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如何矫正小学生的说谎行为?

发布者:杨念惠     发布时间:2017-01-09 浏览数( 6)

爱说谎的学生常常在有意无意中,以各种堂而皇之的借口、理由欺骗他人,以此达到自己不作为或自娱自乐的日的。这些爱说谎的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不仅影响了班级的正常秩序,而且还会伤害到别人。他们只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认为自己应该这么做。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们的娇惯,所以很容易沾染不良习气,爱说谎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方面。因此,作为一名老师,要时刻洞察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学生有说谎的行为,就要积极地帮助他们,比如,在班级里开展诚信活动,使爱说谎的学生重新找回自我。

有一次,课代表向都老师汇报:“老师,小扬没交作业。”

“好,我知道了。你让他来我办公室一趟。”都老师刚向课代表吩咐完这句话,小扬已经主动地来到了都老师的办公室,并且张口就喊“冤枉”,“老师,我作业已经写好了,但早上来的时候太匆忙,忘记带了。要不,我下午拿来给你?”说完,他睁着圆溜溜的眼睛,一脸无辜地看着都老师。看着他那无邪的眼神,都老师完全相信了他的话:“不用了,明天再拿来吧!’’

可第二天,小扬还是没有把作业带来。不仅这次是这样,慢慢地,都老师发现,小扬总是隔三差五地拖欠作业。每次问他,他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什么“昨天晚上我们家停电了”,“姑妈生病,去医院探望,没来得及做”,要不就保证“明天带来”。

通过向他以前的班主任了解,都老师才知道,小扬是一个经常撒谎的学生。比如上课时,他总是找同桌同学讲与课堂无关的话,老师还没有批评他,只是盯了他一眼,他就马上说“老师,我没有讲话”,或“我刚准备讲,你就发现我了”,“我正和他在讨论问题呢”……

还有一次,他逃学了一天。因为怕班主任责怪,他冥思苦想后计上心来——买了盒痱子粉搽在脸上,装出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来到班主任面前假装自己病了,在医院打点滴,刚刚拔掉针头。

见班主任不信任地皱起眉头,小扬索性使出“绝招”,从口袋里抓出一大把事先准备好的药片。望着他“苍白”的脸和那一大把药,班主任不无怜爱地点了点头。

听着小扬前班主任的叙述,都老师苦笑着点了点头,她对此也是深有体会。

在小扬刚分到都老师的班级时,学校要办理新的校证。按照学校的规定,学生持旧校证可免费更换新校证,而旧校证已经丢失的,就要交费补办。而拿不出旧校证的小扬对都老师说了一大堆理由,坚持自己应该是更换而不是补办。

当时都老师刚刚接触小扬,不明就里,差点儿就听信了他的话。幸亏当时他的原班主任及时告诉都老师——他的校证在上学期就已经遗失且一直未补办。而当都老师以事实驳斥他时,他虽然没有再坚持更换,但嘴里仍然唧唧歪歪,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后来,都老师多次催促他把办校证需要的照片交上来,但他却迟迟未交。每次理由都很充分——“还没去照相”,“照相馆的设备坏了”,“照相馆的师傅洗完照片忘了带回来”,“照相馆搬迁了”,“忘在家里了”,“忘了放在哪里了”,“夹在书里弄掉了”……

小扬不仅在学校说谎,而且在家里也说谎。有一次,小扬在网上看中了一件衣服,需要200元钱。于是他利用父母离婚后很少联系的空子,先找到母亲,撒谎说父亲准备给他买一件衣服,但是要200元钱,父亲希望父母两人各出一半。

母亲相信了,给了他100元钱。他又找到父亲,以同样的理由又对父亲说了一遍,并拿出母亲给的钱作证。由于说得活灵活现,父亲也相信了,就又给了小扬100元钱。

事后,小扬还在班上向同学们显摆,吹嘘自己的能耐。这也是都老师后来与小扬的父母沟通时,才知道的事情。

这就是小扬,撒谎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并且他为说谎想出的理由基本上不重复,而且张口就来。都老师甚至怀疑小扬的这些谎话已经达到了“自动化流水线”的程度,似乎不用经过他的大脑就能源源不断地从嘴里冒出来。

有时在事实面前,小扬明明已经毫无借口可寻了,但他仍强词夺理地说:“我是未成年人,又处在青春期,犯一点错是可以原谅的,只要改了就行了。你们成人还不是要犯错误,为什么对我这个小孩子要这么苛刻?”

面对小扬的所作所为,都老师每次都将他的谎话记录下来,经常与他的家长电话沟通,或者找其他同学调查证实,将事实的真相弄清后,再将他找来进行谈心甚至惩罚,并将这个记录当面装入了他的成长记录袋。可是,这些措施都收效甚微。

如果长此以往,肯定会害了他的一生,到底怎样才能改掉他说谎的毛病呢?对此,都老师颇感头痛。

在这个案例中,小扬几乎撒谎成性,不用大脑思索,谎话就从嘴里冒了出来。他不仅说谎骗家长,也骗老师和同学们。

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他的学习,还会让他逐渐失去个人威信,破坏他的个人形象,会让他失掉朋友,成为不受欢迎、不受尊重的人。撒谎将会对他未来的成长造成极大的危害。

为什么小扬会撒谎成性呢?这主要与他的家庭环境有关。

小扬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这给他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虽然小扬被判给了父亲,但由于父亲太忙,很少管他,只把他丢给年迈的奶奶照顾。而奶奶一则精力不足,二则对孙子溺爱有加,造成了教育上的严重缺失。

因此从那时起,小扬就养成了撒谎的毛病。当时撒谎的内容主要是为放学后晚归寻找借口,为挥霍后要钱寻找理由。

由于奶奶心疼孙子,往往听信他的解释,满足他的要求。即便事情偶有败露,小扬也会像三国时的官渡之战前曹操见许攸一般,采取挤牙膏战术。由于每每得逞,他便习惯了撒谎,后来便发展到了撒谎成性的地步。

对于小扬的撒谎,客观地说,原来的某些老师也有一定的责任。比如,当发现小扬撒谎时,老师只是简单地向家长反映,并没有进行深入了解,有时甚至是粗暴地呵斥,这样便让小扬产生了更严重的叛逆心理。

事实上,像小扬这样撒谎的学生在日益增多,不但有差生,还包括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学生加入撒谎的行列呢?

让我们先来听听学生的声音吧。

一位经常撒谎,屡遭家长和老师批评的学生在向心理医生咨询时说:“我也知道撒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有时犯了错误,或考试考砸了,撒谎虽然蒙混过关了,但为了使谎言不被揭穿,不得不用更多的谎言来掩盖。而如果不用谎言来掩盖,一旦被家长或老师发现了,不是责备,就是教训,他们根本不问我们是如何犯了错误,成绩是如何下降的。两相比较,我们只得心存侥幸,选择撒谎。”

而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12岁的女生代表全班同学向在座的家长们发出倡议:“任何情况下,不许打孩子;遇到事情,给孩子三分钟解释权;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把以前的老账全翻出来……因为我是菊花,所以请别让我在夏天开花;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子来。”

平心而论,学生的要求并不过分,但是,所有做家长和老师的,能满足学生这些合理的要求吗?

这就是学生要撒谎的原因——“趋利”、“避害”这二者之一,或二者兼有的心理。也就是说,撒谎行为是一种对“利”的抉择,是人性心理的正常表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说假话做假事,用虚假的语言来掩盖事实真相,是为了避免老师和家长们的责备和谩骂。

现在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对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成绩,又是表扬又是奖励,而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多数不管原因,不是责备,就是惩罚,甚至体罚。

比如有的学生逃学,这种做法固然不对,但对学生来说,造成逃学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厌倦学习,有的是对老师的讲课不满意,有的是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有的确实是身体不好。对此,老师必须都要全面考虑到。

而事实上,老师遇到逃学的学生,要么是将他们在同学们面前狠狠地批评一番,要么是让家长到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逃学后,唯一的选择就是编一个理由搪塞过去。

总之,学生撒谎,老师不能一味责怪学生,将责任全部归结到他们身上,而是要帮助他们查找原因,寻求对策,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

据调查,有55%的学生因“害怕父母或老师的批评”而撒谎。所以,父母与老师都应对自己的教育负责,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负责,对学生的撒谎行为负责。

经过思索,针对小扬说谎的问题,都老师决定侧重进行诚信教育。主要措施如下:

(1)开展诚信活动。

为了纠正小扬撒谎的不良习惯,都老师在班里积极开展“诚信工程”活动。她让班里每个同学都设计一个“诚信储蓄卡”,让他们把每周自己说的谎话逐条登记在“储蓄卡”上,然后进行对比、反思。都老师也及时在他们的“储蓄卡”上做评价,特别是小扬的“储蓄卡”,不但给予评价,还给予鼓励。

与此同时,都老师还要求小扬不管做错什么事都不要撒谎、找借口。如果小扬撒了谎,就对他每一次的撒谎行为进行调查澄清,但却不评价、不批评、不惩罚,这样是为了逐渐淡化小扬的心理防线,使其养成尽可能讲真话、说谎后能主动承认的习惯。

(2)培养小扬良好的花钱习惯。

针对小扬经常借钱,并且有时借了不还的坏习惯,都老师要求班上的学生尽量不要借钱给他,如果小扬实在需要,则要写借条后到班主任处借款。

有一次,小扬因为没有车费向同学们借钱,可是大家都不愿意借给他,结果,小扬晚上步行近两个小时才回到家。这对他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他意识到自己的言而无信让大家都不相信他了。

(3)信任小扬,针对他的特点,发挥他的长处,使其心理上得到代替补偿。

小扬头脑聪明,主意也多,于是都老师就让他帮助想办法开展主题班会,并采纳了他的不少建议,在总结时还特意表扬了他。

由于小扬对电脑操作比较熟练,因此都老师动员他为家长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为班级筹办网站、制作网页。

都老师还利用电子邮箱与小扬进行交流,使小扬感觉和老师间的关系更亲近。当他感受到都老师的信任后,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转化为了教育的影响力。

此外,都老师还让他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帮助其逐步走出心理阴影,形成正常的人格,变得自信而阳光。

就这样,纠正措施施行了两个多月,小扬的说谎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变:新学期学校重新办校证时,小扬承诺在一周内交照片。结果,他果然在承诺的时间内把照片交给了都老师;上课时小扬虽然仍有违反纪律的情况,但当老师注视他时,他已基本上能做到不还嘴、不找借口了;他的作业基本都按时交上;在经济开支上,他还是有超支的情况,但已能做到将实际情况讲给家长听;他犯错后不狡辩,甚至有时在都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还主动向她坦承自己的错误,并请求惩罚。

另外,小扬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除了被选为班里的“诚信公民”外,期中考试时,他的名次前进了十几名。而小扬脸上开朗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上课时也越来越积极、认真了。

撒谎是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而很多学生身上都多多少少存在着这一坏毛病。如果撒谎过于频繁而成为一种习惯,并且这种习惯逐渐加剧,成为学生个性品质中的稳定组成部分,那么就会影响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

然而,尽管撒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很不利,但老师仍然要明白这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必须正确认识这种行为的本质或心理属性。

美国芝加哥卢斯医院精神病学教授何诺德·戈德堡认为:“说谎是人类正常发育和发展的一部分,它和讲真话同样重要。说谎的智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重要能力。”

由此可见,靠枯燥的说教,粗暴的限制,夸大恶果恐吓或制定几条规章、守则,不可能达到制止学生撒谎的目的。这就要求老师要解决、处理好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学生的撒谎事件。

那么老师对此应该如何处理呢?总结起来就是“四忌”、“四要”。

(1)忌粗暴,要耐心诱导。

不要粗暴地对待撒谎的学生,不要动不动就叫家长或者是在其他学生面前让他们作检查。这样做会产生两种不良影响:第一,加重师生对立情绪;第二,促使学生产生一种不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甚至产生报复行为。

老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耐心诱导。对待学生工作要耐心,尤其是小学生。老师在和学生谈话时,可以先给他们一些提示或是一个自我反悔的机会。

比如,有一个学习很好的优等生把别人的本子占为已有,并改成了自己的名字,但却不承认这件事。

对此,老师可以这样处理:首先告诉这名优等生不诚实属于一种很不好的品质,然后再质问他,作为一个优等生还向老师撒谎,如果班级里的同学们以他为榜样去模仿,那么班级会成什么样?

如果他还丝毫没有认错的态度,老师则可以拿出已找到的确凿证据给他看,如拿出他的其他作业本同这个本子上的字迹进行对照,这样就会让他的心理防线不攻自破,他自然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忌摆架子,要巧留面子。

当学生撒谎时,老师不可摆着架子,板着面孔,在众多学生面前大做文章,对撒谎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因为这样做的危害极大,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大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影响师生间的关系。

正确的方法是要给学生留些面子。对于一些小的撒谎行为,比如,学生说忘记了做作业或是做值日,老师不要过多地给予批评,可以相信他确实忘记了,让他及时补上作业或值日就可以了,但要说好下不为例。

这样做既给了他面子(相信他忘了),又以实际行动告诉了他,忘记任何事情都是不应该的,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必要时还得补上来。

(3)忌盲目,要会冷处理。

对待经常撒谎的学生,特别是在还没有找到能充分证实学生说谎的证据时,作为老师,千万不要凭老经验武断地下结论,而要学会冷处理。这样做有

利于弄清事件的真相,也有助于避免处理过程的盲目性和处理结果的武断性。

这时,老师可以进行一些了解工作,可以走访家长,也可以询问一些学生,等自己对学生的撒谎事件有了正确的判断后,再做结论和处理。

曾经在某学校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学校让学生交50元的书和资料费,结果有一个爱撒谎的学生却向家长说学校让交500元钱,当“东窗事发”后,该学生的班主任就采用了冷处理的方法。

这位班主任是这样做的:首先,他问该学生向家长要500元钱打算干什么?

这名学生低着头一声不吭。

于是,班主任就暂时放弃询问他,让他回教室去上课。

然后,老师向家长打听这名学生最近在家里的种种表现,同时还在一些同学处了解情况,并让同桌在课间留心他,让同路回家的同学关注他,还经常对他讲述有关讲诚信受到别人尊敬和信任的故事,但不讲因没有诚信而失去尊严的故事。

结果不到一个星期,这名撒谎的学生就对这位老师承认了向一家小店赊账500元买高级游戏机的事实。

于是,这位老师陪同学生一起去小店核实后,与小店主进行了真诚的交流。面对老师的诚恳态度,小店主也感到很惭愧,他承认了自己赊账给学生等于害学生的糊涂做法。

从此,这名学生再也没有出现过先赊账后向家长撒谎要钱的事。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当时这位班主任盲目地一再逼学生说出要钱的原因,学生肯定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撒谎。如果家长不给钱而店主又催他还钱,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

(4)忌应付,要经常监督。

虽然每个人都不愿意生活在被监督的环境下,但对于某些学生还是要经常监督的,不能等事情发生了再去处理,等过后又放任不管。

比如,有的学生屡次向家长、老师撒谎,在处理这样的学生时,除了要综合运用上面的几种方法外,还要对他进行经常性的监督。老师、同学们、家长们可对他联合监督,大家共同担负起帮助他改正错误的责任。在这种多方监督的环境下,他想说谎也是没有机会的。

总之,老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说谎问题,当学生牙巳了错时,老师不应该予以训斥、处罚的态度,而是要多给予谅解和信任,这就可能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内在驱动力,也就是说,有时候宽容比处罚更有万量。

总而言之,老师应该用爱心去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呼唤学生的良知,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做个人格健全的人。

对爱说谎学生的教育策略要点

学生说谎已不是个别现象,但他们说谎的心理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说谎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教育。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名师们是如何针对不同的说谎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的:

(1)针对因自我满足心理而撒谎的学生。

自我满足心理主要是指满足学生的虚荣心理。很多学生都比较爱面子,自尊心也很强——男生特别喜欢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而女生则多数较为害羞,害怕受到其他同学嘲笑;有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优越感,表现自己在各方面的才能;也有的学生则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才能,他们往往把自己这些方面的实力说得天花乱坠,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这类学生即使自己做错了事,往往也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即使承认也是轻描淡写,不当一回事。所以,对于这类学生的谎言,老师最好将他们单独约出去谈话、沟通,以免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同时应针对他们某方面的才能,让他们担任班里的一些职位,让他们发挥所长,做出成绩,激发荣誉感。

(2)针对因自我保护心理而撒谎的学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十分繁重,而他们对社会和学业却缺乏正确的认识。

因此,当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时,面对老师和家长过于简单、过于粗暴的教育方法,他们应对的方式也十分简单——说谎,这是他们自我保护的简单而有效的方式。

例如,有的学生因对某一门学科缺乏兴趣,便采用极端的方式——逃课,而一旦老师发现问题后,这些学生便说谎,编造理由,以逃避老师的追究,从而实现自我保护的目的。再如,有些学生因害怕家长的责骂而涂改成绩册,这也是学生自我保护的表现。

对于这类撒谎的学生,老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能动不动就采用惩罚或粗暴的呵斥来教训学生,而应改用一些较温和的方式,这样学生才可以接受,他们也就没有必要因自我保护而撒谎了。

另外,老师也要与家长们沟通,改变家长们一些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

(3)针对因习惯心理而撒谎的学生。

这类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极强,善于随机应变。他们大多缺乏良好的教育,从小就学会了说谎,没有问题会说谎,遇到问题后更会说谎。

这些学生一旦发现谎言就要败露时,还会不断地说谎,用新的谎言掩盖事实的真相,用新的谎言来支撑和巩固原有的谎言——这是一种典型的病态心理。

虽然这一类学生只是少数,但危害极大。对子:这类学生,老师要花些耐心和时间,寻找他们说谎的根源,从根源处人手,有针对性地制止他们的撒谎行为。

(4)针对因哥们义气而撒谎的学生。

这一类学生大多是自己没有犯错误,而是自己的好朋友犯了错,但自己又非常清楚这一事件的过程。为了保护自己的好友,也为了使自己不被同学嘲笑“没义气”,他们便撒起谎来,为的就是要有“哥们义气”。

对于这类学生,老师首先要肯定他们够“义气”的一面,让学生产生共鸣,然后再指出这样做的危害,让学生心服、口服。

(5)针对因侥幸心理而撒谎的学生。

这类学生绝大多数是老师比较放心和信任的学生。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不说谎,因此偶尔撒一次谎也很容易得到老师的信任,从而达到犯了错蒙混过关的目的。当然,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虽然经常犯错误,也会对某一件事情抱有侥幸心理。

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平时必须给予密切的关注,一旦发现有撒谎的行为,就要及时纠正。

(6)针对因引人注意心理而撒谎的学生。

有些学生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家长们的关心和重视,因为老师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好学生身上,而忽视了另一部分学生;有些学生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对于子女的关心和教育,因而导致学生感到被冷落。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就故意说谎。

还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交际,但为了排解自己的孤独,证明自己的存在,有时也会说谎。

这种学生之所以撒谎,很大原因在于缺乏老师的关爱,所以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平等地对待学生,要对他们多一些关心,不要让他们产生撒谎的动机。

(7)针对因逗乐心理而撒谎的学生。

有些学生有时会对好朋友说一些逗人的慌言,相互取乐;也有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在课余时间里与其他同学通过说谎来调剂一下气氛,以减轻学习的压力达到放松的目的;还有一些同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借助于西方某一特殊的节日(如西方的“愚人节”)在同学间、师生间进行说谎取乐。

这类撒谎行为,严格来说不算是撒谎,因为纯粹是为了缓解气氛,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什么危害。但有时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愚人节”时,有些学生会开一些过分的玩笑,以致发生比较恶劣的后果。所以,老师平时要教育学生,玩笑式的撒谎要适度,千万不要过火;

(8)针对因善良心理而撒谎的学生。

说谎并不都是坏事,有一些特定的条件是需要人们去说谎的。最常见的如,医院里的医生往往对重症病人隐瞒病情,只把病情告诉给病人的家属,而不是直接告诉病人本人,其目的就是让病人能在心理上放松并能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这是一种善意的谎言。

而有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一些思想品质较好的学生也会发出善意的谎言,比如,有些学生做好事不留名或用假名的形式,所有这些都是善良的表现。

这种善意的谎言,老师当然是要多加鼓励和表扬的。

(9)针对因从众心理而撒谎的学生。

当学生中发生一件不好的事情,老师追究这一事件的责任时,许多同学虽然知道,但不会向老师告发。

这些学生撒谎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觉得向老师告发太不够义气了;有的学生有恐惧心理,害怕同学报复;还有不少的学生则是一种从众心理,认为大家不说我也就不讲,反正与自己没有关系。

比如,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破坏了学校的课桌或门窗等,当老师调查时,却没有人揭发。

这时,老师一定要有耐心,要不留痕迹地暗地里查找原因,同时要告诉学生从众心理的危害,以培养他们的公德心。

 

总之,学生说谎的心理是复杂多样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绝不能干篇一律,而应根据不同原因区别对待。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给学生多一些爱心,多一些信心,多一些耐心和恒心,多开展一些诸如“诚信工程”之类的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诚信品质。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