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截止日期 : 2017-01-10

作业要求 :请描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为某节课某一环节所设计的案例,并对其案例产生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说明。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郑为民    所属单位:八步区莲塘镇第三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26    浏览数( 0 )

《直面挫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认识人生难免有挫折,做好直面挫折的心理准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逆境。

2.知识与能力

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认识挫折和逆境是不可避免的。明白挫折的两重性,领悟战胜挫折的真谛,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3、过程和方法

通过视听材料和亲身经历来体验挫折难避免,通过大家谈的形式和巴尔扎克的名言来感悟挫折的两重性,通过哲理散文《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让学生知道应该积极地去战胜挫折。在《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声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的两重性

三、教学难点

挫折两重性

四、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师交代比赛的规则。

播放材料:(1)印度洋大海啸     2911事件

          3)考试不及格后     4)梁键的自卑

教师介绍:20041226日,印度洋海域发生了近四十年来最强烈的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给沿岸各国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9.11事件使美国两座曾经是世界上最高的标志性建筑当前已不复存在了,有1000多人在恐怖袭击中伤亡。

师:以上四幅画面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什么?你认为什么是挫折呢?

投影:体验挫折——挫折难避免

师:老师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补充挫折和挫折感的含义。

投影:小资料:挫折的含义

学生依次分析播放材料的四幅画面产生的原因及举出类似的事例,分析出挫折产生的原因。

学生活动同时投影:四幅画面

师:通过以上的分析,现在的你对挫折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有的条件下人们还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也就是说什么难避免?人生难免有挫折,只不过大小、轻重程度不同而已。你有过挫折吗?

投影:说一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挫折或最近遇到的一次挫折是什么?当时的心情怎样?

(要求学生谈真情实感不准虚构)

学生活动:谈挫折

师:挫折是生活中的障碍,挫折破坏了我们的心情,你认为有挫折好还是不好?

投影:感悟挫折——挫折的两重性     挫折利弊大家谈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选2名同学陈述你们的观点

学生辩论:讨论挫折的好坏

师:有挫折到底好不好?

投影:巴尔扎克的名言

学生齐读巴尔扎克的名言

师:它告诉我们挫折给人带来的结果完全因什么而异?也就是说人对挫折采取的态度不同,挫折给人带来的结果才不同。当我们不幸遇到挫折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学生听录音:《胡萝卜、鸡蛋与咖啡豆》

学生活动:对待挫折的态度问题。

学生自主选择并说明理由;其中要求选咖啡豆的同学帮老师说服选择鸡蛋的同学。

教师总结:选择胡萝卜说明在挫折面前丧失斗志,放任自流;

选择鸡蛋说明逃避责任,不敢面对;选择咖啡豆说明战胜逆境,提升自我。

师:通过大家的选择,我们知道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有没有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想战胜挫折吗?

投影:战胜挫折——积极应对挫折

1)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例子,要求学生简介事迹。

2)现实生活:拓展课本林芳的材料解决两个问题

3)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自创格言感悟人生的成败得失

总结:人生难免有挫折,但只要勇敢地面对它,积极地战胜它,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播放动画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本课在歌声中结束。

课后反思:

本课要教给学生的内容有三大块:一、挫折是难免的:二:挫折并不可怕,要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这其中渗透了一种辩证思维;三、学会对待挫折,从而学会看待一切事物;教学中我按照体验挫折——感悟挫折——战胜挫折三个层次依次展开教学,开展活动,环环相扣。最大地感触是我在和学生对话,与课本对话,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理论完全是在我们地互动中不知不觉渗透下去,我不是在灌输理论,也没有强迫学生接受我的理论,他们是在平等,民主,宽松和谐地课堂气氛中尽情地在倾诉,在感悟,教师起到引导与点化的作用;学生自己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展示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通过这节课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外国语学校的学生的巨大潜能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挖掘,他们是无尽的财富。

这节课,我不满意地地方:(1)印度洋海啸图片播放太慢占了不少时间,对图片的处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2)课堂上联系了一个错误的知识点,混淆了鉴真和玄奘,说明业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3)结尾处理的有些仓促;(4)理论拓展的不够深,课堂预设与生成地的东西档次不是太高;(5)语言不够利索。总之,经历这一次磨练和锻炼,我收获了很多,更深深感到了不足。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