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2

  发布者: 董莹莹    所属单位:上蔡县第七小学    发布时间:2022-11-20    浏览数( -) 【举报】

1.说说“教学重点”

说到“教学重点”,我们通常指的是每个课时的“重点”,其实放大到每个单元,有单元“教学重点”,或纵观整册教材,有学期“教学重点”。所谓“教学重点”,也就是在教材中贯穿全局,在学习中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决定作用,并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教学内容。

2.如何确定“教学重点”的?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有哪些?

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权衡各教学内容的主次地位,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一般来说,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以及它们的推导过程和典型应用,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知识体系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要领等,都可确定为教学的重点。比如,《前后》这节课是“位置与顺序”的起始课,它和“上下”、“左右”都是一维空间的位置与顺序,联系起来就是观察我们的生活空间(三维空间)与事物的三种不同的维度,是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可以定为“理解前后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课堂上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重点”的方法(策略)有哪些?

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做好教学设计。

(1)开门见山,直接告诉学生本节课的重点;

(2)反复强调。通过板书、教学活动的设计、习题的练习,不断强化重点;

(3)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大脑,增加直观效果。

4.如何处理“教学重点”和“非教学重点”的关系?

这里说的“非教学重点”简单一点可以理解为在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产生的“教学重点”之外的部分。比如,《前后》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前后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而描述和表达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就可以划分到“非教学重点”中去。而“非教学重点”对于“教学重点”有时是一种相互补充,有时是一种深化的关系(关系描述不完全准确)。如《前后》这节课在实际教学中会通过3个问题串逐步探索并建立确定前后位置与顺序的序数模型、运用序数模型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感受“前后”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进行第2个活动时,除了借助序数的相对位置与顺序解答问题外,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推理从而发现一些事实。比如根据1号车排第4,是最后一辆,可以推出一关有4辆车,1号车的前面有3辆。在进行第3个活动时,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补充会找到许多生活中的“前后”问题,通常是空间上的“前后”问题,这时加以示范引导他们会找到时间上的“前后”问题。以上两个活动描述出的教学部分属于“非教学重点”,即使不在课堂上进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已经充分达成了,但是不在课堂上进行又觉得是一种缺失,课堂少了一点灵活性。

5.“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有什么关系?

很多老师会说,重点就是难点,难点就是重点。这样的说法未免以偏概全。教学的难点主要是指学生理解、掌握或运用上会产生困难的部分,难点内容也是造成学习成绩差距的分化点。一般来说,教材中内容过于抽象,知识结构比较复杂,概念的本质属性较为隐蔽,需要应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加以理解,或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的知识都可能是成为难点的因素。教学的关键往往是突出重点、克服难点的突破口。也就是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能起决定作用的知识或思想方法。拿《前后》这节课来说,“教学重点”是理解前后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而“教学难点”是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前后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经验的,教室里的座位有前有后,排队时也有前有后,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基本建立序数模型和运用序数模型确定前后位置与顺序,并能体会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但是要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是学生要突破的一个难点。要克服难点,就要掌握并抓住教学的关键,也就是抓住起决定作用的知识或解决方法。如,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关键是活动2中能描述“谁在几号车的后面,在几号车的前面”。

所以,“教学难点”是在课堂中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的过程中,产生的难以克服的部分。不知道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6.数学教师教学中有“教学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教学重点”是教案的必备项目。

肯定不是所有人、每节课都能很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并落实的。

会有“教学重点”不突出的现象。

原因可能有(1)没有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备课首先要学习、钻研课程标准,把握精神实质,以此为指导;教材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物质载体,呈现的都是规范性的结果知识,概括性强、简明扼要,但不能充分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知识的背景材料,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再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对教材作适当处理,使知识的呈现方式和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他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可见,深入钻研教材在备课中的重要作用。

(2)没有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不仅要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还有深入了解学情。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防止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3)没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针对概念课、解题课、复习课等不同的课型,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操作演示法等。一节课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没有足够驾驭课堂的能力,被课堂生成的问题带偏或是在某个环节用了过多的时间等。这就需要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时刻牢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每个环节应该达成什么样的效果、落实什么都要了然于胸。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