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2-20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曹艳    所属单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河镇中心小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1-24 21:21:24    浏览数( 0 )

[三峡之秋] 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概述

《三峡之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秋景,描绘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早晨,露水闪烁,绿叶金实,新鲜而明净;中午,金色的群山,奔腾的江水,温暖而热烈;下午,黄昏是青色的、透明的,明亮的江水,平静而轻缓;夜晚,灯光摇曳,长江沉沉欲睡,清冽的月光犹如瀑布、素锦,凌空而下。特别是文章的结尾:这一天,正是中秋。借景抒情,升华主题,让人产生无限的感慨。文章短小精悍,构思精巧,脉络清晰,语言优美大气,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让人不由得对家乡、对亲人产生深深的眷恋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学习本单元第一篇课文《长江之歌》时,对长江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大多数同学没有去过,对那里的风景没有直观印象;即使去过那里的学生,也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并无细心深入观察,缺乏深层次的体验。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有意让学生在读中发现,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体会三峡秋天景物的特点,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读法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领略三峡秋景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
3、学习课文的叙述顺序和和抓住三峡秋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读法有感情朗读课文,领略三峡秋景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三峡秋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理解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背景信息
学生:阅读课文;从网络或书本等地方搜集、整理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       播放歌曲,导入课题
伴着这首熟悉的《长江之歌》,我们再次走近“母亲河”——长江,领略长江三峡秋天的风光。(板书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
2、给题目换种说法:三峡的秋天
3
、学生交流信息(出示地图)
三峡是哪三峡?(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三峡全长二百零四公里,两岸高峰夹峙,江面狭窄曲折,江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
那里的秋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和著名作家方纪一起到三峡走一走、看一看。
[这样设计导课是依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承接《长江之歌》的教学,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通过交流信息,初步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与景观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交流预习,理清条理
1、学生提出课文预习中难读、易读错的字词,如lěi)等
2、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读后正音,交流写作顺序)板书:早晨 中午 下午 夜晚
3、在阅读中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这样设计是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在整体阅读中扫除障碍,理清思路,质疑问难,有助于教师依据学生的学情需要指导阅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 自主阅读,欣赏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作者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
1)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每一部分的景物和特点。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A、学生结合自己所画的句子,交流自己的体会,讨论要点:
时间 主要景物 特点
早晨 露水闪烁 绿叶金实(明丽)
中午 群峰披金 江水奔腾(热烈)
下午 青雾缭绕 倒影清晰(平静)
夜晚 灯火闪耀 月光如瀑(宁静)
B、在讨论过程中,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课文的意境美,体会语言文字美,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配乐美读
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合适的音乐。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以各自的体会去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
2)配乐读片断
3)配乐读全文(师生合作)
[这样设计既是基于突破课文重点难点的考虑,也是基于对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考虑,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理解、想象、感悟,在美读欣赏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进一步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景色美,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魅力。]
四、 总结拓展,升华主题
1、在美读课文中,我们尽情的陶醉在三峡之秋的美景之中,流连忘返。那么作者在字里行间向我们传递着怎样的感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齐读课文的结尾,想一想这一段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可以有不同观点但要说明理由。)
3、拓展:通过《三峡之秋》我们欣赏了现代作家方纪大气优美的文字,感受到了作家真挚热烈的情感。其实,自古以来长江三峡就是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风景名胜,如:
1)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2)唐宋以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许多诗圣文豪,在这里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诗章。
3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样设计首先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主体思想达成共识,同时也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在学生自由理解、表达的过程中,也是对作者个性表达的理解和尊重。同时,教材是例子,借助教材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五、课后拓展,积累语言
1、搜集关于三峡的美文或诗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仿写《xx之秋》
六、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 明丽
中午 热烈热爱祖国山河
下午 平静
夜晚 宁静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三峡之秋》教学中,我能做到依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在感受三峡一天中不同景色特点,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真挚感情。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大多数能够自己把课文读明白。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促解,体会语言的魅力。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丰富情感,较好地落实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

 

老师评语

附件

  • 《三峡之秋》教学PPT.pptx下载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