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7-01

作业要求 :

2016年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要求教师树立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园本)及区域研修,养成网络学习习惯,促进终身学习,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题目:请参训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及培训班所学,谈一谈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给教学带来的变化。

 

要求:1. 撰写内容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2. 字数不少于300字;

          3.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要求

提交者:学员彭洪霞    所属单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李溪镇蚂蟥小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1-13 19:35:08    浏览数( 3 )

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信息技术引起教育技术乃至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变革;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本身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信息技术对教育观念的冲击


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社会不能脱离时代而存在,因而深入了解时代特征并树立正确的时代观念是实现这一伟大使命的重要保证。只有观念先行才会产生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模式。目前,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大量信息以极快捷的方式广泛传播,由此导致各种不连续、不可测、波动性和跳跃性的事件随时随地都在发生。这就是与工业文明迥异的信息时代的特征相对而言,我们的教育观念基本上仍然处于工业文明时代,以培养适应大工业化生产中各种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为目的,教学活动表现为以学校为主要场所,以教师对特定学生的教室教学,来实现刻板的接受既定不变的间接知识的过程。因此,这种教育所培养的人博物院必然是成式化的,有相同专业背景和相似的技能,相反个人的“兴趣”、“爱好”却在成式化的教育模式中被淹没了。这种在工业文明中产生的教育观念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而必然引发一场变革。教育观念变革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接纳。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单纯是手段的更新,更主要的是由认识时代特征而产生的观念上的认可。二是教育指导思想的变革。传统教育思想包括对教育要素、教育结构、教育模式的看法,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全新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正在形成。信息时代由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带来的信息交流,要求每个人都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在大量信息之中分析、挑选有用的加以利用,这实质上是一个如何学习的问题。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培养人才的应试教育显然无法承担这种重任,因而,时代对人提出新要求的结果必然会引发传统教育观念的变革,即向素质教育转轨。


 二、  模式的转换与大教育的生成


教育观念的变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所在,它必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教育在知时期内发生彻底的变化,甚至可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这种赶超成为可能。在指导思想和原则层次上,信息技术将使应试教育置换为素质教育,将使传统小规模教育扩大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蔚为壮观的大教育态势。


1、  教育素质化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达到上述目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第一,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不仅有大量的积累,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大量产生,面对这么多的信息,背诵记忆已不可能,最关键的不是信息的拥有量,而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具有极强的存储功能,极方便、极快捷、极准确的查询功能,能提供极强的参与性、实践性,所以学生,老师都从记忆知识的苦差在中解脱出来了,专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学习和教学的核心。第二,培养全面和整体的素质。教育信息技术的引进,大大改善了应试教育中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现象。首先是计算机与软件使学校与老师用于管理、备课的精力大大减少了,有时间来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其次,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虚拟现实、网络等等的运用可以使德、智、体、美、劳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起来,避免了一门课一门课独立分散教育。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把情感教育与理智教育、情商培养与智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培养主动性。多媒体、虚拟现实等可以说是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调动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它们可以创造各种融声、光、色、形于一体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设计录音、角色扮演等交互方式,使得学习者可以充分调动听、说、视等各种感官,再现生活场景,还在以进行角色扮演和体会,全身地投入学习。


2、  教育网络化


目前利用INTERNETINTRANET以及更小的BBS网络进行教学活动,正在兴起之势,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是教育资源传播的效率被大大提高了。其次是资源共享。传统教育模式中,由于信息手段落后,优秀教育资源只能被少数人占有和使用,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而INTERNET就可以将最优秀的教育资源设置在网上,使得全社会每个愿意学习的人都能得到它,这是对知识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效益最高。再次是资源集中。以软件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特大型的资源库,它的使用将使传统的信息存储和利用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3、  教育社会化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现在已经兴起的远程教育,通过卫视可以把课堂教学搬上屏幕走入千家万户。网络的出现,更使教育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将使整个教育活动,从教育者、受教育者一直到教育资源的使用过程全都实现民主化、大众化和社会化。


4、  教育终身化


信息时代新知识、新事物、新行业及一切可能性随时随地大量涌现,面对迅速变化的实践热点和迅速老化的旧知识,要想跟上这个社会并自由地生活和工作,随时都有必要学习,教育存在的深刻必要性决定了教育将走向终身化。终身教育有三个含义:第一,人的一生中随时都有必要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第二,信息技术为各个年龄段都提供了相应的受教育的手段和内容。第三,掌握学习方法。在信息时代学会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即时和大量获取信息与培养技能的信息技术。


5、  教育个性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的教育理论真正得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个性化教学和学习成为可能,在老师或内行的指导下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根据个性和个人品质来学习,才是正确的学习途径。信息技术把这个理论转化为现实,有语言天赋,就在网络上学习语言,成为文学家;有视觉天赋,就在虚拟现实中学习绘画、雕塑、摄影,成为艺术家,等等。第一个人都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每一个人也都有实际获得这种权利的可能,这就是网络技术。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2-15 12:34:21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