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7-01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孔祥华    所属单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铜鼓乡铜西小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1-20 17:50:22    浏览数( 2 )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预设:
   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1.介绍史铁生

2.从上面这个片段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3.板书:思念     

二:教学新课

1.     初读,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把句子读通顺

2)           思考:课文一共写了我几次去看花?

2:精读.感悟母亲的苦,体会娘俩的好好儿活

1)           第一次去看菊花,为什么没去成?

生:1.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生:2.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

2)第二次去看菊花,为什么没看成?

      生: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3)          读一读,勾一勾,看看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母亲的苦?

生: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生: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生: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生: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生: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4)          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生:母亲的爱多么急切。

生:母亲的爱多么热烈,

生:母亲的爱好坚定!

生::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

生: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母亲“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儿子的瘫痪,可以说,对      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

老师小结: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3体会我和妹妹的好好儿活

1)          第三次,我去看了菊花,勾出描写菊花的句子

2)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          为什么作者要在这里描写菊花?

生:菊花象征着母亲,高洁,淡雅,坚强

生:也在告诉我们:他自己也会像菊花一样,好好儿活

4)          我和妹妹会好好儿活吗?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三:总结全文,结束新课

史铁生用寥寥几百字,把自己对母亲的爱,与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挥洒地淋漓尽致,表现了母爱的无私,理解与伟大。他没有对病痛屈服,病痛反而使他写出了这样字字珠玑的文章。我们被他深深地折服了,感动了。

四:课外延伸:

1.  介绍史铁生的其他书籍,让学生课余时间看看。

2.  ,让学生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

    《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在母亲逝世后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讲述了自己双腿瘫痪后,几乎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是身患重病的母亲用体贴入微、深沉无私的爱,使自己明白了生命的意义,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从网上观看了窦桂梅老师将这节课的视频,我被窦老师这种语文课堂所感染,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受着爱的教育,用自己的感情朗读着,孩子们就是在与文本对话。我认真的听着,认真的记着,我想让我的课堂也能有这种效果,所以,在整理好教案后,我上了这节课,我带着自己的感情上了这节课。反思执教的过程,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了解背景,走近作者,体会内心。

    课前,我布置学生从书籍、网络中,了解史铁生的相关资料。上课伊始,我让学生交流史铁生的有关资料,当学生得知作者瘫痪才21岁时,我马上让学生揣测一下:当一个人的花样年华都要在轮椅上度过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孩子们马上体会到作者有死的念头不足为奇。言语中,孩子们流露出对作者的惋惜与同情。从而为下文感受母爱埋下了情感铺垫。

    二、走进文本,感受母爱。

    《秋天的怀念》一文主要是通过对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来刻画形象的。于是,教学本文时,我就从这些细微处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扑”“抓”“忍”动作背后母亲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对作者那种深沉的爱。抓住“央求”“喜出望外”“高兴”“敏感”等词语,让学生反复品读,分析母亲心情变化的原因,从而感受到母爱是小心翼翼,母爱是善解人意,母爱是一种担心,母爱是一种坚持,母爱是一种力量……于是学生终于明白,原来母爱就是平凡中的伟大。在课上,我学窦老师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感情送进去,再读,通过多次朗读,孩子们也融进了文本,感情也自然流露。

    三、走出文本,学会感恩。

    本文的情感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到母亲的无私和伟大,从而激发他们感恩之心。课文的结尾我安排了这样一个说话的环节,让学生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在学生们一字一句的倾诉中,课文的情感目标得到了深化。

    我知道,我自己的教学水平还不够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远没有名师那样好,但我在努力,也许我永远不会成为名师,但我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认真琢磨,用心去教。

老师评语

注意把信息技术方面学到的知识点穿插其中。

评语时间 :2017-01-24 19:03:37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