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2-20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陈蓉    所属单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街道龙池小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1-20 21:26:28    浏览数( 0 )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回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回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爱科学,学科学为主题。故事借小青蛙遇到问题,妈妈给予讲解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

本课学习的内容主要有:1、认识生字,默写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知道回声是怎样产生的;4、水波和回声的联系。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达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许许多多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呱、哩”等生字的读音,会读并默写课后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本课我把三维目标相结合,在引导学生会写、会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并通过自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理解课文,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学生女生占多数,学生全部都是来自农村,对新事物的接触较少,学习资源比较单一,对多媒体教学也比较陌生,网络学习更是一概不知,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采用试探性的教学(一个星期用2至3次的多媒体教学),课余时间引领学生看看新闻,以视频教学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及可塑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来分析,他们的动机主要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程度以及对老师的喜爱,他们的知识水平起点很低,对此,我们应该选择相对简单的内容组织教学。

在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具体表现为接受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怎样去了解学生的这些特征呢?我通过观察、交流、家访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及其学习特征。对此我们不能笼统性的教学,要根据差异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一下三点:创造条件,激发学习兴趣;有易到难,循序渐进;面向全体,分类要求。打破传统的老师的主角,部分好学生是配角,其他学生是听众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基本理念:《回声》篇课文我主要采用PPT课件进行教学,以真实、客观、通俗易懂的教学理念给学生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主要采取的教学理念与活动策略:课前准备——课前引导学生做课前预习准备。课中进行——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读、分小组读、角色扮演的方式来阅读,朗读前设定相应的问题,给5分钟的时间相互讨论、交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后活动延伸——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活动,自己也会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同学相互交流,举生活中与课程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更通俗易懂,从而进一步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回声》这篇课文,默写课文中的生字。

难点: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课题《回声》

 

学生自由讨论:什么是回声?

 

通过板书课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活跃课题气氛。

出示课文中的生字

学生开火车读,你指我读

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利用不同方法来朗读生字,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快乐中学到新知识。

 

结合课文插图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读,角色扮演

通过课件出示教学内容,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回声形成的原因。

 

出示要学习的问题: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什么是回声?

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

学生分小组交流并上台展示。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我采用问题法,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从而了解什么是回声?回声形成的原因。

 

课堂练一练:

水的波纹碰到( )又( )。

声音的波纹碰到( )也要( )。

 

 

学生自学并自主发言

通过做一做可以帮助学生回顾课文知识,从而理解课文。

 

拓展延伸:生活中,我们在那里还听到过回声?

 

 

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七、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评价:1、学生朗读的表现; 2、学生发音情况; 3、小组交流的效果; 4、勇于提问的次数;  5、学生学习方法的效果。

学生小组评价: 1、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 2、小组成员合作情况;3、小组成员探索情况;  4、小组成员上台表现情;  5、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

八、板书设计

 

31.回声

 

 

水波 河岸 荡回来

                   

 

声波 石壁    返回来

 

 

九、教学反思

 

满意之处:

一、 充分体现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多读。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自由读,

齐读,小组读,角色朗读,指名读,开火车接力读,始终贯穿着我的教学,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读中来,真正做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回声》一课的对话较多,小青蛙的思想感情是随着对回声的认识变化的,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读出变化的语气来,如:听到回声很奇妙,要读出问话的语调和惊讶的语气来;听了妈妈的化恍然大悟,他非常开心,要读出欢快的语气来。所以在一次次朗读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理解什么是回声和回声产生的原因这一难点时,我还引导学生深入朗读课文,在读中自读自悟。

二、 创设情景,理解课文

本课中讲到的回声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针对本班学生学习情况,我采用扮演角色的方法来教学,让学生在扮演小青蛙和青蛙妈妈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能更好的了解什么是回声和回声产生的原因。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青蛙妈妈扔石子到河里的图片和内容,让学生直观的去感知,真正做到了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融化知识难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

 

不足之处:

在本课教学中,我班学生质疑的声音不明显,课堂氛围虽活跃但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不到完善。我在教学中对此有所忽视,尽管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但这种能力应该开始培养得到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才能全面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备课,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育教学,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1-30 13:56:44

附件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