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2-20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石明香    所属单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腴地乡教育管理中心    提交时间: 2017-01-11 13:26:13    浏览数( 0 )

课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三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

提供者:黄雪峰

单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腴地乡腴地乡中心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九年义务教材中的写景名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本课有两个特点:一是首尾相呼应;一是用词准确。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文章中的好词佳句 。

    过程与方法:   1、读懂课文,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大胆质疑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强的识字能力,也有初步的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能力。课文第2 自然段用词准确,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皮甲、威武”等,可以通过这些重点词语让学生体会到用词的准确。第4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值得学生去学习。西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她的富饶和美丽,对于生活在内陆地区的儿童来说既陌生又新奇。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她无穷的魅力,结合学生年龄小、以形象直观认知为主的年龄特征,我在课前准备了课件,包括地图、海水、海底、海滩、物产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将文字、图像、动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采用多媒体充分展示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丰富物产,按照教学要求,随机调控、综合处理。学生们畅游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世界中,自然而然地有一种置身于西沙群岛美丽风光中的感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整篇课文是围绕一句话写 的,以泡泡的形式做了一些提示,引发思考。课文中每个段落的构建都很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除了仍要重视字词的教学外,进行段的训练也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可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或演绎或归纳,明确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西沙群岛每个地方的特点写清楚,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激发民族的自豪感与自尊感。教学时应根据每个段落的特点灵活运用和把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习得表达方法,为下一篇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以下理念:一是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二、质疑问难是儿童的天性,它好像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生疑能力”的驱使下,儿童会主动地产生学习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因此,在教学中,我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并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一些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逐步把理解引向深入,真正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指导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深情导入,进入文本

 1、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有迷人的景色。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迷人的地方。距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象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 2.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请一名同学指出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师:同学们找的可真准!这就是西沙群岛。我国南海中四大岛屿之一。这里的位置很重要,有祖国南大门之称。如果你们到了那里也会喜欢的,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西沙群岛旅游,你们愿意么?那谁来说说你对西沙群岛的了解? 3.请按照课前自由组合产生的四人小组分组交流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4.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22课,我们一起去领略那里的风光。

 

1.  看中国地图,找西沙群岛。

2.  说说对西沙群岛的了解。

3.  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对西沙群岛留下初步印象,再用旅游的说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质疑问难,整体感知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下面,大家轻轻打开课本,听清老师的读书要求:第一遍: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第二遍:分小组再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句子,想一想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课文中哪些内容比较难理解。   

 检查自学情况。    师:大家学习得真认真呢!现在,  我们先来看看这组词语:1. 岛屿  山崖 红缨 珊瑚 峡谷  鸟粪  海参  A、谁来读读这些词?这里有个多音字,另外一个读音是-----,谁来组组词。再来读读。 B、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海参吧,海参是一种软体动物,虽然模样不起眼,却是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呢。海参最喜欢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了。(出示:蠕动)就像是蜗牛、蚯蚓也是这样蠕动的。 2、蠕动  绽开    产卵  栖息 A、请一位同学来领着大家读读    B、这个栖字可容易读错,我们来多读几遍记住 3、出示: 风景优美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高低不平 各种各样 成群结队 千奇百怪   四脚朝天 祖祖辈辈 A、课文中有不少四字词语值得我们积累,你能读好他们吗?我们来开一列小火车 。      B、瑰丽无比 读音指导:念第一声      C、我们再一起把这些词积累一下。d.用“成群结队”说一句话。      4、小游客们,游览了西沙群岛之后,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能读读你喜欢的句子吗?      5、富饶的西沙群岛到底有哪些丰富的物产的呢?大家找到了吗?谁来说说,(板书: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贝壳  海龟  海鸟)6.自学了课文,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呢?请和大家分享。先分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三、感受鱼多,学习写法 。  师:西沙群岛最神奇的莫过于海底世界了,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潜入美丽的海底世界吧。 (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1、师:小游客们,刚才在海底世界里都感受到了什么?(师随机正音) 你从哪感受到的呢?(板书:多 美)    2、师: 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鱼很多呢?     当说到: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时师反问:作者真的是看到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    3、 师:你是从这些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鱼儿多,让我们抓住这些重点的词句来读,让别人听到你的朗读就能感受到鱼儿的数量真是多得数不清呢!谁再来试一试?          4、 师:从这些词句中我们知道海底鱼数量多,大家再读读,你还感受到什么呢? (有的……有的……有的……  各种各样)  师:大家喜欢这四种鱼儿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师:等会大家选择一种你喜欢的鱼,用你的朗读来体现你对鱼的喜爱,也可以说说这条小鱼哪里吸引你。     随机:A、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 师:你这个布满读得特别好, B、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 师:这条小鱼哪里吸引你了呢?那把你的喜爱再读出来吧!             真是好看极了,谁再来。 C、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 师:还有哪条小鱼哪里吸引你了呢?听了你的朗读,让我们感觉小鱼真是在翩翩起舞呢!            D 、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师 :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喜欢这条小鱼呢。谁说说你喜欢它哪个地方呢?  师:是呀,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把这种鱼写具体了。 (2)大家想看看这四种美丽可爱的鱼吗?让我们看着图来读读描写它们的语句吧!(出示四种鱼的图片)     5、师引读:海底的鱼可真是多啊,我也忍不住想读一读了,现在老师和大家来合作朗读,怎么样?我先来,同学们接着老师的话。   6、师: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多极了!你也能学着课文的写法用上“有的……有的……有的……” 说出颜色和样子,介绍一种你曾经看到过的鱼吗?     7、听了你的介绍,老师的脑海里仿佛真的出现了这条鱼,真有水平。送给大家四条可爱的鱼儿。(课件出示四种鱼的画面)

 

1.自由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2.分组读课文和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课文中哪些内容比较难理解?

3.读词语,理解。

4.说感受,读句子。

5.说物产。

6.先分小组交流存在问题,再全班交流。

7.听教师读第四自然段,说感受。

8.通过抓重点词句、多种方式的感情朗读、表演理解第四段内容。

9.用“有的……有的……有的……”介绍一种你曾经看过的鱼。

 

1.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再分组读,每次读书都有不同的学习要求,逐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检查自学情况用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合作读等多种方式读词句,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用感情朗读、表演等理解重点词句,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印象深刻,寓教于乐,很轻松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4.让学生说游览感受、读喜欢的句子,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进行了爱国教育。

5.让学生提出存在问题,培养了他们质疑问难的能力。

6.让学生用文中句式介绍一种鱼,培养了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朗读品味,学习第四小节   

1、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可又让我们认识了不少的鱼儿。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里还有珊瑚、海参、大龙虾呢,请大家再去海底世界看看,等会大家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物说给大家听,并说说这种动物哪方面吸引了你?读本小节。 2、交流: (1)珊瑚:颜色多、形状多。作者用比喻写出了美。    这些各种各样的珊瑚是那样美丽,让人百看不厌,让我们一起把珊瑚的美读出来好吗?  请大家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句话。   (2)海参:重点指导朗读懒洋洋。我们也读出懒洋洋的样子。我听出海参很多,他哪个词读得好,谁再来读读。    (3)大龙虾:威武 师:看看,大龙虾威武在哪呢?你来读读。       师:你这只大龙虾全身披甲,真是威武极了。同学们来做一做威武的大龙虾吧。先自由表演,再指名表演。       3 、海底的物产是那么丰富,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去瞧瞧了。     

 五、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可有不少咱们可以学习积累的好句呢?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背下来,厉害的同学也可以按照老师的提示来说在海底见到的物产。       2、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谁先来说说你的海底见闻。    3、我们一起把在海底见到的物产说一说吧。    师: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可丰富啦!海底的岩石上有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_______。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______,样子______。一群群鱼儿在珊瑚丛中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鼓起气来,______。各种各样的鱼,多得_______。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_______,_______。

 

1.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海底动物。

2.通过感情朗读表现珊瑚的美和海参的懒,表演大龙虾的威武,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

4.说海底见闻。

5.说在海底见到的物产(用口头填空的方式)。

通过感情朗读重点词句和表演、口头造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小结课文,理解富饶    

 今天,我们一块领略了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丰富物产,有 ------ 有------有 ------ 有------ ,大家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明天,我们还将去海滩上捡贝壳,看大海龟,到海岛上认识各种海鸟。看来西沙群岛真是物产丰富呢!怪不得这篇文章的题目是 ---生接: 富饶的西沙群岛。

 

 

听教师小结,接读:富饶的西沙群岛。

小结留下悬念,引发学生学习第二课时的兴趣。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教学评价表

教学内容

本部分对本课教材、知识背景、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清晰、明了。

教学目标

本部分从知识、能力、方法等角度来描述学习目标,清晰明了,可操作性强。

教学过程

本部分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进行了清晰的说明,教学环节连贯、目标清晰,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具使用

以课件为主的多媒体资源呈现了本课所需的视听材料,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学生自主学习

人人参与,积极主动思考,达到练习目的。

学生合作探究

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生展示释疑

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发言。

学生应用实践

会用“成群结队”、“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八、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面: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风景优美)

 

海底:珊瑚  海参  大龙虾                       (物产丰富)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在各教学环节中,我利用了各种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体会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给学生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比如: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有关珊瑚、海参、大龙虾、鱼等图片,使学生对陌生的事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抓住语言训练,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懂课文,更重要的是要借助文本,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培养良好的语言素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文本的特点,抓了几个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比如在学习珊瑚时,找出文中描写珊瑚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进行拓展:把颜色多说具体:有()、有();形状多:“有的像……有的像……”明确这句话用比喻的方法写的,把珊瑚比作盛开的花朵、美丽的鹿角,理解“盛开”,再引导学生看美丽的鹿角的珊瑚图片用“有的像……有的像……”句式说话;在学习描写鱼多一段时,引导学生用“成群结队”进行说话。通过这些语言训练,既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零距离对话。

三、课堂气氛融洽。

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比较平等,课堂学习气氛比较宽松,注意体现人文关怀。教师竭力在转变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就像是他们的朋友一样和他们一起学习,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地表达读书感受,自由地选择说话的材料,自由地选择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整节课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在本节课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教师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随意性还比较大,有些表达还不够准确,欠推敲,备课时还应该加强对过渡性语言的设计。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