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2-20

作业要求 :

2016年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要求教师树立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园本)及区域研修,养成网络学习习惯,促进终身学习,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题目:请参训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及培训班所学,谈一谈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给教学带来的变化。

 

要求:1. 撰写内容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2. 字数不少于300字;

          3.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要求

提交者:学员黄雪峰    所属单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腴地乡教育管理中心    提交时间: 2016-12-29 18:08:12    浏览数( 3 )

信息技术改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开拓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在教学中我巧妙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进行整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地。

一、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我在小学语文《鲸》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查找的信息,进行个别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不仅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对鲸的一些其它知识也了解了许多。《蝙蝠与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什么是雷达,雷达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工作的,小学生很难有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关网站,找到这些内容下载下来,一看便明。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很多教育家提出: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这就为信息技术的学科运用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来营造这种学习环境。①、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维都会由下课时地松弛变为上课时的紧张,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为此我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维,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挥。②、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图景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相联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③、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对动画片中内容进行讨论,学生更是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体现。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教师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精心安排、设置情景、充分考虑增强学生的吸引力,运用声像媒体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内容生动地、具体地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这种教学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

三、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求,洋溢着现实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相关,而且能够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弥补此中不足。我在教学《月光曲》这课内容源于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上课前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听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这首钢琴曲的哪个地方感受最深?为什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甚了解,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在回答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再如教《黄继光》一课的重点段落,学生提问:“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突然站起来?”“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又站起来?”此时,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了愤慨,我播放录像《黄继光》中部队攻占597.9高地的部分场面。那机枪声、大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连成一片,学生仿佛置身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黄继光奋不顾身地靠近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己的胸堂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等情景历历在目。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了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这时教师让学生答题,他们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现象,用自己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回答得有声有色。这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四、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打破常规教学手段。 语文课标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如在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中有《月食》一文,平时老师按常规教学,学生总是难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后来借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再现月食这一天文现象,学生通过看微缩的太阳系运动,便很快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谓“此时无声甚有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已经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老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1-05 11:29:53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