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

发布者:谢静     发布时间:2017-01-14 浏览数( 1)

 

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要向学生提问,以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课堂提问也是一种很好的语文教学方式,所谓提问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于进一步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提问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常常运用。提问通过师生的互动,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思维,巩固已学知识,纠正错误,还能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回答一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展示的机会。所以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合理,要难易适度,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努力思考能够获得解决,就能强化他们已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不当,就会使思维受阻,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一、有效性原则

只有获得真实信息反馈的提问才是有效的。一些教师热衷于追求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常常提问:是不是?”“对不对?殊不知学生的齐声回答并非他们学习效果的真实反映,这样的提问往往是无效的,应尽量避免。

二、科学性原则课堂提问的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还应当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数学课上教师提问:对角线相互平分是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条件?正确的答案是充分必要条件,但对初中学生而言,学生回答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也不算错,答案的不确定使问题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三、层次性原则提问的深度取决于问题层次的高低,模式识别、知识回忆,形成联系之类的问题属于低层次的机械记忆问题,其主要特征是问题答案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范围内,这类问题应提问那些学习一般的学生。综合理解、分析应用,总结评价类的问题属于高层次的认知问题,其特征是问题答案必须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总结、扩展、应用、重组或评价等方法,改变已知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经过高级认知思维方可得出,这些问题让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回答,有点免为其难,又影响讲课进度,比较适合那些程度较好,善于思考的学生。

 四、整体性原则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回答场面。有的教师先点名,后提问,其他学生因预知提问与已无关而袖手旁观,不动脑思考,以致达不到提问的整体性效果。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