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实践成果作业 作业周期 : 2022-11-25 — 2023-02-26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实践成果作业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本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方案中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参训教师通过本次全员培训课程的学习,请大家谈一下: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如何开展跨学科教学设计?同时,也提交一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 要求: 1.教学设计内容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字数要求在800字以上; 2.请认真作答,提交内容须为原创,提交后系统自动进行内容审核,与他人作业雷同度超过30%将审核不通过,学员可以自行查询雷同作业,作业也无法提交到辅导老师那里,无法进行批阅。 3.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王媛
提交者:学员曹玲 所属单位:朔州市朔城区第七中学校 提交时间: 2023-02-14 16:10:20 浏览数( 7 ) 【举报】
《2.5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物理学史上,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思想、其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本节内容就是让学生认识这种运动,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体会物理学科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素养非常重要。
教材的编写逐步推进,从下落运动的快慢上切入,引导学生认识下落运动的本质,进而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运动的物理模型,最后导出运动规律,这个流程从感性从发,最后上升到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设计了牛顿管实验和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再次表明物理规律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之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否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教材中通过实验方法:利用打点计时器分析纸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这一点是在基于学生已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相邻时间段内通过位移差等于一个衡量”的前提下,学生很容易分析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并算出下落的加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理解自由落体加速度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培养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3、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提问、鼓励,启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大胆发言,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和谐气氛,使学生在关心和爱护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
2、在教学严谨而灵活的推理中培养学生的科学人生观
教学重点:
利用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规律。
(将探究过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不是把落实知识点,更能体现本节课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更符合新课程提倡的理念)
教学难点:
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理想条件下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手段及方法:
1、多媒体手段结合学生实验进行教学;
2、启发式教学与讲解式教学相结合,以前者为主。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纸片、牛顿管、长塑料直尺、铁架台、磁铁、铁片、羽毛等。
教学流程:
展示自由落体运动的一些flash动画。 | 设计 理念 | |
游戏导入: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测试反应快慢,具体要求:老师捏住一把长尺的上端,学生用一只手在0刻度处做捏住的准备,手不能碰到直尺。当看到老师放开尺子时立即捏住尺子,测出直尺降落的高度。可以根据这个高度比较二人的反应快慢。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相互测试各自的反应长度,并且将数据记录到表格里。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这个高度看出这两位同学谁反应快,但能不能根据这个高度来测出他们的反应时间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内容——《自由落体运动》 | 通过男生与女生反应快慢的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 |
新课教学: | ||
1、自然界里的落体运动: 展示图片:1、蹦极运动; 2、流星、3、蹦床运动; 3、跳水运动;5、树叶飘落;6、下雨... 可让学生再举几个落体运动的例子,同时指出刚才直尺的运动也是下落运动。 | 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建立起落体运动的感性认识。 | |
一、 谁落得更快呢? 教师:关于落体运动,人们关注的是哪个落得快一些,我们观察一下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羽毛的下落与铁片的下落,注意从同一高度释放。为了保证这一点,采用下面的装置: 用铁架台固定一铁片,用磁铁吸住羽毛和铁片,往上拔磁铁,羽毛与铁片就会同时且初速为0下落。 学生活动:观察并且分析现象,得结论:重的比轻的落得快。 教师:这样,我们会发现物体下落的快慢和其质量有关,那么,能否利用课前让你们准备的小物件设计一些实验证明这一点呢? 学生设计实验,器材:一元硬币两枚,一角硬币两枚,白纸两张,剪刀一把。 可能方案预测: 1、硬币与相同大小的纸片的下落比较,结论支持上述观点; 2、一元硬币与一角硬币的下落比较,轻重一样快; 3、相同重的纸片与纸团的下落比较,质量相同快慢不一样; 4、重的纸片与轻的纸团的下落比较,轻的快; 学生的实验会表明质量大小与物体下落的快慢无关。 教师:那么为什么羽毛比铁片落得慢呢? |
这样设计体现了一种严谨性。
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设计实验,最后让具有代表性的小组交流汇报。 | |
学生讨论分析,可得出是空气在作怪的结论。 教师总结:空气作为一种流体,对下落的物体会有阻力的作用,阻力大小和物体的大小有关,羽毛轻、面积大,所受阻力对它的影响相对大,所以落得慢了。如果我们能在一个没有空气的地方看一下它们的下落,会怎样呢? 学生:一样快。 教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下面的实验。 演示牛顿管实验。 可以拿两根相同的牛顿管演示,一根有空气,一根提前抽成真空(接近真空),对学生进行说明,让学生观察现象,体会空气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教师:下落的物体,如果考虑到空气对它的作用,研究它时情况会变得很复杂;如果只考虑关键因素——重力的影响,那么问题变得就简单了。这种运动就是我们本节课重点学的——自由落体运动。 |
让学生体会到空气在物体下落过程中的作用,并清楚某些情况下这种阻力作用影响可忽略。
体现抓住本质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 | |
二、 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说明:在有空气的地方,如果空气作用比较小,物体的下落也可近似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 例如:羽毛的下落不是自由落体运动,铁片的下落可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 思考: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呢? | ||
教师:数据背后往往反映了某种物理机制,我们可以研究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看看它们满足什么物理公式,从而发现规律。这种方法是物理学家经常采用的,我们试着也采用这种方法研究一下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幻灯片展示的是一组有关自由落体的位移、速度和时间关系的数据,同学们可以看看位移与时间、速度与时间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式? 学生活动:尝试着寻找这些数据的关系。 学生首先会发现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v=9.8t 引导学生发现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x=4.9t2 这种关系恰好满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其中,v0 = 0 a=9.8 由此可以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这里没有采用教材提供的实验,而是采用利用数据分析规律的方法,这样可以避免这节课过多实验的弊端,节约了时间,同时让学生也能领会到另外一种物理方法。 根据数据发现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时,学生可能想不到,注意引导。 | |
四、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加速度:在同一个地方,这个加速度是恒定的,观察表格,看看它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观察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数据,会发现其大小与纬度高低有关。记下这个规律,待学了后面知识解决原因。 2、符号:g。 3、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g=9.8m/s2 或 g=10m/s2 4、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 | 这里的规律可以教师直接介绍。 | |
5、运动规律:v0=0,a=g
| 学生自己导出这些规律。 | |
怎样估测这幢教学楼的高度? | 五、课堂活动 1、计算刚才两位同学的反应时间,或根据自己的降落长度计算自己的反应时间; 2、如何估算学校教学楼的高度?需要哪些器材?实验步骤是什么? | 利用已学规律解决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可以巩固知识,培养兴趣。 |
六、课后作业: 1、课本45页1-4题做到作业本上; 2、本周到实验室,通过做实验,得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
| 第2个作业是开放性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做教材上设计的实验,获得第一手资料。 |
板书设计:
2.5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的含义:(1)初速度为零。
(2)只受重力作用。
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重力加速度:
大小: g=9.8m/s2,
方向:竖直向下
(3)运动规律:
Vt=gt
h= gt2 /2
Vt2=2gh
教学反思与总结: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否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教材中通过实验方法:利用打点计时器分析纸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这一点是在基于学生已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相邻时间段内通过位移差等于一个衡量”的前提下,学生很容易分析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并算出下落的加速度。
而我没有采用教材提供的实验,而是采用利用数据分析规律的方法,这种利用已经测得的数据进行规律分析的方法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是频繁使用的,而在中学物理教材中却很少涉及,所以我尝试着设计了这种教法,当然,那些数据是我编的,但并不影响教学效果。
从实际教学来看,这样做避免了这节课过多实验的弊端,同时节约了时间,学生也领会到了另外一种物理方法。
评语时间 :2023-02-24 21: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