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7-01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何绍长    所属单位:酉阳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7-01-04 12:53:17    浏览数( 0 )

捅马蜂窝 

 

教材简析: 

    本文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2、体会作者对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5分钟)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     板书课题:捅马蜂窝     学生齐读课题。    2、绕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为什么捅马蜂窝?怎样捅马蜂窝?结果怎么样?    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冯骥才和马蜂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 

   2、教师巡视,相机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新词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重点字音:蛰粘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chén diān diān     重点字形:疙瘩痊愈

纠缠的“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指名读,齐读,正音,自主识记。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去()荒()交()     绑()怯()慌()胶()    4、听写词语 

     纠缠 褂子 捣毁 复仇 罪孽 前襟     1)指名演板。     2)相机指导书写。 

    3)用黑板上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相机渗透对词语的识记理解。    5、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处。    6、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熟读课文(10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回顾课文内容:浏览课文,用比较简练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回顾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结合回答板书:为什么捅?怎样捅?结果? 

     小结: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让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走进课文。    3、“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出示自探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与问题有关的句子,圈出重点词,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做出批注。 

    2)布置学生默读感悟批注,教师巡视适度照顾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同桌交流。 

     与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二)班级汇报。要求互相倾听,及时纠正和补充,表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感悟捅马蜂窝的原因。 

    1)学生汇报交流自读所得。        相机出示: 

      A “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很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交代了马蜂窝的位置、形状及马蜂家族的“人口众多”。)       B “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来。”这句话暗示了什么?(暗示马蜂窝给爷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     2)分角色朗读爷爷奶奶的对话。(进一步感悟马蜂窝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点明了捅马蜂窝的原因。)    2、感悟捅马蜂窝的经过。 

     A、为了捅马蜂窝,“我”做了哪些准备? 

       我找来妹妹,乘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通往后院的校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1)出示:时间——在爷爷午睡的当儿。         思考:“我”捅马蜂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间进行? 

        (在爷爷午睡的当儿,不想让大人知晓,可见其幼稚。)       2)读读这几句话,你感受作者怎样的心理?从哪些词语感受到?         理解相关动词:“悄悄溜”“脱下褂子蒙住头顶”“遮盖”“只露”“接绑”“约定”“开门”“关门”。(让学生仔细品读,想象这些动词传神地表达出“我”既想捅马蜂窝,又有些害怕的孩童心理,读好这一段。)         指导读:读出鲁莽淘气,又有些害怕的心理。(读、评价、读)      B、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我”捅马蜂窝的?        学生自主汇报,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跑了。 

      a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捅马蜂窝的情况?(从声音、情态、颜色方面,写出了捅掉马蜂窝的具体情况. 

      b “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写出了马蜂数量多,飞起来的声音及气势让人吃惊。 

      c、圈出描写动作的词,谈谈你的体会。(动词,写出了捅马蜂窝的情景紧张而扣人心弦。

        引导朗读:捅马蜂窝的情景是多么紧张而扣人心弦呀。谁来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这段话?(读、评价、读) 

     C、马蜂是对待入侵者是毫不客气的,谁来读读相关句子?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从这只马蜂的表现,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它不顾一切的气势。“从把马蜂比作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可以看出马蜂拼死一搏保卫家园的决心。

      引导朗读:谁来说说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是呀,应该读出马蜂不顾一切的气势,拼死一搏保卫家园的决心。谁来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这段话?(读、评价、读) 

   3、从故事的结果中感悟道理。 

    1)鲁莽淘气捅马蜂窝,受到马蜂的惩罚,,惊魂稍定,听了爷爷的话,我对马蜂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心中充满了愧疚之情。这是为什么呢?读读811节,相信你和作者一样有很多收获。 

     ①马蜂有毒,蜇人后伤势严重。②马蜂具有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的特点。 

     ③马蜂具有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的勇气,令人佩服。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1-04 13:04:38

附件

  • 《捅马蜂窝》课件.ppt 下载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