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2-20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张国华    所属单位:龚滩镇教管中心    提交时间: 2017-01-13 11:46:33    浏览数( 1 )

 

小数加减法》第一课时导学设计

                             张国华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

3.引导学生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了解,出示课题。

1.同学们的课前准备做得真好,上新课前老师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

1)计算135-58=              6+148=

2)谁能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计算:13.5-2.3=

2.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呢?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遍。

1.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我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要达到什么要求。

三、自学指导:

1.谈话:怎样实现这些学习目标呢?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2.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1)认真看书中第79页例1、例2(看图、文字、横式竖式)并将例1中未完成的部分补完整。

2)重点弄清:竖式计算时如何对位,加法如何进位,减法中不够减怎么办。

3)思考:①例1中为什么不把63对齐?②例2中百分位上怎么减?

如有弄不懂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我们就来检验一下自学的成果。并比一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该怎么学。

四、先学

1.看一看:学生开始自学,(比谁自学最认真,最会思考。)教师巡视督促。

2.算一算:(5分钟后)同学们看完了、算完了吗?看完的、算完的请举手。下面我们就来检验一下自学的成果。

 设计意图: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自己主动地去认识理解知识,检验对知识的理解。

五、后点拨,议一议。

 1.组织讨论例1,弄懂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1)讨论第一步 :你认为竖式该怎样对位对?计算时某一位上满十了怎么办?

启发学生注意: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课件出示:计算小数的加法要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讨论例2中百分位没有数怎么减?那一位不够减怎么办?

(启发学生注意: 被减数的小数部分哪一位没有数就看作0,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10,然后再减。)

2、同桌互改。全对的请举手。有错的请举手,说一说错在哪里,该如何改正。

4、请说说计算时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课件出示:

计算小数的加减法,要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然后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通过“改一改”、“议一议”以及相互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六、知识运用

下面我们就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完成作业,有信心做全对吗

1.试一试:计算 6.27+28.93 31-4.72

2.课件出示题

 设计意图: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

七、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4.83+51.6=76.43(吨) 49.5-32.48=17.02(吨)

24.83 49.50

+51.6 - 32.48

  76.43 17.02

答 :这个月应付水费和电费共76.43元。答:大田村比黄树村多出售17.02吨。

1. 小数点对齐 (相同数位对齐)

2.按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计算结果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小数加减法》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张国华

教师以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上课开始,我首先进行了整数加减法复习,并让学生在做题时思考三个问题,即: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计算时从哪位开始计算;相加满十,不够减时怎么办?通过复习,有目的的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有效的引导。当学生在对提的问题进行解决时,我把加、减法同时抛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算法。由于有了的复习的铺垫及对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了要相同的单位才能进行加减。然后在学生的汇报中,我加了一句:怎样才能保证相同的单位对齐?学生马上就说了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自然是水到渠成,并且是印象深刻。

对本节中出现的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最后一起观察对比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异同,来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人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由于没有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我有意识把整数减小数这个内容放到了后面的教学中,这样在本节课中对于小数点对齐这个知识点引起的冲突显得稍微不够,导致这节课有点平淡,起伏不大。

老师评语

附件

  • 7.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PPT课件第1课时.ppt下载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