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2-20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冉小勇    所属单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腴地乡教育管理中心    提交时间: 2017-01-12 16:46:44    浏览数( 0 )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植树问题》

姓名:

冉小勇

工作单位: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腴地乡教育

学科年级:

五年级

教材版本:

新教材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是有关数学广角的植物问题,主要探讨的是关于在一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只栽一端、只栽中间 、两端都栽等。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 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探索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 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并认识不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 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数学思考: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也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植树问题,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学习的热情也会比较高涨,但根据以 往的教学经验,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线段的相关知识,也具备 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思考能力与计算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重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并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组织学生开展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公路两旁的树。 师:为什么要在公路的两旁栽上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树木能够涵养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渗透植树造 林的环保意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植树的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互动新授 (一)提出问题——两端都栽、两端不栽。 1.出示教材第106页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柒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 小树? 2.出示教材第107页例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 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引导:请同学们先在纸上用线段图画一画你的种法.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3.(出示线段图)问题分析: 两端都栽: 两端不栽: (二)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找规律) 提问:刚才同学们用线段图表示了两种植树情况,现在同学们能否用算式来表示这两种植树情况呢? 1.两端都栽:(教学例1 假设小路长20米,那么可以栽几棵? 用画线段图表示: 20÷5=4,要栽5棵。 由此可知:lOO÷5=20(个),那么这里的20就是棵数了吗?应该是什么? 学生回答:不是,是间隔数,应该是20+1=21(棵)。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1=棵数 追问:为什么这里的20是间隔数,而不是棵数? 学生回答,分析原因:100÷520只是求100米里面有多少个5米,所以20是间隔数而不是棵树。并得出公式:路 ÷间距=间隔数(不是棵数,跟棵数没关系。) 2.两端不栽:(教学例2 假设两馆间相距30米,小树之间的距离为5米,则30÷56(个),6-1=5(棵) 用画线段图表示: 由此可知:60÷3=20()201=19()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1=棵数 3.一端不栽:(教学例3 出示教材第108页例3:张伯伯准备在圆形池塘周围栽树。池塘周长是120m,如果每隔lOml棵,一共要栽多少棵 树? 假设池塘的周长是60米,每隔10米栽1棵,则60÷10=6(棵) 用画线段表示: 由此可知:120÷1=12(棵)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棵树 4.问题归类。 提问:刚才我们解决了植树时的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有这样类似的情况,谁知道哪里还有这 样的情况? 学生说,教师小结。 5.应用知识 ⑴完成教材第107做一做1题。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 ⑵完成教材第107做一做2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学生说一说。 ⑶完成教材第108做一做。先让学生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是不是植树问题,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四第3题。 (1)出示第3题。 指名一名学生朗读题目,理解题意。 (2)提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种架设电线杆的问题应该怎么计算? (3)学生讨论后交流。 (4)组织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订正。 2.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四第13题。 (1)出示题目。 (2)提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跟前一个练习题有什么不同,你又要如何计算? (3)学生讨论后交流,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3.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四第6题。组织学生读题并归纳有效信息,讨论这道题属于植树问题的哪种情况,并列式 算出答案。 4.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四第14*15*题。 (1)出示题目。引导观察,理解题意。 (2)学生先独立解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作业:教材练习二十四剩余题。(课内时间不够,可在课外完成)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两端不栽        一端不栽 间隔数+1=棵数    间隔数-1=棵数    间隔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情境导入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

用儿童生活中时常所见所闻形式导入新课,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揭题

提出问题,讨论交流。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指导学生发现规律

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规律。

通过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并认识不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 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巩固提高。

学生充分感悟本单元的重难点。

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课堂小结

 

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也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用规律解决问题。

七、教学板书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两端不栽        一端不栽

间隔数+1=棵数       间隔数-1=棵数          间隔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将难点化简,讲授新知前,我利用手指游戏导入,孩子很感兴趣,而且初步感受到了棵数、间隔数的关系。再从生活中抽取简单的植树现象,加以提炼,建立数学模型,再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

       一、创设愉悦氛围,让游戏走入情境。

      从学生感兴趣的猜谜和游戏入手,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初步感知棵数、间隔数的关系,为进一步的探究奠定了基础。这种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注重自主探索,让体验走入方法。

      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借助直观的图示,探索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规律。借助图形,建立知识表象,注重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得到启迪,悟到方法,从而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进一步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渗透一种化归思想。

       三、倡导知识运用,让建模走入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事例跟植树问题相似,引导学生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但这节课也有我颇感不足的地方,我觉得自己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充分把握,没有注重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也没能很好地关注到全体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注意把握好教材的度,适当进行取舍,更合理的安排好教学时间。

 

老师评语

附件

  •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冉小勇.ppt下载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