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7-01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陈维高    所属单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铜鼓乡铜西小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1-18 11:38:24    浏览数( 0 )

分一分          铜西小学,陈维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52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男女式衣裤、文具盒、饮料瓶、毛巾、书本等实物若干。

学具准备:每位学生准备红黄小棒若干、红黄圆片若干。

其他准备:学生椅子分两色随意摆放并按小组围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观察、感知分类播放录像——商场的营业员阿姨正在分类整理商品。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营业员阿姨在整理商品。

学生乙:她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了解分类的生活意义,激发求知欲

教师:像阿姨这样把商品分别整理过后,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甲:可以让商场看起来更整洁、美观。

学生乙:更方便顾客挑选。

教师:像这样把特征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一分”。

板书课题:分一分。学生齐读。

教师:看看小猴整理的房间(多媒体展示第三单元的情景图)。分类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条理、更方便、更美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项本领!

[点评:从儿童熟悉的实际生活引入,观察感知实际生活中的分类现象,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求新知,掌握分类标准

1.教学例1

教师:小英新买了一些铅笔,这些铅笔有什么不同?

学生:我发现它们的颜色不一样。

教师:真善于观察!那你能想到好的方法给它们分类吗?

学生:可以把它们分成红色和黄色两类!

教师:你为什么这么分呢?

学生:它们都是铅笔,只有颜色不同,我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

教师:看来,你是按颜色分的!(板书:按颜色分)

教师:孩子们,拿出自己的小棒,也像这样按颜色分一分吧!

学生操作,将自己的红色和黄色小棒按颜色分类。

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点评:充分观察思考,直观感知在“种类相同、颜色不同”的情况下,按颜色进行分类,体验单一标准下如何分类,为例2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以及以后学习“按多重标准分类”做好准备。教师当好引导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

2.分学具

教师:孩子们,你会给物品分类了吗?我们来尝试一下。请拿出自己的学具,看看你手中的学具可以怎样分成两类?

学生充分尝试分类,教师巡视指导。可以按颜色分为红、黄两类,也可以按种类分为圆片和小棒两类。

教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给学具分类的?

学生甲:我分的圆片和小棒两堆。

学生乙:我分的红色学具和黄色学具两堆。

教师:现在有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你同意他们的分法吗?

学生回答。

教师:同样都是这些学具,但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分法呢?

引导学生发现一种方法是按“种类”分,一种方法是按“颜色”分,也就是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并补充板书:按种类分。

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刚才我们分铅笔(小棒)的时候只有一种分法呢?

引导学生得出:刚才所分的都是同一种物品,只有颜色不同,而现在所分的物品除了颜色不同,种类也不同。

教师:看来今后我们在分类的时候,需要先找找不同,然后再确定按什么标准来分类!

3.教学例2

屏幕显示例2图。

教师:这是平平家的衣物,你能按刚才所学到方法试着分一分吗?可以怎么分呢?和同组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吧!

学生小组内部交流,然后请学生来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的理由。学生的方法有“按种类”分为“上衣”和“裤子”两类,也可以“按颜色”分为“蓝色”和“红色”两类。

教师:能按种类分为“上衣”和“裤子”两类,在指定的圈中填一填序号吗?

学生在书上填。

学生填后,抽一个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教师:你能再画两个圈,像大家所交流的那样,把衣物按颜色分成两类吗?

学生试画、试填,再展示交流。

学生填后,抽一个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点评:在例1学习了按单一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由对不同分类结果的分析得出:正是因为“除了颜色不同,种类也不同了”,所以有了两种不同的分法,从中寻找与例1的联系和区别,深入理解不同分类标准下的不同分类方法,在实践的基础上,再看图分一分、画一画,加以巩固。]

4分实物

教师:刚才所有小朋友都分得很顺利、很成功,你们讲的分类方法也很有道理。现在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帮商店整理物品。看,这里有许多东西,我们瞧瞧都有什么?(展示物品)

学生:哇!衣服……文具袋……饮料……

教师:为了不让这些商品随意杂乱地堆放,你能给商店老板一个好的分类建议吗?

学生:所有服装放在一起,所有饮料放在一起,把它们分开。

学生:可以把这些商品分别放在几个柜台。

引导学生将所有物品按类别进行一次初步的分类,如:服装类、书本类、饮料类等。

教师:同学们,这么多东西要收拾,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分工合作好不好?

[点评:丰富的商品实物一下子又激发了孩子们想要进行分类活动的欲望,能在实践中学习、交流,同时,也渗透了团队精神。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充分证明了“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师:请你们讨论一下我们几个学习小组怎么分工才好?

学生:我们组来整理服装。

学生:我们组整理文具袋。

……

教师:如果全班一哄而上,分发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学生:挤来挤去不安全。

学生:会把东西弄脏、弄坏。

学生:有一些东西会拿漏掉。

教师: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呢?

学生:一组一组地领取。

教师:我建议每组派两名同学上来有序地取走你们选中的商品。

学生有序地取走本组选中的商品,并堆放在小组桌上。

[点评:渗透谦让精神及有序的数学思考、操作方法,学生能有条不紊而又积极地参与活动,在实践中感受分类方法。]

5.充分尝试按不同标准分类

教师: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想想,这样算收拾好了吗?

学生:这样还不算,因为桌面上的东西太乱了。

教师:你们能用分类的方法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吗?

学生小组自由操作,再汇报。

教师:你们小组是怎么分类整理的?

学生:我们组整理的服装,把衣服和衣服放一叠,裤子和裤子放一叠。

学生:我们整理的是文具袋,大的和大的放在一起,小的和小的放一起。

……

教师: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你们真能干!对刚才各组的整理,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我觉得服装还可以分为男式和女式来摆放,有些商店也是这样的。

学生:文具袋还可以分成蓝色和红色两类。

……

教师:孩子们,你们的想法都很有道理,相信你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巧手!

[点评: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充分尝试各种不同的分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同时,分类的成功及教师的鼓励,可以帮助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联系生活,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

1.总结巩固

教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甲:我学会了分类,可以按种类分,还可以按颜色分。

学生乙:我知道了在分类之前,要先观察,找出物品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学生丙:我知道了在集体活动时,不能争抢,要有秩序。

学生丁:我明白了团结力量大,和小伙伴一起动脑筋真开心!

教师:是的,大家的收获都很大!其实,分类的方法远不止我们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在实际生活中,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大家多留心观察和思考!

[点评:看似简单的小结,其实寓意丰富,学生不但回顾了本节课的收获,而且通过老师的提示——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方法多种多样,自然而然地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2.联系生活

教师:平时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和分类有关的现象,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学生:菜市场里蔬菜和肉是分类摆放的。

学生:我们交作业时,语文和数学分开交。

……

教师:老师也想把我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分类现象和你们分享。

课件演示有关分类的生活图片。

[点评:总结巩固,明确分类的重要方法,进一步感受分类与生活密不可分,再一次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教师提出“分享”一词,也是别有心意的。]

3.实践运用

教师:请同学们回家后,利用今天学到的数学本领在生活中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把自己的书包,或家里的书柜、衣柜分类整理好,做一个生活小能手!

教师:我们的活动要结束了,现在来进行一次小小的实践和检验吧,看看你学会分类的方法了吗?请把小椅子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摆放重叠好。

学生自主观察,积极地把蓝色、白色的椅子分两类重叠好。

教师:我们排成两队出教室,可以用到分类的方法吗?可以怎样排队呢?

学生:按男女生!

学生:还可以按高矮!

学生:按学习小组!

……

教师:大家想到了这么多的分法,今天学到的本领立刻就用到了生活中,真了不起!我祝贺你们!

教师随机选择一种方法整队出教室,自然结束活动。

[点评:在结束活动前两次很自然地进行分类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用于指导日常实践,切身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及其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反思:

“分一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说出商场里的物品是怎么样摆放得,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新知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入手,让学生通过把杂乱的铅笔以及卡片进行有规律的摆放。学生在小组探究中进行交流,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整个教学中我能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将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注重学生的操作,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找出分类的标准,进而掌握分类的方法。在设计习题环节中我注意由易到难,有层次、有梯度,并在最后一题中设计了分类中最难的一道知识拓展题,来加深教学难度。本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注重了直观感知,方法科学,效果明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尽人意之处:

1、 教学应该做到就地取材,比如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学生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回答男女不同,就可以进行分类。这样学生能更深刻的感悟到什么是分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使全员参与到课堂中来。 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要求,及时做好引导。人数不宜过多,控制在2-4人。

3、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大胆放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 可以制作一些小礼物去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身的课堂掌控能力要努力提高,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措施,让孩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的语言要亲切,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子能动、能静。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教学的思考,我会继续努力钻研教学业务,争取上好每一堂课。

 


老师评语

有进步,经常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把信息技术方面的各种能力穿插其中会更好。

评语时间 :2017-01-24 19:00:59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