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272017-02-20

作业要求 :

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doc)与演示文稿(ppt)一起上传平台,演示文稿(ppt)可用附件上传。

(2)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设计文稿(doc)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提交者:学员邓相群    所属单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河镇初级中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2-06 12:44:45    浏览数( 1 )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你们看,那峰峦雄伟的高山,波澜壮阔的大海,喷薄而出的红日,这一切的一切让人心旷神怡,充满期待,而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春天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对于美好的春天人们都赶着去赞美去歌颂,这不,一群英英少年就用他们的声音送来了对春天的第一份祝福。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一个朗诵。(播放视频)好了,欣赏完少年的祝福,老师就得问问你们了:你们也经历过十几个春天了,有谁能用一句话或者一首诗甚至一首歌来描绘一下你们眼中的春天?(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二、整体把握文章。  

 1.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 读课文。  问题: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草、花、风、雨、人。)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3、如果说这篇散文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那么它又是哪几幅画拼接而成的呢?每幅画又展现了怎样的内容呢?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

讲读第一部分:盼春  

(1)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拟人)

(2)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反复)

讲读第二部分:绘春

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A、看到了山,水,太阳。描绘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  

B、文章哪些词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一特点呢?

(“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运用了比喻拟人,形象生动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欣欣然”一词又传神地表达出万物苏醒时的欣喜感情。语言多么清新,比喻多么贴切。)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以上这几个句子只不过给春天的景色勾画了一个轮廓,也只不过为下面五幅春景图着点底色。对于春天各种景象的描绘,还是下面的春景图。

春草图   :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提示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

(教师明确:嫩、绿、多。  "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1)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更好呢?请说明理由。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小草悄无生息的生长和破土而出的顽强的生命力。

(2)       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

(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同时又形象地表现出孩子对春草的喜爱,从而表达人们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

(最后要求学生再有感情的朗读春草图这一自然段) 

春花图:(自由阅读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描绘了春天花的哪些特点?(花多,争艳,花香)

 2)通过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形态----颜色------味道------

3)修辞手法: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

4)“字换成好不好?为什么?

闹,有嗡嗡的声响,而且还呈现出一派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而叫,只表达叫喊的意思,没有用闹字生动活泼。

总结: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 、鲜艳的花们相映衬;

春风图:(抽同学朗读)提问: 

1)风是无形的,肉眼看不到,手碰不着。但平日我们却能够感觉到风的强弱大小,这就要借助其他的事物。请大家议议,作者是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风的?找一找句子

触觉----抚摸,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柔和;

味觉----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让人闻到春风的和煦;

听觉----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总结:作者首先用了一个比喻,直接写春风的柔和,接着第2句写各种气味:“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它们都是通过春风徐徐送入人们鼻里,使人直接感觉到春风的和煦。34句写声音:鸟鸣、流水、短笛声随风应和,在耳边鸣响。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2)作者借助的这些事物中哪一种写得最详细呢?    追问:用哪些词呢?

(小鸟的鸣叫声写得最详细。        追问:用“呼朋引伴地卖弄”形象地写出鸟儿们活泼、愉快的情态;用“清脆”、“宛转”描写鸟鸣声的动听、悦耳。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并借助于各种气味、各种音响来表现春风柔和的特点和它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3)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比喻(找出句子)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

春雨图: 

问题:(1)春雨图对春雨的哪些方面进行了描绘?找出相关句子

形:牛毛,花针,细丝

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也清得逼你的眼,灯,人,房屋

2)文中描写了春雨什么特点?描写顺序怎样?

(先写春雨的特点:细密和轻盈,再从静景写到动态,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3.三个比喻怎样从不同的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

(“像牛毛”写雨丝的紧密;“像花针”写细雨的闪光;“像细丝”写细雨的细长。)

迎春图:指名读第7段,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1.前几幅是写景物,这幅写的是什么?

写人,画出一幅人们迎春的图画。写天上的风筝到地下的孩子,从孩子又写到成人(从小到老),从城市写到农村。所有的人都出来迎接春天了。

2.作者用哪些词句写人们迎春的心情?

.“舒活”、“抖擞”两词的重叠,反映了人们度过寒冬,纷纷从房舍里走出来,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各做各的事”又反映了勤劳的人们正利用大好春光创建自己的美好生活的积极奋发的精神,绘出人勤奋、春早的生气勃勃的景象。  “一年之计在于春”,写春天激励着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建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讲读第三部分:赞春

1.       齐读文末三段。学生质疑,然后老师提问。

问题:(1)作者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呢?

(这个比喻点明了春刚降临人 间,是新生的,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突出了春天的“新”和它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2)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呢?“花枝招展”这个词怎样解释?

(因为春天装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间,突出了春天的“美”)  

3)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呢?

.这是揭示春天有不可遏止的生命力,像小伙子一样有着青春的活力,它是向上的、前进的,它激励着人们向前走。)

小结:这三个比喻句贴切而富于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的反映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性;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指望的“力”的特性。它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主题

4)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交换顺序呢?

回答:不能,因为作者是以人的生长进程来比喻春的进程,初仲暮,表现了春的新美力的三个特点,因为人的生长过程不变,所以也不能交换顺序。

四、总结  

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构思何等精巧,结构多么严谨。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

主题思想:本文作者描绘了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颂扬了春天的活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前,去创造人类美好的春天。

五、写作手法

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以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

情景交融诗情画意---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

比喻,拟人

板书设计如下: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                         

总括轮廓  :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二.绘春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果实)

(遍地野花,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味:泥土气息 草味 花香                                   

声: 鸟声清脆婉转  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赞春   三个比喻句:“新”“美”“力”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