的动力也并非晋升职称一个方面,还有经济动力、社会名誉、职业压力等多方面。学校必须激活这些潜在的教研动力,使之迸发出来并成为推动学校教研工作向前发展的合力。

为此,一是要加大奖励额度,营造教师教研良好氛围的经济动力。经济手段是教研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杠杆。要想调动教师搞教研的积极性,就必须让他们在教研工作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为此可实行学术论文资助制度、立项课题奖励制度、优秀实验成果奖励制度、参加学术会议资助制度等。二是要表彰精品力作,宣传名家名角,激活教师搞教研的名誉动力。知识分子是特别珍惜自己名誉的。虽然教师们在现实生活中首先必须追求基本的经济保障,但与此同时,他更注重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因此可实行优秀教研人员评审制度,开展教研精品评选活动,推出本校的名家名角,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譬如,当前我县推出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制度,相信会进一步调动全县教师教研的积极性。三是要制定约束机制,实行最低教研工作量制度,规定不同职称的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激活教师的职业动力,须知约束也是动力。总之,学校必须用心重建激发教师教研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新颖激励机制,催生各种教研动力,促进良好教研氛围的形成,最终引领教研方向,提升教研质量。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元素,学校只有通过营造多元化的教研形式,进一步浓厚校本教研氛围,才能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老师评语

-1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