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2-20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白垚    所属单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可大乡中心小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1-17 00:26:45    浏览数( 5 )

《撇、捺呼应之美》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选自三年级书法课,结果年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已能基本的规范书写汉字,而我这一堂的设计,意在要求学生能初步从汉字的形体中感受到撇和捺这样基本笔画的舒展、呼应之美。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以及鉴赏能力,也为学生学习练习软笔打好基础。

三维目标剖析:结合课标及学生三维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置为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2.  学习 掌握撇、捺的书写技巧,感知撇、捺相互呼应之美。

3.  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在观察、临摹的基础上,书写基本笔画撇、捺,感知体会撇、捺相互呼应之美。

2. 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先读帖,再临帖,后品评。

学具准备:

  硬笔、书法用纸(田字格)

教学法说明:为了保证课堂有效的进行,我的课堂将以学生观察和练习为主,通过学生自己对字和笔画的形体观察和书写感受,去形成自己对笔画的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运用指临、临写、摹写三种方法,然学生手到、眼到、心到。同时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牵引学生,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达到学生写好字的习惯。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2.  学习 掌握撇、捺的书写技巧,感知撇、捺相互呼应之美。

3.  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在观察、临摹的基础上,书写基本笔画撇、捺,感知体会撇、捺相互呼应之美。

2. 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先读帖,再临帖,后品评。

学具准备:

  硬笔、书法用纸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欣赏硬笔楷书作品.

(两幅名家作品,一副学生作品,感受差距。)

2.  回顾握笔姿势和坐姿。出示结合图片。

这节书法课,老师邀请几个小朋友与我们一起学习书法。看!图片中的他们是怎么坐的,他们又是怎样拿笔的?

3.  看到这些书法大师的作品,肯定有同学就在感慨:我什么时候才能写出这么好的字呢?放心,只要我们刻苦练习,一定会写好的。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学习,什么内容呢?看看:(撇、捺呼应之美)

笔画就好比一块块砖瓦,是构建汉字最小却又是最基本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感受,撇和捺构建的汉字之美。

                      

二、     讲解书写要领

(一)     出示带撇、捺画字的图片,学生观察笔画的特点。

        八、人、大、天

1.   思考:这些字里面都包含哪些笔画,这些笔画我们该怎么去写呢?

2.   有的同学肯定要说:让我看一遍我还是不理解,那么现在我们写?结合我们的问题试写一遍。

(学生书写,每个字一遍。教师巡视,纠正姿势。)

3.   学生汇报,教师明确:

结合刚刚的试写,现在来说说,你们在写的过程中是怎样写的?

明确:撇画——有很好的弧度;行笔后期较慢,轻轻收起。(出示树叶,引导学生从外形出发)

书写要领:春风吹拂杨柳叶,

          上圆下尖向左斜。

起笔轻按提笔收,

一页斜放就成撇。

 

捺画:    有起伏变化,如一把大刀,舒展开阔,刚劲有力。

           起笔稍停,收笔稍停,轻收

书写要领:一波三折是捺画,

好比坐梯往下滑。

轻起慢行收笔按,

捺脚如刀把敌杀。

 

(二) 感知体会撇、捺呼应之美

1.  撇和捺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果能写得自然舒展,不仅会增加字的美感,而且撇与捺的相互对称能起到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

2.  观察刚刚汉字的左右呼应相衬之势。

3.  老师用总结的规律示写,学生指临。

(穿插王羲之指临入木三分的故事。)

要求:学生指临时紧跟老师,念出笔画,同时注意首笔的位置和笔画的轻重。

4.  学生临摹,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观察。

(注意指导学生结合刚刚总结的规律临摹写,并且注意纠正学生坐姿。)

 

(三) 佳作展示,学生点评。

教师将书写较好或者学习前后对比显著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自己从刚刚学习的要领(运笔、结构、位置等)去进行评价鉴赏。

 

(四) 配乐再次书写

要求:一个字两遍,一遍摹写,一遍临写。

      注意结合总结的规律和要领书写。

    活动手指

 

 

二.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回顾了撇和捺的笔法技巧,从中体会到了撇、捺交相辉映、相互映衬的对称、和谐之美。让我们不仅从中领略到了汉字的形体之美。同时啊!我们也不得不感慨:这一个个小小的笔画,蕴涵着巨大的能量。

1.  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哪些呢?

   学生举例回答

2.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字都具有这种美。让我们像王羲之先生一样,在这一画画的笔画中去向这一个个美丽的汉字致敬。

(教师出示带有撇和捺的汉字,让学生伸出手比划。)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初步达成。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撇捺的基本写法认识和形体特点,结合图片和视频,学生从教学中感受到了撇捺的那种舒展、呼应之美。书法课的教学,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在本课的导入部分采取配乐的书法作品欣赏,让学生对于书法有一种美的感受,先让学生通过自我的观察去进一步认识我们的撇和捺,再以一种新的态度去尝试欣赏。配合教师的师范、学生作品的展示,效果十分明显。尤其是其间穿插的指临小故事——王羲之入木三分,和一常见事物为切入点观察形体特点,让学生体会到了观察、练习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书法的方法和态度。但是在教学中也出现一些不足,比如教师示范的时间不够,学提 交生作品展示不够和鼓励性话语不够有效。都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老师评语

附件

  • 《撇、捺呼应之美》 白垚.ppt下载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