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7-01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郑祖军    所属单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街道小坝小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2-02 14:26:54    浏览数( 3 )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硬币、线绳、图钉、铅笔头、圆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你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上还有圆?指名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含有圆的物体。
  师: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汽车作为现代工业化的产物,正是因为装上了圆形的轮子,不仅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出行,也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家庭用的圆形套装餐具,满足我们审美需求的同时,也更让我们味口大开,看来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很重要。下面就让我们对圆作更进一步的认识吧!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探究其特征:
  学生跟老师一起操作: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几次。(也可进行一下小竞赛,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贴出纸圆,点出圆心,并板书:圆心)
  师: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板书:o
  教师领学生读字母“o”,说明“o”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标出圆心并用字母“o”来表示。
  游戏过渡:下面让我们放松一下,玩一个食指点圆的游戏,游戏规则:教师说出圆的位置(圆外、圆心、圆内、圆上)让学生用食指来点,看谁点的快,点的准。尤其强调圆上的概念,指圆的边缘上。
  师:强调之后,让学生说圆上有多少个点?(无数个)现在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通过测量引导学生发现: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半径?
  教师说明: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板书:r
  教师领学生读“r”,强调“r”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圆里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r来表示。
  学生做完后,教师提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启发学生说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并板书)。
  同学们接着观察,刚才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直径?
  启发学生说出:通过圆心并且两段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教师说明: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板书:d
  教师领学生读“d”,强调"d"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来表示。
  学生做完后,教师提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的几条直径,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线的长度都相等。
  练习:出示课件请观察下图中哪些直径,哪些是半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小结与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那么,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师: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d2rr=d/2
  三、课件出示巩固练习。

四、课末小结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用今天所学知识画出各种大小、不同颜色的圆,组合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总评: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求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做到了教师心中有标,教学过程靠标,课堂结束达标。

3、教学的指导思想端正,教师始终处在指导的地位,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

4、教法独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初步认识圆),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体形象——表象——抽象)和认知规律,采取动手操作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操作(折、量、画、观察、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在探索中分别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再让学生分析比较,总结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完成对圆的整体认识。

5、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例如:在认识圆心时老师提出了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了折痕一样长,交点在圆的中心,每条折痕一样长,交点把折痕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学生的发现,无疑是一种创新。老师提出的这个开放性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认识半径时,让学生观察数据组,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同圆的半径相等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例如:老师让学生回答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时,注重引导学生推理出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6、课堂教学结构严密,层次分明,并注意了课堂延伸,解决课内的余留问题。

7、基础知识落实的很好,重难点知识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自己分析总结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巩固。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贯彻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中由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自己分析总结,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 


  

 

老师评语

设计合理,过程清晰,好

评语时间 :2017-02-14 14:20:26

附件

  • 圆的认识课件1.ppt 下载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