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2-20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胡建    所属单位:毛坝乡中心小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1-04 23:42:50    浏览数( 1 )

小学数学《周长》教学设计反思

 

题:    周长

科:    小学数学

级:    三年级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情况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内容,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周长也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封闭"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过程

(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必须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树爷爷告诉我:小蚂蚁特别喜欢练长跑,瞧!一只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它正准备沿着树叶的边跑一周,你觉得它应该怎么跑?(现在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跑的?)根据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我们再看看是不是这样跑的。小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空间与图形的数学内容还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引入新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感知周长

1)课件出示各种封闭与不封闭图形,问:哪些图形是有周长的?

2)画几个自己喜欢的封闭图形。

3)展示学生作品,并指出图形周长,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

1)描一描

  A、课件出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周长

  B、描一描光碟的边线,问光碟的内部线是它的周长吗?

2)摸一摸(44页摸一摸)

  让学生用手分别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及文具盒面的边线,与同桌交流认识周长

3)走一走

  怎样走才是教室的周长?怎样走才是操场的周长?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中循循渐进的掌握知识。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1、量一量(44页实践活动)

1)测量自己的腰围与头围

     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测量过程;

2)测量树叶的周长

  自选测量工具,测量树叶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

2、围一围(45页第1题)

   让学生描出图形的周长,结合课件让学生知道可以有不同的起点,但是只能描一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设计意图】

     让学生与同学合作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的周长,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实践训练,深化新知。

1、想一想

   如果要知道三角形的周长应该怎样量?四边形呢?为什么?

2、算一算(45页第2题)

   课件出示几幅图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算出图形的周长

3、练一练(45页第3题)

   运用课件,通过测量、移动的方法,直观的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从而深化知识

【设计意图】

    练习题由易到难,从基础题到拔高题,层层深入,这样既顾及到全班好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又为尖子生补充了"营养"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小就能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整理,并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板书】

                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

                 封闭平面图形

 绕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边线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的。它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教材呈现了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结合“什么是周长”这一具体情景,通过观察与操作(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认识周长。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能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受和体验什么是周长;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我在教学中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整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理解周长的含义。依据教材所提示的材料,课堂首先注意创设情境,从“美丽的树叶”引出新课,这是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事物,做到了在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到一个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一下子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从学生非常熟悉蚂蚁围着树叶走一圈开始,结合课件,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再通过指一指课桌面边线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来体验“周长”,这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创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进入积极的观察、思考活动中。从身边找一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长。这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然后通过描一描书中小车图形的边线,直观感知周长的意义。

这节课虽然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孩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尝试,但其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第一,课堂教学语言有点平淡,对于重点应该再加重语气突出.

第二,理解“一周”不够深入。本节课时概念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感悟与理解,而不再过分地强调学生口头表述上的严谨与完整。对于“一周”的理解是本节课教学的突破口。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突破得不够好。如果在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一周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表达,这样效果会更好。

第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应经常打断学生的回答,而应让学生多说。教师可在学生回答之后再进行补充或强调,这点我还做得不够到位。

第四,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学生操作出现的误差,也应该及时找到原因,及时纠正。

总之,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含义,而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中学生“体验”的价值所在。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1-05 09:37:08

附件

  • 小学数学《周长》教学课件.ppt下载
  • 小学数学《周长》教学设计反思.doc下载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