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截止日期 : 2017-01-10

作业要求 :请描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为某节课某一环节所设计的案例,并对其案例产生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说明。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卢家章    所属单位:羊头镇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26    浏览数( 0 )



目标设计:(1)知识技能:通过朗读,理清课文结构,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感情。(2)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建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二、了解闻一多,臧克家



闻一多(1899-1946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1943年后,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称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臧克家(简略了解)



三、检查预习情况



掌握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慷慨淋漓



四、理清课文
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朗读:



放录音



教师范读
个读 互评、纠正



齐读



2.合作探究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明确: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第一部分(1-7)记述前期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后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明确:“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3)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4)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 (引用原文)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5)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明确: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目的.争取民主



五、小结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文章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六、作业布置



1、 读一读,写一写



2、 完成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提问)



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前后期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明确: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后期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原因: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他却是始终的言行一致。



二、重点研读第一部分,赏析生动形象,精炼含蓄的语言。



1、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教师大力鼓励,引导,赏识评价)



2.、学生圈点勾画提出不懂的句子或词语,讨论解决。



3 、教师提出如下句子或词语让学生讨论:(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画线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请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写闻一多挑灯夜读的情景。



5、归纳本文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



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三、课外拓展



1.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
言必行,行必果等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3.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



四、内容总结



闻一多既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五、作业布置



1.赏析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学者的精彩语言和作为大勇的革命家的风范。



板书:



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



卓越的学者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大勇的革命烈士
“说”了就“做”



设计说明:



1.整个教学进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交错使用,融会贯通,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合作的同时又展开了探究。比如第三个环节中的拓展延伸“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先让学生写即是自主,后让学生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又启发了思考,本身又是一种探究。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探究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实现共同达标。



3.课堂结构紧凑,能够结合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既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5、学生不会问,提出的问题意义不大,教师用什么手段引导?可举例。



答:优秀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善问,让学生做问题的主人,当学生不会问,提出的问题意义不大时,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而且要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提问题、善提问题。



1)解忧。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新课程下的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欢迎学生的提问,决不因学生所提的问题幼稚无理而取笑学生。要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大力营造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树立只有敢提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的理念。敢提问是勇敢的一种表现,也是锻炼自己提高素质的一种方式。“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



2)壮胆。学生中不乏有性格内向的,对这一特殊群体,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激励。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定会给我们以启发。一位同学平时性格十分内向,课堂从不举手,后来学生不举手教师也喊其发言,发现有时他答得不错,有时则哑口无言感到窘困,这位伟大的教师与其盟约“你会答的问题举左手,不会的举右手”。谁也不曾料到,这一盟约竟改变了一个学生。《左手和右手》的故事告诉我们,教师要走进孩子心灵,为其壮胆。扶他们上马,并友情的送上一程。



3)激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有了好奇心,才能敢提出问题”。牛顿从苹果掉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正是对事物的兴趣,成就了一个时代伟人。“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学生只有对学习发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探索的内驱力,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会乐于去思考,去发现。



4)授法:①静读书。古人云 “静以修身,宁静致远”毛泽东小时候能于闹市读书可见其心静如水。教师在质疑问难前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平静地读书和思考,只有用心将自己置身于文章的情境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方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②动笔墨。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标注,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什么样的意思。心理学研究表明,手脑并用,效果更为明显。③真合作:在学生静心读书,细心标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真合作,让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在学习小组先交流讨论,小组里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全班讨论。同时,建立一些激励评比办法,评比合作优秀小组,尤其是对那些能解决全班共同提出难题的小组或个人要大加赞赏。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基本措施:



1)营造民主氛围,促使学生敢问。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过:“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如果教师时刻用欣赏的眼光注视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感受到爱,就会对教师产生信赖,对他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感情的投资,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聊聊最近的读书体会,帮助解答课文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营造宽松、自由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联想、质疑和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挖掘其可贵之处,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问。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愤”、“悱”的状态是教师调动出来的,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有疑,有疑而没有解答,同时又有一个平等、宽松的环境,学生自然就会提问。中学语文中的很多文章,粗看上去都很好理解,学生又不去深入地阅读,自然提不出问题。教师应适时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细节,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文章的环境中,这样学生自己就能发现很多问题了。



3)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会问、善问。教师要注意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方向;二是注意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三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这是他们发现问题的基础;四是要求学生学会知识或是进行情感上的迁移,增强思维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