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一截止日期 : 2017-01-10

作业要求 :

在课程选择时选择【通识:《师生关系中的师德》】,通过学习该门课程,思考以下问题:                                     

1.怎样做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教师认为,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无论知识还是经验和教师相比还存在差距,怎能是平等的呢?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2.结合实践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一

提交者:学员廖森森    所属单位:钟山县二中    提交时间: 2016-12-26    浏览数( 0 ) 【推荐】

    1  有一则材料是这样说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老师,不可能平等、均匀地把精力和关爱分给每一位学生,我们往往不自觉的偏爱自己心目中的‘优等生’,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认为老师不是以一颗公平心对待自己,而是‘偏心’。这种‘偏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身的教育工作都是不利的。比如成绩不好,会找个借口说是因为老师偏心……”

      正如材料所说,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均匀的把精力分给每一个学生,但我想,时间、精力不能平均,爱的质量却可以平等可以均匀。

要想真正关爱学生,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最真实最细致的了解,包括他的家庭生活,学生本身性格,目前的心理状态,对待生活和班级的认知,对待自己的认知,对理想的思考,以及最重要的那就是学生目前最需要什么:是家庭的温暖?是老师的关爱?是学习的困境?是友谊的缺失?等等。再者,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学生本身他喜欢和需要什么样的对他的帮助方式。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帮助方式是他可以接受的最有效的和对他最有益的……等等,这一切我们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这正如那句老话:磨镰不误工——做好这些必要的了解,是实施正确的教育和真正的关爱的开始。

确实,我们都是凡人,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如材料所说的情形不知不觉间的“偏爱”……我们也还可能对工作有所忽略有所倦怠……但每当如此,我们都要随时警醒,我们要具备随时警醒的能力,我们必须具备随时警醒的能力,不为别的,只为我们身为教育者。

 教育,这是一个不同于任何其他职业的职业,这是一个面对心灵的职业,所以我们必须谨慎,必须慎言慎行——每当我们在面对一颗颗正在需要接受知识、素质、和关爱的心灵的时候,我们都需谨慎。

以上是观念上的认知,而理论是行为的先导。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付出努力去实践,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实施正确的教育和不断的探索能够实施正确教育的方法。

  如,就一个班级而言,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调查、走访方式等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花费心思、时间和思考去给学生分组,按不同的需要分组,并给自己的日常工作做好计划,在哪些时间段内关心哪些类型的学生,用什么样的方式给予哪些学生关爱,等等,从而用不同的方式达到最终的效果,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并能恰当认知自己,成长自己,从而逐渐形成相应的符合主流认知的恰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果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能这样去做,去努力。那么即便我们还不可以说我们已经完全做到了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但我们却可以这样说:我们正努力走在“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教育大道上。这是一个浩大而艰苦的工程,这需要所有教育者的最踏实的努力,作为教师,不能以成绩好坏来评定学生,教师心里决不能有坏学生、差学生,而只有先进生和后进生,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不懂得孩子,就不懂得教育。不懂爱,就不会爱。了解每一个学生,懂得每一个学生,是更好的爱每一个学生和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让我们对自己表示敬意!让我们对每一位怀有并懂得实施和努力实施这样的正确的教育的教育者表示敬意!用艾菲尔.科恩的话与大家共勉——“这很难,但仍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2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中小学如火如荼,新一轮课程改革即将全面实施。这既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一切呼唤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深层次的转变,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要变教学活动中的“演员”为“导演”。导演的责任就是为学生营造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我校自去年9月份使用新教材以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个人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良好的心理氛围能使学生产生创造欲望和志向。学生群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具有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团结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就能产生良好的心理,学生就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想象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合作交往的良好课堂氛围,是促进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再创造”的重要方面,和谐的师生情感交融,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催化剂。

       1、爱每一个学生。

       由于遗传因素,教育条件,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应该热爱和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若能厚爱他们,提问、板演、发表意见、个别辅导等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知识和智慧的阳光象太阳一样撒向每一个孩子,在他们的心目中切实建立可亲可爱的形象,使他们感悟到教师象妈妈一样“慈祥”,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表现出异常积极的学习热情。

             2、发挥语言、表情的积极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文伯特的“体态效应”研究表明:人获得信息7%来自文字,38%来自语言,55%来自面部表情。由此可知,发挥语言及表情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要求自己每天要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动作神态要逼真传神。“咱们班 最肯动脑筋, 发言积极,在今天的课上,咱们就来比一比,相信大家都会很好”,这样的开场白,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当学生圆满回答问题后,我用恳切的语言伴之以赞许的目光注视,“真棒,很好,太精彩了”等口头表扬。当学生回答错误或不会回答时,“坐下再想一想”,“下次你一定行的”等温柔体贴的话语鼓励并伴之以信任的眼神,促进我们的情感交流,促进各种智力活动的展开。

       二、让平静的课堂“乱”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有了良好的心理氛围作“催化剂”,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解放思想,胆子大一些,不要怕“乱”,课堂上“乱”一点不是坏事。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

       1、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留出时间,把思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意见。开始时,学生沉默等待的情况较多。于是,我让他们同桌间相互探讨,气氛立即热烈起来,甚至有时发生较大的争论场面,然后让学生站起来,说出想法。我想,在这种情境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很注意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通过这种动手活动,既能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能让学生真正参加到教学中来,教他们学会学习。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一个“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变换身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本人的一点看法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