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师德的灵魂

2017-01-03  发布者:田娅  浏览数( -)

    回首我在教育教学上度过的11个春秋,品味着当教师的生涯。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神圣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传播文化知识,为社会培育各类人才,还应培育新世纪合格的接班人。教师时时刻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塑造着学生。一个好的教师除了应有高贵的人格尊严,还必须在关爱学生上胜于父母之爱子女、农夫之爱土地。应感到和学生交往是一种快乐,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所接纳的、受欢迎的、有用的人。要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快乐与悲伤,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要注重和关怀每个学生,正确对待每个学生的优缺点。爱是教育的根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师爱生”在实际工作中,首先是“爱生”,只有教师对学生付出了关爱,才能更加激发和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所以说,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给学生树立榜样,用最平凡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来“关爱”学生。我们应该做到:

   一、 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1.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这是教师关爱学生的基本态度,其核心是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教师对学生要“仁爱”。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当代教师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    事实上,我们教育中存在很多不均等、不公正的现象,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方面,如有的学校招生带有倾向性,只招干部子女,不收百姓子女;还有的学校办实验班、重点班,集中好的教学设备和师资;甚至连班上学生座位布置都带有人情色彩。有的老师的教学没有面向全体,只照顾成绩好的有望的学生。还有的老师把班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对优生“眉开眼笑”,对中等生“不声不响”,对后进生“大喊大叫”。

   2.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他的真正意义在于对全体学生施以慈爱之心,主要表现在:教育活动(如教学、扶助、奖惩、评价等)中,对全体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作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教师做到这一点,才能算是做到了“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3.尊重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人格”是世界的普遍性的要求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我们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有自己的能力、观点和想法的个体,而且学生更应该象成人一样受到尊重。“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制度化的授受关系,又是一种人格上的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 
    尊重学生人格,归根到底就是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要尊重学生,教师还得从提升自身的素质着手。“学为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严于律己,善于解剖自我,走出心理误区,力争自我超越。嫌弃和斥责,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会暴露出教师的狭隘和无能。教师应该把尊重学生人格作为其师德的标准之一,为完善自我,提高教育质量做出不懈的努力。    

  二、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的就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但严格不是严厉,更不是苛刻,应有一个正确的标准。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应该适度,不能操之过急。因此,教师要做到对学生必须做到严而有度。 
      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千万不要伤害学生,切忌不能简单粗暴,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教育和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等等。这样哪怕是再冥顽不化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使他为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不安,那么接下去的说理教育就好开展了。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因为铁锤的敲打,而是因为水的抚摸,石子才变得这般光滑剔透。因此,老师在对学生严格要求时,不可操之过急,一定要把握尺度,做到“严之有度”。这样,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你的朋友,你也是一位让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了 
   三、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在新修订的《规范》中,“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写入,保护和扶助学生,是教师职业必须遵守的精神底线,也是教师职业区别其它任何一种职业的特征。 
     “保护学生安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对于在校或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之中的学生,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安全。(2)教师应当有生命意识。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生对于生命意义和境界的理解。(3)在危急时刻,教师要挺身而出,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     
    关心学生健康包涵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关心身体健康就是要求我们学校不能侵占学生的休息(增加作业量,延长上课时间等)、娱乐以及体育锻炼的时间。 

    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注意两点: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心理变化。不能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多沟通多交流,以便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二是关注学生特殊时期的心理状况。如青春期、毕业期、家庭变故等。    
 维护学生权益有两层虑思。一是学生的教育权利。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过程同时是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过程,所以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有利于、有助于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为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提供服务。二是学生的公民权利,享有成人一样宪法给予的各项公民权利。如隐私权、财产权、名誉权等。 
    四、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这一点是关爱学生的禁止性行为,也是一个教师的伦理底线。“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是对学生人格的侵犯,尊严的侵害,学生心理极大的伤害。心理咨询师杨清说,语言讥讽对幼小孩子的杀伤力不可估量,这些挖苦语言表面上看不具备暴力特征,但摧残的是孩子幼小的心灵,不流血的伤口比流血的伤口更疼痛,甚至影响孩子的成长,因为他带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这种自卑感和心灵阴影让学生对人生失望,有一种挫败感。“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放弃,甚至厌恶。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后进生、心理敏感的学生,教师要慎重选择批评与激励的方法,教师要提高人格修养,掌握控制自己不良情绪的能力。教育“软暴力”成因很复杂,有的是教师个体性格差异,有的是素养不够,还有的是教师地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产生的不良情绪带到了学校。掌握灵活多样的育人法,用一些有建设力的方法取代“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直接侵犯学生的身体,还有可能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而且严重的还会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不体罚可变相体罚学生”已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教师已普遍认识到这一原则的重要性。    

    关爱学生的若干体会   

   (1)关爱学生就要宽容学生    
    关爱学生就要宽容学生的孩子气。对孩子来说,温暖和宽容的气氛、耐心包容的教育,是童年世界最宝贵的阳光。允许犯傻,允许任性,允许反抗,允许他们天性中的东西表现出来,允许他们就是自己。  
    (2) 关爱学生就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  
    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机会。平时老师通常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个不停,即使师生个别交流时也总是说的多,听得少,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如何去做,很少听听学生是如何想又是如何做的。俗话说:“人只有一张嘴,却有两只耳朵”,这告诉我们可以适当少说点,用耳朵多听点。学生情绪低落有心事时,学生考试受打击状态低迷时,学生反常出现违纪时,先别忙着暴风骤雨般的批评指责吧,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心理的想法,再分析一下具体的经过和原因,之后再引导着学生进行反思。很多时候,学生的行为都有他自己认同的理由,很多学生内心都想做好,希望得到表扬,只是有时想法过于简单,没有充分考虑后果才导致的。如果我们老师都能静下心来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会觉得你很信任和尊重他们,也容易接受你的观点,达到教育的目的。  

    (3)关爱学生就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现在的学生个性和主体意识越来越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成长烦恼会伴着而来;另外由于竞争的加剧、沉重的学习负担,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亟需老师来帮助解决;再如,由于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如何让学生汲取营养,而避免不良思想的侵蚀等。解决这些问题,都必须知道学生真正的看法和认识。“蹲下来与学生谈话”,与学生平等相处,与学生朋友般的交换彼此的看法和意见,让双方明晓共同点和差异性,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多与学生交流,就是要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相互信任,古语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而相机诱导,促其奋进,促其成才。加强与学生沟通,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不要用成人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学生、限制学生、禁锢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坦诚地交换意见,学生能真实地感觉到老师是在关心自己的成长,教育的效果也就相当好。对于教育和影响学生的角度来说,老师的德、才、识、能都很重要,均应全面发展,但起灵魂作用的是一个关键的“情”字,它正是一个爱的综合体。而爱要让学生读懂,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面对学生时,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只有始终脸上充满阳光,心中装满学生,满怀激情地去爱我们的学生,从他们成长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品质,信任和赏识他们,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掌握关爱的技巧,真心实意对待学生,提高关爱的品质。老师的爱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也爱自己的老师,这种情感流动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人格品质就会不断地上升,一个和谐的、积极的、充满活力的氛围就会形成。           

   (4)关爱学生就要提高教师的素质 
    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既能教书又能育人。 
    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③加强人格修养,提高自身调控能力。 
增强法律观念,依法执教,依规执教。掌握调控自己不良情绪的能力,不任性用事。     

  (5)关爱学生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进行自我教育。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启发、引导、促进,加速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包括: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自我生存能力等。    

     关爱学生是我们师德的灵魂,是调节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衷心希望同行真情、真心、真诚地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让家长朋友放心,让自己安心,让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