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教师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发布者:何承林     发布时间:2017-01-04 浏览数( 5)

情绪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情绪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反映。外界事物符合主体的需要,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便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积极情绪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容易记住带有愉快色彩的材料,也容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使人态度变得和善,也乐于助人,勇于承担责任。消极的情绪则对心理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作用,使人变得容易遗忘,看问题容易悲观,懒于追求,更容易产生攻击行为。

   由此可见,情绪对行为有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积极情绪会产生积极行为,积极行为又会引起积极情绪,造成良性循环。同样,消极情绪与消极行为也会如此循环,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生活中,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为自己为他人带来愉悦。

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应该注意自己的情绪反映,防止消极情绪引起学生消极行为的恶性循环。

    对此,教育部多年来一直要求教师要使用规范语言和行为,明确禁止教师不能使用生硬尖刻的语言,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并有地方规定,教师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和同事换时间上课,以免消极情绪影响到学生。

消极情绪引起学生消极行为的产生决不是危言耸听。相同行为特征的两个同学在不同的老师情绪影响下,有着截然不同两种效果。某女同学平时内向胆小,对老师经常体罚学生行为产生反感情绪,造成讨厌老师所教的课、不做本科作业,到学校后又害怕老师体罚,就撒谎说作业忘在家里。老师对学生的撒谎行为没有具体分析和调查,却把未做作业和撒谎两罪并罚,最终导致和家长、学生产生矛盾难以化解,学生被迫转学。案例中,学生不做作业和撒谎是老师生气的外在归因,在此,老师没有分析生气的根本原因,却用体罚等手段来惩罚学生,造成学生一连串的消极行为。

   某男同学由于父母离婚转入新的学校,连续两次家庭作业未交,引起老师注意。经过和家长、学生分别谈心,了解到父母离异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其家庭环境确实不利于孩子做作业。在和家长的交流中,老师一方面要求家长给予孩子安静的家庭环境,一方面和学生谈心表示对孩子的理解,并主动帮助学生补上转学前落下的课。一个星期后,该同学能积极主动学习,对新环境也适应良好。案例中,学生不交作业,引起老师一定程度地消极情绪,但老师从内在归因来分析,做了一系列工作,正是老师的积极情绪化解了学生来自家庭的消极情绪,改变了学生不做作业的行为。

   如上所述,教师情绪是左右学生行为的关键。工作中,教师是班级经营管理的灵魂人物,教师本身的人格特质,班级管理技巧与教学技巧等,都在影响着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教师情绪必然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然而,每个人难免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特别是教师,束缚于社会对教师“专业、正义、神圣、道德感强烈”等印象中,职业本身的局限也造成教师很大程度的负性情绪。对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对自己的情绪加以克制,以积极热情的心态搞好教学工作。

   在情绪管理方面,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绪。一些人常因为面子、自尊或忙碌而有意或无意地否认忽视自己的情绪问题,不能正视自己的负性情绪,小问题如雪球般滚成大问题。我们只有先了解好自己的情绪,正确认识情绪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出释放情绪的方法,正如尼采所言:知其为何,必能接受任何。其次,我们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纪伯伦说:“人是自由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有自我舍弃的可能;所以每一个人都要为自我的选择担负起责任!遇到问题,我们有选择情绪的权利,可何必选择不利我们自己的情绪呢?”

   综上所述,教师情绪对学生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老师最大的享受。在未得英才前,我们的更大功课仍然是-----在面对学生的不成熟时,如何保持最大的优雅!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