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7-01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左国珍    所属单位:小河教管中心    提交时间: 2016-12-30 16:11:29    浏览数( 1 )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32将相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  揭示课题,激情引入。

2、  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人物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学习他们的爱国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奥运会“和”的视频、《史记》的相关知识、《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片断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和)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事智慧,更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课件①:奥运会开幕式“和”字部分的精彩镜头)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沿黄河奔波,把“和为贵”的信条四处传播。他经常以“和”训导自己的弟子:立身处世要“克己”,要由“人和”推及“政和”,甚至延续到整个人类,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题目是《将相和》。

 

(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聊课文内容

 

同学们,课前预习课文了,那我们聊聊吧!课文中“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在聊天中,相机引出:“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课文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并在板书中指导书写“璧”、“荆”生字。)

 

二、学习新课

 

板块一: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

 

1、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

 

2、生读文,找到第十六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3、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中描写的蔺相如和廉颇的片断。

 

课件②出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4、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觉?

 

5、指导朗读:是啊,廉颇是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送到句中。

 

6、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7、小结: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的嘴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官到底该不该升?这就是咱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板书:嘴?)

 

板块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我们先来看看“完璧归赵”课件③图片这个故事。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做上记号。

 

(生自由读文,找出:课件④出示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2、我们来看第一句话课件⑤,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能找到相关的证据吗?

 

(体会“无价之宝”成语的含义。)

 

1)、既然璧这么珍贵,那就是蔺相如在说谎了?到底是不是这样?来让我们找到当时的背景来谈一谈。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2)、小结: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蔺相如说璧有毛病,这是在说谎吗?你能体会出什么?

 

(蔺相如机智、聪明……)

 

3)、指导朗读:让我们机智聪明地读出“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3、让我们接着交流你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

 

1)课件⑥出示第二句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在哪里?

 

请大家默读28自然段,划出重点句,组织好语言,替蔺相如来摆摆这个理。(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2)导读:

 

是啊,拿城换璧是你秦王提出来的,我把和氏璧给你送来了,你却不交城。理由充分,说话才有气势。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生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有理有据,所以蔺相如面对的虽然是虎狼之国的秦王,却仍然毫无惧色,言语中字字掷地有声。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生齐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3)小组讨论交流:蔺相如真的撞吗?(引导:秦王对和氏璧是爱不释手,蔺相如已看在眼里。这是蔺相如使的“金蝉脱壳”之计。)

 

4)、除了金蝉脱壳之计,蔺相如还用了几个计。请大家接着读书,看看谁能读出来?

 

(生读书后交流,师相机引导:“缓兵之计、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

 

5)过渡: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所以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他进宫见了秦王才会怎样说?

 

6)引读课件⑦: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

 

7)讨论交流: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呀!请大家再读蔺相如的话,揣摩一下秦王当时的心理。

 

(相机指导:蔺相如已揣摸透了秦王的心理: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杀了蔺相如也没有用。反而落下不讲信用的恶名,让天下人耻笑。)

 

8)导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蔺相如已经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会杀他,所以才会大大方方地说——

 

(生齐读“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9)、你们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也被秦王客客气气地送回了赵国。咱们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蔺相如决定接受赵王让他带璧入秦的使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请大家读书,找出文中的句子来。

 

“我愿意带着这块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A、指名读后自由读。

 

B、你们又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交流:“自信、胸有成竹”,相机指导朗读)

 

4、总结提升:“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切尽在掌握。这就是大智大勇的蔺相如。正是有了这样的(大智大勇)板书,才敢带璧入秦,最终完璧归赵,这个“完”是什么意思?那你说还有什么也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是啊!是赵国的尊严,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识,用他的那张嘴和秦王针锋相对。不仅“完璧归赵”,还让秦国没有理由对赵国动兵。你们说说,他这张嘴是耍嘴皮子吗?

 

(擦去黑板上“嘴”后的“?”,改为“!”)

 

板块三:深入人物角色,提升人物精神

 

接着,让我们走进第二个小故事“渑池之会”和第三个小故事“负荆请罪”

 

1、总结学习“完璧归赵”的学习方法,课件⑧出示:抓住蔺相如的嘴说的什么话来学习。

 

2、生自由读书,找出相关语句来体会。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3、结合《史记》的原文,小组讨论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表现。

 

(教师读《史记》原文):课件⑨出示蔺相如前曰:“赵王窃文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4、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蔺相如呢?他再一次维护了什么?(不畏强暴)板书

 

5、而这样的蔺相如却被廉颇误解,如果你是蔺相如会怎么做呢?来让我们看看蔺相如究竟是怎么做的?

 

(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6、同学们,如果你是廉颇,现在面对这样一个“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爱国的人才,你还会不服气吗?那会怎么做?怎么说呢?他们两人最后的结果样?结合插图表演“负荆请罪”这一部分。

 

7、通过同学们的表演,你体会到了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知错就改)

 

8、小结:同学们,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立了大功,官职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两人不和,最后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二人和好,塑造了大智大勇,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二人和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二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多么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这就是《史记》给我们带来的精彩人物,课后,你可以走进《史记》,来认识更多这样的人……

 

(课件⑩出示:《史记》封面和作者司马迁)

 

 

 

 

三、课堂小结

 

中国文学浩如烟海,它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品味,正如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让我们再回到奥运会的开幕式课件⑾出示,“和”字是不是带给我们更深的体会,它表达了我们国家共建和谐社会的的愿望,寄托着中国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崇高理想,让我们一起努力,记住这个并不复杂的字:“和”。(题目中“和”字改成红色)

 

 

 

 

板书:将相和

 

 

蔺相如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不和

 

(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爱

 

↓国

 

廉颇        负荆请罪              →和

 

嘴!      (知错就改)

 

 

 

课后反思:本文是一个历史小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易懂,我认为重点应该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提炼,来挖掘其现代意义、故在教学中,我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特点,三个故事几相对独立,又有因果联系,故在教学时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读,写写,议一议,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从纷繁的材料中提炼出故事精髓,然学生抓住“蔺相如是否是靠一张嘴”这样一个问题,深入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程和原因。按照故事的发展,然学生一步步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品质。

其次,在总结评价的时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如自选喜欢的人物来评价,如负荆请罪时,让学生模仿廉颇的动作,语言,神态,很自然地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受。让学生在自主演讲中加深体验,进一步体会人物品质。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1-03 09:39:17

附件

  • 】将相和PPT-PPT课件(2).ppt 下载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