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2-28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秦玉婷    所属单位:酉阳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7-01-04 09:38:33    浏览数( 0 )

 教材分析
      《一个苹果》讲述的是1952年初冬,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北的上甘岭阵地上,与敌军展开激烈争夺战中发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里,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但谁都不舍得吃掉这个能够给烟熏火燎的嗓子带来一丝清凉的唯一的苹果,大家互相推让,洞外是残酷的炮火连天,而洞内却充盈着浓浓的战友情,连长在那一刻,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 
      1、理解战士的处境和课文最后一段。 
      2、理解和体会这个“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的苹果所体现出的战友间的关怀。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4.通过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握人物的内心情感。
      5.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学习他们在危难的时刻心中始终装着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去关怀自己战友的伟大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1、课前查阅有关“上甘岭战役”的资料,安排学生观看电影《上甘岭》,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 
      课前我们观看了《上甘岭》这部影片。我们知道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的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志愿军战士们在坑道里坚守阵地,困难重重。战士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缺水。干渴了七天,战士们没喝到一口水,干渴程度可想而知。就在这时,一个火线运输员给他们送来了一个苹果,大家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了吗?(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学生有可能提出:一个苹果时从哪里来的?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一件什么事等问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重点检查:卸完 、撕开、润喉咙、 烟熏火燎 、翻来覆去、 眼眶、沙哑 、面颊、 一瞬间等词。(采用指名读、齐读的方式,注意纠正字音。)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苹果的传递顺序。
      第一次: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司号员——卫生员——连长。
      第二次:连长——步话机员小李——小胡——小张……
      三、入情入境,读中感悟
      1.课件出示背景资料:
      1952年冬,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北的上甘岭阵地上,粉碎了敌人对这个阵地的大规模进攻,取得了歼敌两万五千人的巨大胜利。在这次战役中,敌人为了攻占我军扼守在上甘岭前沿的两个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2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但是,疯狂的敌人最后还是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在这次战斗中,我志愿军指战员在给予敌人严重杀伤之后,转入坑道作战,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不仅守住了坑道阵地,并且经常向敌人发起反击,大量地杀伤敌人。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一个苹果》写的就是这次战斗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借助这样一段记录当时战役的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当时战斗的激烈和残酷,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艰难处境。为下一步引导学生感悟战士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做好铺垫。]
      2.渲染情景,凸现矛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敌人继续疯狂地发动攻击,战士们在防炮洞内坚守阵地,敌人的狂轰滥炸使他们已经七天七夜没喝上一口水,水成为战士们维系生命的源泉。就在这个时刻,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苹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请同学们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2)同学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战士,在连续作战,身体极度疲乏,急需水来补充体力的情况下,看到这个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香味的苹果,你会怎么做?而战士们是怎样做的?难道他们不渴吗?难道他们不需要这个苹果吗?
      (3)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些语句体现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无比需要这个苹果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线画出来。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了解战士们干渴的表现,从而突出他们“让苹果”的精神境界。)
      (4)学生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后,把自己的体会和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8个人的形象、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的方法,体会战士们处于极其干渴的状态。
      例如:(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连长:“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步话机员小李:“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伤员小蓝:“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火线运输员:“火线上跑来跑去”,“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到的。”
      四、小结:每个战士都有理由吃掉这个苹果,同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十分需要吃掉这个苹果,可为什么每个人都把这个苹果让给了自己的战友?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创设氛围
      1、多媒体出示填空题:
      每个战士都很需要这个苹果,吃了这个苹果,连长的喉咙不再会干得(烟熏火燎);吃了这个苹果,步话机员小李沙哑的嗓子会得到(缓解);吃了这个苹果,通讯员小蓝干裂的嘴唇会得到一丝(滋润)。
       
       
      2、可为什么每个人都把这个苹果让给了自己的战友?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学生对战士们的处境有一种真切的体验,然后发现矛盾,引导学生在矛盾面前进行深入地思考,设身处地地去感悟战士们在危难关头关爱战友胜于关爱自己,每一个人都先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提炼出文章所宣扬的主题思想。]
      二、深入探究,品读推让苹果部分
      1、这是多么可爱的八位战士,残酷的战争没有击垮他们顽强的意志,反而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凝聚成一股更强大的战斗力。当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的时候,连长只得动员大家分吃一个苹果,感人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①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②出示这个句子:“这样一个挨一个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再出示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对比性地阅读这两个句子,说说原因,谈谈感受。
      [再次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八个志愿军战士崇高无私的同志情、战友情。]
      2、齐读最后一段。
      ①理解重点语句,体会战士们的心情。“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理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
      (“沉静”是因为大家都不说话了。为什么不说话?因为每个人心里都非常不平静,流着泪,说不出话来。连长也激动得流泪了。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幸福的泪,是因为生活在战友的崇高友爱中而感到幸福;这也是骄傲的泪,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在困难的时候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品质高尚的战友而感到骄傲。)
      ②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在这饥渴交迫的夜晚,战士们让出了解渴的苹果,让出了意味着生命的苹果,在坑道内的战友们都感动了,为有这样的关怀与友爱而感到幸福与骄傲。让我们包含感动与敬佩,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配乐)
      三、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1.请同学们再齐读课题。
      2.这仅仅是一个苹果吗?这苹果里有什么?还有什么?更有什么?
      [通过让学生补充苹果的含义,再次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四、作业
      1.摘抄课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一个苹果

                            火线运输员
               
                              连长
                                 步机话员小李
      卫生员                        
      伤员小蓝
      


      司号员 
       
      教学反思:
       
       
       
       
       
       
       
       
       
       
                     
      相关资料:
      平时吃个苹果是很平常的了,而在战争的特定条件下,则是异常的不易。看过电影《上甘岭》或读过张计法连长亲自撰写并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个苹果》的人,会记得发生在闻名世界的上甘岭战役中的感人故事——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苹果,成为上甘岭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打上甘岭的时候,我在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45师)担任宣传科副科长,被派到前方指挥所,负责战场的宣传鼓动工作。那时,我们每天都要编快报、出捷报,宣扬英雄、鼓舞士气。记得,在我们宣扬的英雄事迹中,最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除了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易才学、陈治国、龙世昌等等英雄壮举外,就是这个“看似寻常最奇崛”的“一个苹果”。没水,是上甘岭战役中,特别是在坚持坑道战争中碰到的一个大难题。没有经过那场战争的人,很难想象干渴会使人达到多么难忍的程度。有多少战友为了把苹果送进坑道而付出了血的代价?又有多少战友为了下山抢水付出了年轻的生命?所以,135团7连长张计法接到运输员带来的一个苹果的时候,是那样的激动;当他们8个人传来传去谁都舍不得吃一口的时候,是那样震撼人心;当事后张计法像我们讲述这个苹果的时候,是那样的催人泪下,他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我们的战士太可爱了!”当时,15军政治部保卫科侦察队长宁焕星,陪同作家到坑道里采访张计法后,他没有记下其它的,却被这“一个苹果”所深深打动,随后写下一篇报告。我也被这“一个苹果”所激动,当即写下一首“枪杆诗”①。現按照原件笔录如下:
        干渴的人们多么把水想,
        苹果的味儿新鲜又清涼,
        英雄们把苹果深深地望了一望,
        张计法大队长②手拿苹果想了又想:
        步行机员不停的呼叫嗓子哑得话难讲,
        张大队长把苹果递给了他們,
        四个步行机员互相敬让却一口没尝,
        八个人整整传了一圈又把苹果传给了大队长。
        战士们说:“你吃吧,队长!
        你日日夜夜在指挥我们打仗。”
        大队长望了望可爱的战士们,
        激动的咬了一个口,
        大家这才肯把口张。
        八个人传了一个圈吃了半个,
        又传了一个圈才把一个苹果吃光。
        八个人,一个苹果,
        每人吃了两小口,
        意味深长,永远难忘,
        霍的站起了八班长,
        他用劲喊:“增加了我们的力量。”
        又是一场激烈的斗争,
        连续打退敌人八次冲锋,
        张大队长兴奋的叫步行机员:
        “歼敌三百多,
        快快报告给首长。”
        这不成为诗的“诗”,却是我当时真情的表露,发自内心的呼喊。我们把“一个苹果”的故事,刻印在战地快报上,后来军的《战场报》也登了出来。
        上甘岭留下了以黄继光为代表的英雄的足迹,也留下了像“一个苹果”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的战士,骨头是最硬的,而感情是最丰富的,精神是最可宝贵的。这样的战士,只有这样的战士,才是最可爱的。  

反思

《一个苹果》是北师大版第九册《水》单元的一片讲读课文,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里,尽管干渴得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抓住情感主线,通过反复品味语言,让学生通过读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我注意了教学过程的预设及解决措施,让学生披文入境,情满课堂。  
  一、把时间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背景,努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刚开始我讲了上甘岭战役中我军遇到的最大困难——给养供应不足,尤其缺水。让学生走进当时的情景中,体会到当时条件的艰苦,为后面理解战友间的情谊做好了基奠。
  在教学中把时间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提升,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倡导者。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每一个战士都非常需要这一个苹果,但是每一个人都在推让这一个苹果,通过这样的对比,来体会到战友间的情谊。所以,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问题“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战士们非常需要这个苹果?谁最需要?”战士们尽管自己很干渴,却一直推让。有了这样的对比,就能很好地理解战友间的推让是一种怎样的情谊,也就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每一个战士都被感动了。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通过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描写战士口渴的句子。找到八个战士需要苹果也很想吃这个苹果的理由,如果不深入到战士们心中去用心体味,学生的情感得不到升华,还是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我又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引导学生品读描写战士极其干渴的语句。比如“……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了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在品读中,学生们感受到了战友间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深情厚意。  
  2 .抓住重点段落,升华情感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高潮,直接点明了课文发中心。我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迸出的是幸福的泪花?又为什么说迸出的是骄傲的泪花?”学生体会后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通过有感情配乐朗读这一段,升华了感情。  
  当然,这一节课也存在以下问题:  
  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堂应变能力要加强。如在处理苹果传递过程中有的课件与学生的回答有差距是,有些忙乱。这是课前备学生不够造成的,课堂应变机智有待提高。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1-04 10:22:10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