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2-20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何书忠    所属单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街道小坝小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1-15 15:04:01    浏览数( 3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教育学生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羊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2,在生活中羊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能力方面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活动.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知识方面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地球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3、了解并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初步学会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间:5课时

学习者特征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一篇逻辑严谨、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说明文。课文分四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首先,课文由宇航员在宇宙中遥望地球引入,介绍了地球的美丽壮观;接着把地球和茫茫宇宙进行了对比,用了一个贴切的比喻,把地球比喻成浩瀚宇宙中的一叶扁舟,来说明它的渺小;然后列举一系列数字,来证明我们人类活动的范围是很小很小的。课文第二段,从两方面介绍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以及人类对这些资源的破坏和由此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说明文,虽是说明文,但处处洋溢着语文的感性气息。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努力走出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枯燥乏味的怪圈,让课堂呈现“生动”的原生态。本设计先从自读课文入手:“轻声读书,用心体会,看看哪儿打动了自己,碰响了心底的哪根弦儿?”接着从两方面感悟地球母亲的“可爱”和“危机”:“大家眯起眼睛瞧瞧,地球母亲的美丽跃然纸上,她长得怎么样?”“面对地球母亲哀伤的眼神,我们,作为她的孩子,又该如何应答呢?这是每个地球孩子必须直面的问题啊!”最后拓展延伸,升华感情:“受伤的母亲,青春不在的母亲!此刻,我们在重温她昔日的美丽,心情还会像当初那样轻松吗?说说你的心里话。并通过实践活动,让“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植根在孩子的心中。

设计理念:

    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地球本是一个纯粹的星球,课堂上,地球成了母亲,是人类的母亲,与文本的对话成了与母亲的对话,与地球的沟通成了与母亲的沟通。学生在课堂中轻轻诵读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在学习地球知识的同时接受熏陶、感染和情感的交融。

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问题”的方法,以文本为依托,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展示形象直观的画面,融情入境,促使学生珍惜资源、积极保护地球的行动的落实。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深入文本、联系实际,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这样一个事实,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本文虽然只是科学小品文,可却洋溢着作者滚烫的情感,为地球的现状而沉痛,为地球的命运而担忧,为地球的遭遇而愤慨,为地球的前途而呐喊。

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组镜头)人与动物在地球上幸福生活。

     老师声情并茂地随画面内容朗诵:阳光明媚,空气清鲜,大地充满勃勃生机;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是那么令人陶醉;动物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人们在愉快地生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载歌载舞,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大家是否想到过,这都是因为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孕育着大家幸福的生活啊,知道她是谁吗?看,地球母亲向我们走来了。

二、感悟地球的“可爱”和“渺小”

1、体会“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课件出示照片)在阿波罗号登月飞船上拍摄到的地球母亲的全景图及我国宇航员载人飞船上拍摄到的照片。宇航员在遨游太空时发出了一句怎样的感慨?

三、感悟地球的“可爱”和“渺小”

1、体会“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课件出示照片)在阿波罗号登月飞船上拍摄到的地球母亲的全景图及我国宇航员载人飞船上拍摄到的照片。宇航员在遨游太空时发出了一句怎样的感慨?

2、体会“地球的无私”。

那就意味着,地球有多少资源,她就愿意向我们人类提供多少资源——。

随机让学生理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是啊,也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私而又慷慨地对待她的孩子,我们人类才得以安居乐业,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让我们齐声赞美——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3、体会地球的“渺小”。

(课件显示比例图)我们的地球母亲,有5.1亿平方公里,它在茫茫的宇宙中只像一页扁舟,本来就够小了。看比例图,除去海洋、陆地和岛屿,我们人类生活的地方只有五分之一。

(1)想想作者为什么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呢?

(2)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仅仅是因为外表美吗?地球的可爱还表现哪里?

(3)读读课文,感悟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像“一叶扁舟”。

四、从“资源危机”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课件出示资料)人们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量开采矿产。湖北的黄石有一座有名的铁矿,多少年来,人们就在那里挖呀挖,最后,一直把它挖空,现在这个黄石铁矿已经不复存在了。

围绕“随意毁坏”“不顾后果滥用”,结合调查的资料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资料1:发生在地球身上的一天

每天  地球上有15亿人呼吸被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为空气的污染而窒息。

每天  地球上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保护地球的臭氧层。

每天  地球上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净水造成的疾病,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每天  地球上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  地球上有1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不毛之地。

每天  地球上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大火和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  地球上有800万吨水土在悄然流失。

(视频展示)资料2:人们大量地毁坏树木,一排排防风林带都倒下了。狂风大作,黄沙漫天,沙尘暴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大量地砍伐树木使得我们空气的质量也遭到严重的破坏,更使得洪水泛滥,房屋倒塌,人们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后果地往江河湖海里倾泻一些有害物质,人类和动物的生存遭到了严重的威胁。  3、无知的人们啊,是你们无情的双手摧毁着母亲的身体,伤害着母亲慈祥的心灵。面对资源危机,面对生态灾难,我们在心里呐喊:“只有一个地球”。

 

1、读第34自然段,说说你的心情。

再读课文,重点突出关联词,体会在这里运用关联词好在哪里?

2、面对地球母亲哀伤的眼神,我们,作为她的孩子,又该如何应答呢?这是每个地球孩子必须直面的问题啊!

3、围绕“不加节制地开采”,让学生结合实际展开讨论。

4、母亲变了,变得面容憔悴,变得愁眉不展,变得伤痕累累,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教学评价设计

这篇课文层次清楚,脉络清晰。它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各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是一篇说明文。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努力走出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枯燥乏味的怪圈,让课堂呈现“生动”的原生态。

    1、利用网络,让文本“生动”起来。我知道,真正的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走出文本,重新建构新的文本,进而生成新知识。通过课件展示地球与人类关系知识的补充,生态灾难的介绍,有关火星资料的补充,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悟更深入、更生动。

2、利用网络,让学生“生动”起来。“地球母亲的美跃然纸上,大家眯起眼睛瞧瞧,她长得怎样?你觉得哪里写得特别美?”“受伤的母亲,青春不在的母亲!此刻,我们在重温她昔日的美丽,心情还会像当初那样轻松吗?说说你的心里话。”通过图片的展示,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的思维,个性化的语言,展现出孩子风采。

3、利用网络,让课堂“生动”起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地球本是一个纯粹的星球,通过画面的展示,课堂上,地球成了母亲,是人类的母亲,与文本的对话成了与母亲的对话,与地球的沟通成了与母亲的沟通。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是课堂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同时,师生之间心心相融,平等对话,更让课堂因此而熠熠生辉。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  渺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指望移居

 

教学反思  

一、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让学生体会地球的美丽、渺小时,在学生读了句子有了理性的认识后,再辅以课件演示,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美丽、渺小,使学生对地球妈妈的感性认识更加丰富生动,这时再次读文,理解和朗读就比较到位了。

二、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的补充有关图片资料:人类怎样破坏自然资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灾难。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又出示了一组文字资料:地球资源的现状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进而组织学生讨论,拓展延伸,人类的出路何在?你看了这些后有什么想对人类(地球妈妈、自己)说的话语吗?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该怎样保护地球。通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精心保护地球!”终于成了所有学生的呼声。  

三、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在充分质疑的基础上,自主读书,边读边划,联系课文,深入思考。我根据教材特点,采用了变序教学的方法,首先抓住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这一问题直奔主题,再辐射全文,避免了琐碎的、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同时也突出了文章的重难点。  

回想起这一节课,还有一些不足和遗憾: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还不够。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注意行文的严谨,表达出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  

二、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足。比如对于生态灾难的理解,交流的就不够充分,这一点应该向丁老师学习,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来展示。  

三、文章中语言的严谨、用词的准确体会不够到位。如:“本来”、“至少”等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的特点。课后,我想与其用讲解、换词的方法,还不如先引导学生用“本来、至少”等词造句,再来讲句子的意思,也许学生的体会就比较深入。

老师评语

附件

  • 《只有一个地球》.ppt下载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