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7-01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冉豪    所属单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街道小坝小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1-15 15:34:14    浏览数( 0 )

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窃读记》是一篇精读课文,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文章清丽平实,充分表现了林海音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写作风格。

《窃读记》一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七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重点感悟描写“我” 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共同学习,他们能够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对读书或者某一本书产生阅读兴趣就可以了。从日常的学习情况来看,本班学生的基础还知识不错,生字的认读、识记,课文的朗读等方面都可以做到课前自觉预习完成,也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方法和阅读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他们有一定的情感积累,但语言积累和语言感受力相对就比较缺乏,在句段的理解上表现比较吃力,还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从文章题目入手,质疑解疑,破题,感悟体会,层层递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以轻松的谈话导入

畅谈个人的读书经历与体会,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学生的自学预习情况

三、自由读课文、识读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相应内容的PPT2。)

四、通过自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

安排学习任务,指导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一)

读课文,思考问题:查字典看看“窃”字的有几种含义,在这篇课文中是什么意思,“窃读”又是什么意思。

2、小组合作(二)

迅速浏览课文,解疑:作者在哪儿窃读的?是怎样窃读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得到的体会。(PPT3展示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抓住重点进行理解体会。

三、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设计安排课堂练习。(PPT4

1、我能区分这些形近字,而且还会组词呢。

(   ) (   ) (    ) (    )

(   ) (   ) (    ) (    )

(ppt5)2、我能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来。

隐藏(    ) 暂时(    ) 担忧(    )

惧怕(    ) 光顾(    ) 鼓励(    )

(ppt6)3、 我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得更简洁。

 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家乡。

 我离开了家乡。

 1. 我舒舒服服地坐在松软的沙发上。

 2.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那本我读过的书。

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消化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四、回顾小结  

填空:为了能够读到想看的书,作者常在(        )后选择有利条件走进书店,一是(        )的时候,一个是(      )的时候,这样比较容易窃读,不被人发现,真的是费劲了心思,从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读书的(       )和对知识的(       )。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评价设计

  

                                      看看哪组花儿最红

生字识记 合作学习 课堂练习 备注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板书设计

1   窃读记

                                 人多时:   隐藏

                                 下雨天:高兴  装着

教学反思

在原先的教学设计中,按照我的设想,第三环节中的合作学习二的内容是以完成练习的方式展开的: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        )地赶到书店,到晚上(       )的离开的时间顺序和(              )、(              )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       )与(         ),表现了“我”对读书的(      )和对知识的(       )。 这样设计,我最初是这么想的,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应该重在训练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以前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已经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理解概括能力,那么,这样以练习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应该很容易完成。但是,教学实践过程并不像我原先的设想一样完美,第3---6个空多数没有完成。

教学效果令我十分颓丧,我静下心来反思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设计时,我的基点是在我本人对文章的理解上,没有从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的理解能力去考虑,因此起点较高。根据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我重新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做了调整,尽量做到循序有效指引。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2-14 14:27:20

附件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