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2-20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戴安金    所属单位:龚滩镇教管中心    提交时间: 2017-01-10 09:26:13    浏览数( 0 )

 

<<小池>>教学设计

龚滩小学:戴安金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句意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图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小池。(出示小池课件)

   2、板书课题,美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诗人简介,诗歌范读。

   2、生自由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古诗。

   4、师指导读诗歌,让学生做到读准确读流利。

三、细读品味

   1、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2、再读全诗,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分小组讨论交流,弄懂字词。

   3、自由说说读懂了些什么。

四、精读感悟

   1、根据课件中的画面理解诗意,体会其中的情感。

   2、师引导感情朗读,感情诵读。

   3、总体了解诗歌的大意。

4、听诗歌,大胆想象感受其中的意境。

五、扩展延伸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懂得要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板书设计:                       小池

                                  []杨万里

                           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小池教学反思

龚滩镇中心校 戴安金

在上古诗《小池》时,我让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荷”是荷花还是荷叶呢?接着出现了一段比较有意思的“争论”:“是荷叶,因为书上画的是荷叶。”“我有意见,不一定书上没画荷花,作者那时就没看到荷花呀!也有可能是荷花。”“可是老师刚才说写的是初夏,荷花还没开呢。”“不一定没开呀。”“荷叶都才露出一点点呢。”……

这个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教参里的解释是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它。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和学生说那是荷叶,我怕那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其实结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理由”佐证自己的观点,他们“问题意识”的嫩芽得以呵护,快速思维、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锻炼。我忽然发现,其实他们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古诗《小池》很美,怎样让学生感受美,除了老师适当的语言描述,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不同,理解也可以不同,不必强求。教师不能人为地去限制学生,用一种固定的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重要的是多为学生创造一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条件,给他们提供一些思想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老师评语

附件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