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2-20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黄欢    所属单位:毛坝乡中心小学校    提交时间: 2016-12-30 15:23:50    浏览数( 3 )

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三册38--39页例1、例2、练习八123题。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实践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演示说:大雄放学冲回家,因为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找出物体表面的角,他不懂角是什么?所以才急匆匆回家请教机器猫—叮当。你们想知道什么是角吗?那一起来跟着机器猫去看看吧。(设计意图:创设情景,用孩子喜欢的机器猫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认一认。

师:叮当带着大雄来到学校找角,图中有哪些物体?角在哪里?让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依次去掉各物体的颜色等角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角,并说明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并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有角呢?让学生举例。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一张圆形的纸,

问:“这张纸上有角吗?怎样才能折成一个角?你能折出形状不同的角吗? ”

师:好,请同学们摸一摸这个角,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尖尖的顶点和直直的两边)师:这个尖尖的顶部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好听的名字?(顶点)两条线我们把它叫什么?(边) (7)小结: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让学生操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探索,使学生感受角有大小,更好的认识角的特征,建立角的表象。)在学生介绍角的时候选择一个角来比一比两个角谁大谁小,这样可以更自然的引到活动角的比较大小。通过学生眼看、手动、心记、脑思、口说去感知角,并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2.比一比。 (1)火眼金睛。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新知道什么是角了,他现在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吗?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课件演示)

 (2)、我投篮能手。师:看看谁能投得又多又准?(课件)(设计意图:让孩子通过两个有趣比赛的形式,加深对角的认识。)

3、学一学 师:同学们认识了角,但是怎样画角呢?

请同学们自学。自学要求是:

1)书上的画角的方法是什么?请读给你小组的同学听听。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画一个角。

3)请你试着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设计意图:根据已有的知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4.想一想。

1)师: 大雄和叮当很开心地去快乐岛,中路上遇到了小猪和蜜蜂等几个好朋友,他们正商量着怎样用两根纸条和一颗图钉做一个活动角,但还没有结果呢!小马笑了笑,你们猜一猜小马是怎样做这个活动角的呢?让学生拿出两根纸条和一颗图钉制作一个活动角。在小马和大家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做出了这个活动的角了。

2)但是小猪和蚂蚁他们却吵起来了,他们都在说自己的角大,现在老师把他们的拿来了,请同学们来帮他们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3)出示边一样长、而角度不一样的两个角,让学生比较。引导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两个角顶点对顶点,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谁张开的角度大,那个角就大。小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大小有关。

4)比较角度一样、而边长短不一样的两个角。小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长短无关。

 (5)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比较一下刚才自己做的角谁大谁小。

6)听口令,做活动角变大、变小的游戏。(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小故事培养孩子的操作能力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使教学的难点得以迎韧而解。)

(三)拓展练习。 猜一猜。猴博士说:“一个长方形剪去一刀,还剩下几个角呢?” ⑴请同学们猜一猜。 ⑵请同学们剪一剪来看。 ⑶小结:剪的方法不同,剩下的角的数量不同。(把不同的剪法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

 5.摆一摆。 ⑴用三根小棒能摆出三个角吗?(鼓励学生讨论,对有些学生给予启发和指导) ⑵请同学在实物投影仪摆出不同的摆法。(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和探索性的练习,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左右脑并用,协同发展。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使角的表象得以深化,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全课小结角的初步认识 课件演示。

师:叮当要考考你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教学反思

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如:设计让学生动手去创造角,看谁创造角的方法多,有的同学用纸折角、有的同学用铅笔摆角,有的同学用展开了尺子的活动角,还有的同学用身体做动作创造角……我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二、    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

数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我也努力在这方面进行设计,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在引入的时候,插入学生们感兴趣的动画,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有兴趣的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在找角时,设计让学生观察、寻找教室的角,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之所以上的高效,我觉得还得益于声情并茂的课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如果学生从实物中看到角并简单地说出来,之后就要抽象出角的图形 ,肯定会让学生对角产生片面的认识。而利用教学媒体形象直观地把每个物体面上的角显示出来,本身留给学生很深的印象,再通过平移使学生脱离实物来观察一些开口方向、开口大小、边的长短各不相同的角,学生在观察对比中形成对角的全面认识。

2、自主探索,理解新知

把角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是传统教学常用的手段。学生只需机械地记忆,教学重点并没有被突出。

教学媒体所具有的动画演示功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变色显示,学生把角各部分的名称牢牢记住;根据动画的运动轨迹,学生在潜意识里保存了画角的步骤,为以后正式学习画角铺路搭桥。

对于边不等、角度相同的两个角,学生会认为边较长的角大,传统教学手段解决这个问题费时又费力。利用FLASH动画先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边不变的情况下,开口越大角越大。接着,利用平移一个角,使学生又体会到边长不等的情况下,仍旧通过开口大小判断角的大小。这样,利用视觉特效,学生不仅体会到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且还学会了用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教学难点因此被突破。

3、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传统教学让学生做题、做题、再做题,使学生觉得学习真是枯燥无味,而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声、光、色的环境中进行练习,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4、运用网络,拓展延伸

传统的数学课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很难让学生整堂课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长期以往,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也就失去了兴趣。

教学媒体的应用恰恰弥补了这个不足,我用多媒体演示中国有名的各种建筑物,它特有的经处理过的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生动、鲜活,处处吸引学生的目光、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发学生的思考,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上完课还有种意犹未尽的干劲儿。

 

 

老师评语

按照教学设计与反思的要求完成,完成的很好。

评语时间 :2017-01-03 13:20:11

附件

  • 角的初步认识.ppt下载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