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7-01

作业要求 :

2016年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要求教师树立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园本)及区域研修,养成网络学习习惯,促进终身学习,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题目:请参训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及培训班所学,谈一谈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给教学带来的变化。

 

要求:1. 撰写内容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2. 字数不少于300字;

          3.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要求

提交者:学员朱斌    所属单位:小河教管中心    提交时间: 2017-01-04 11:55:41    浏览数( 0 ) 【推荐】

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上的灵活应用

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中的迅速发展,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与信息的更新更加快速,对于人们获取知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教育”这一传统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教育的内容面临着新的挑战,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变革。

为了成功地迎接挑战,更为了在机遇中跟上并领先与时代信息化的浪潮,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教育信息化”。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变革,中学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集图片、声音、动画于一体,可以化静为动,这正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好奇心重、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征。多媒体有声有色的资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在美术课堂中,我们充分地利用图片、声音、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星空》、《我们的奥运》、《心灵的关爱》等课题,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肌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拓展延伸

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有生活经验的内容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而在美术课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动画等化静为动,化小为大或变大为小,从而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美术教学提倡课内外结合,信息技术的出现,无疑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更大生机,师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不受教材的限制,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延伸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多媒体课件不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教学辅助工具,也成了激发学生质疑的诱导载体。在网络时代,美术教学已经成了立体的课堂教学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

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例如用废品泡沫拼砌《高楼》、用碎布贴《可爱的家乡》、用画报贴《南海之滨》等,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优美的环境与建筑物,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还有,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如对图象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进一步扩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也使教学过程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简易的设计制作。通过操作鼠标变换设计形式和各种特效的处理,使他们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与应用都得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四、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对高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在美术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1-09 18:56:28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