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2-20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吴静    所属单位:涂市中心小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1-14 13:20:49    浏览数( 0 )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69页,《生活中的比》第1课时。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数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等基础上学习的。本内容学习共分为2课时。
教材编写的最大特点就是提供了多种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况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比是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同时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比较困难。于是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与学习经验,设计了多个情境,引发学生讨论与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与具体案例。
【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多个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初步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
   2.
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
能例举生活中存在的比,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出示第一幅情境图

出示基本图和变化后的图,并动态演示基本图的变化过程。
师:同学们,这是谁呀?(淘气),大家都知道,拖动鼠标,图片就会随之变化,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是怎么变化的?

生:有的图片长和宽都变长了;有的图片长和宽都变短了;有的图片长不变,宽变了;有的图片宽不变,长变了。有的图片长和宽象相反的方向变化。

师:那些图片与基本图形像,那些不像?

生:图BD和图A很像;图CE不像,(像的用同一颜色标出)

师:图片的像与不像和图片的什么有关呢?

生:长和宽有关。

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师:预设一:学生不会答时,就继续下一个环节。师说,下面我们就借助数据去研究图片的像与不像和图片的长和宽的关系。

预设二:学生如果回答长和宽都变长了或都变短了,图形就比较像;反之则不像。这时出示图F(没有扩大相同的倍数)。让学生发现,都变长了也不像。那究竟像与不像和长、宽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预设三:学生如果回答出正确的结论。这时教师不做评价,说,那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接下来我们去验证。

2)出示第二幅情景图

师:我们把这五幅图片放入格子图中,并找出每幅图长和宽的具体数量(说一组,出示一组)为了不受图案的影响,我们隐去图案,抽象出长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课本人物淘气的图片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图片的像与不像和图片的长、宽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进一步引发孩子们的思想碰撞,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
确定方案

师:如何去研究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呢?交流一下你们的相法。(浅层次的交流研究方法,教师引导。)

1:探索长方形自身长与宽的关系。
2:探索两个长方形之间对应边的关系。
2.
小组合作

师:请各组长拿出老师发的清单,(清单内容:大屏幕中的情景二,两种研究方案)。任选一种你们感兴趣的分析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
3
.师巡视指导。
4.
汇报交流:实物展台汇报

再汇报过程中教师进行分类小结。

1)长方形自身:长除以宽得出的商都是1.5,或宽除以长得出的商是2/3,图片(长方形)就像。反之不像。
  
2)不同长方形间:对应的边相除的商都是2或者1/2,也就是说长和宽同时扩大2倍或缩小相同的几分之几,图片就像。反之不像。
5.
总结

其实研究图形的像与不像,就是研究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初步感知研究像与不像,就是研究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

 那两个数相除的这种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呢?相关的知识还有那些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9页下面的认一认。

2. 汇报

(1)两个数相除的这种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呢?(还可以用比来表示)

(2)为什么呀?(学生说出比的意义,老师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意义。

(3)举例说明(板书6÷4又可写成6:4),反过来讲, 6:4又可写成6÷4(为求比值做铺垫)

(4)还学到了那些知识.(汇报板书)

比的读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如何求比值

【设计意图】自学内容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对这个新概念的理解由模糊到清晰,由浅层到深层,达到透彻理解的目标。
四、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1.寻找情景2中的比。

2.寻找身边的比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先举例说明,学生在说。

3.应用比
  
大家找的比可真丰富,那如果我给你一个比,你能说出它可以表示的情境吗?我们来挑战一下吧,请看题目:你能说一个用“34”表示的情境吗?

4.知识拓展(课件)
大家说的很准确,的确生活中处处有比,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1)人体中有趣的比

2)国旗法规定:国旗长和宽的比是3:2

3)地球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79:21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都有比,更深刻地理解学习比的必要性。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看来大家了解了不少比的知识。生活中的比无处不在,用处广泛,今天我们只是了解了比的冰山一角,接下来的课程会让我们一起一点点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同学们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意在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回顾,引导学生对比的意义有更加清晰的表述,加强对知识的深化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6÷4又可写成6:4    读作64

6 : 4  = 6 ÷ 4 = 1.5

              

              

【设计意图】板书力求重点突出,清晰明了,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概念本质,同时要规范学生对比的读法和写法。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