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2-20

作业要求 :

2016年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要求教师树立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园本)及区域研修,养成网络学习习惯,促进终身学习,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题目:请参训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及培训班所学,谈一谈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给教学带来的变化。

 

要求:1. 撰写内容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2. 字数不少于300字;

          3.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要求

提交者:学员冉东波    所属单位:毛坝乡中心小学校    提交时间: 2016-12-29 16:04:21    浏览数( 3 )

信息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本人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现将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语文教学才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信息技术无疑是一很好的催化剂。

   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时候,首先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春节的画面以及短片,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自主感悟。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看来大家课前预习的不错,下面我们就跟随老舍爷爷一起去看看北京的春节。请同学们打开书,注意这一次读书,要认真地朗读课文,看一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并出示春节的图片,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激发了兴趣,通过自由读课文、自由感知文本、自由和文本对话,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细读课文,了解详写的几个日子,画出每个时间人们都在干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初读体会年的味道。再感知,批注这几个节日里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读书讨论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融入其中,感悟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自发地学习课文了。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语文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阅读与写作。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中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借助于电子邮件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协作学习,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我抓住学生课前的质疑的问题“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来默读思考,结合课文具体的事例,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写下体会。这个问题的提出,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在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学生再来交流,重点是通过三个具体的事例来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我主要运用了表格,采用了教—扶—放的方法,对学生汇报的谢皮罗教授的例子进行了重点指导,让学生明白科学家是从现象中发现问题——经过研究——得出真理的,从而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学生汇报的第二个是列,则进行了扶,让其依据表格的而要求来完成,允许小组合作,在汇报的时候,及时地加以指导,自读结论和问题来加深印象;第三个事例,则完全放手给学生,仅将正确的表格内容说清即可。至此,不但局限于课文中的事例,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事例,教师也恰到好处的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多媒体演示)——鲁班发明了云梯,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等。众多科学家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受到知识储备不足、生活经验不够等种种原因,使学生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重重困难。当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我们做老师的在大多时候是将其自己的阅读体验或其将所谓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殊不知,这是杯水车薪,是在扼杀学生的思维与创新,阻碍他们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多的去组织、去引导学生,使其他们能够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才对啊。而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便是既能还学生主体地位,又能解决学生在阅读中所遇到的困难的有效方法之一。

如在教六年级上册以“初识鲁迅”为专题安排的第五组课文时,我就提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同学们就利用了网络资源,其结果让人大为吃惊,他们不仅收集到了鲁迅的生平事迹、作品,还将关于鲁迅的逸闻轶事、其他作家笔下的鲁迅,如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等等都一一整理。真可谓是“一网打尽”。通过这些相关资料的交流,通过课堂内外的阅读,使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并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更广泛、深入的应用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发挥出更为强大的作用。

yle='font-size:14.0pt'> 


老师评语

按照作业要求完成,很好。

评语时间 :2017-01-03 10:23:27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