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截止日期 : 2017-01-10

作业要求 :请描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为某节课某一环节所设计的案例,并对其案例产生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说明。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王建荣    所属单位:钟山镇城厢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26    浏览数( 3 )

 

背影》教学设计及其教育价值分析

教学目标
    1
.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
.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
.体会本文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详略得当、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1
.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难点
    1
.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2
.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
.朗读《儿子眼中的父亲》
   
儿子眼中的父亲
   7
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
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
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
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
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
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
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
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听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虽亲近如父子,但有些东西,只有在时过境迁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
 
二、检查预习    
1
、让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节奏和感情)
质疑探究
1
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请你在背影前加上一个动词,以便理解四处背影的不同含义
第一次                  点背影                开篇点题
第二次                  绘背影                突出主题
第三次                  别背影                深化感情
第四次                  念背影                深化主题
 2
、四次出现背影,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
重点赏读第六段。圈点勾画出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语句。分析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挚感情。
注意父亲穿着、动作、语言以及背后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让学生品读,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
a、父亲的穿戴黑、深青    家境不好,心情忧伤
b、走路的姿势   蹒跚 年龄大,腿脚不便
c、爬月台时的动作   探、攀、缩、倾 行动不便,艰难
3
、《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体会几次流泪包含的感情。
到徐州见到父亲……。不禁簌簌地流下泪(伤心难过的泪)
看见父亲爬月台……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感激的泪)
父亲背影消失时……我的眼泪又来了。(依依惜别的泪)
读到父亲来信时……晶莹的泪光(相思的泪、饱含辛酸的泪)
4
、理解本文朴实简练的语言表达方式: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
进去吧,里边没人。
四、再读首尾,领悟深情,把握主旨。
 
再读首尾段,引导学生谈自己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饱含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五、真情告白,理解父亲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亲任性过,误解过.请以 “爸爸,我想对您说” 为开头给你的父亲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他的爱。然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六、小结
以歌曲《父亲》作为本节课结束,去深深体会那伟大的亲情

 教学反思: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挚自然见长。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于学生领悟文中渗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看法。
(一)抓住背影 
     
文章的标题是背影,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以视作贯穿文章的主线。背影的表现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写对象的内在精神(凌焕新),分析课文时,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
(二)分析流泪 
     
古人云:男儿有泪不轻弹,可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文中竟然出现四次流泪,是什么原因使得堂堂男儿的朱自清先生数次泪流满面呢?从这一角度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易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带着疑问开始对文本的解读。
(三)培养语感
语感对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世界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课时导入、播放录音、学生的自由朗读,都有意识对学生进行了语感培养,但在学生探究问题及分析课文时却忽略了。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