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有哪些转化呢?

2016-12-29  发布者:曾晓燕  浏览数( -)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向我们走来,在这场围绕新课程改革而开展的基础教育深刻变革中,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终将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利行为上。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有哪些转化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以下几点转变。



一、由传授知识向引导发展转化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即实施“生本教育”,而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本,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学重点要由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转化。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于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的行为。”教师在发挥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形成一种激励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能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教育机制,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平等的参与讨论练习的机会,让他们自觉地探究学习,决不搞教师“一言堂”。例如在教学《迷人的九寨沟》一文时,经过课外查找资料,课内讨论探究,有学生提不同的看法:九寨沟既然是人间仙境难道只有山美海美吗?那作者是不是没有认真观察呢?等等一系列问题,充分发挥了自读自悟的作用。我便及时肯定这种自主探究发现的新认识,并鼓励他们要自主学习,敢于质疑,不要只知道死记硬背,盲从权威,人云亦云,而要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由组织教学向探究教学转化



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由善于组织教学向善于探究教学转化。为此,教师应及时地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找到完成目标的最好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一种和谐、宽容、热烈、有序的课堂气氛。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转为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当教师以组织教学为主时,他的基本做法就是分解教材中的知识,将知识有组织地呈现山来,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教材的知识,问答课本的问题。而教师以探究教学为主时,他就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使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教师还可指导学生集体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设计适宜的学习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而且富有个性。



三、由教学权威向学习伙伴转化



长期以来,“师道尊严”成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准则。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着、设计者,而且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定者,从而形成了教学上的绝对权威。教师往往习惯根据白己的设计来教学,习惯忽略甚至冷落学生有创新意识但与教材观点不符的见解认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由传统上的教学权威逐步向学生的学习伙伴转化。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应改变居高临下的地位,与学生做到平等对话。教学过程不能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合作、充满个性的创新过程。在我所有的教学中我和学生们都和谐平等相处着,所以这一点我很自信的。



四、由传统教法向现代教法转化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需要信息人才。信息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信息化。当今的教材以文字教材为主,音像教材和电子教材为两翼,正向多媒体教材发展。多媒体教材比传统教材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更加有利于教师指导,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的信息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师应善于将信息网络上的新知识新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多媒体,将教学软件、网络等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还要能正确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日益应用,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新的变革。



我在指导想象习作时,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了导入。先伴随着优美动听的《神秘园之歌》缓缓映入,然后是设计的一段导语:“同学们,这是一首充满想象的轻音乐,在听的时候我们需要打开想象的大门,在结合屏幕上的图片想象这该是怎样的一个场景。”这样先声夺人的导入,通过多媒体手段紧紧扣住了学生的情感之弦,使他们的兴趣与思维迅速集中到我设置的情境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令我最深动的一堂习作课。



五、由依赖教材向科研创新转化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向学生照搬课本知识,过多地依赖教材,而缺少自身创造力的发挥。教参成为唯一的参考书,很少想到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对教学进行思考和研究,从而造成教育观念陈旧僵化,教学工作完全被教材和教学大纲束缚,教学方法呆板单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由于缺乏科研创新意识,有些教师只能年复一年简单地重复劳动,教学水平很难得到真正地提高。



新课程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研创新,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于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与评价,分析不足,不断改进。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开展与自己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理念,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做到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学生观念和人才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忘我的热情为新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