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实践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7-01-162017-01-20

作业要求 :     实践研修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实践研修成果提交做如下要求: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实践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廖淑英    所属单位:钟山县公安镇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1-03 16:58:05    浏览数( 0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当夜深人静、皓月当空,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 作者介绍: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2.“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有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有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   听录音,朗读课文,给生字正音。

(suì) 寝(qǐn) 柏(bǎi) 藻(zǎo) 荇(xìng) 相与(yǔ)

2   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何夜/ 无月? 何处/ 无竹柏?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3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同学们根据书下注释对全文进行文意的疏通。

附: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脱下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门外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耀下,院子中像积满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水生植物交错纵横,原来是翠竹和松柏的影子。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四、 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明确: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绘景: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

(明确:变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皎洁 、空灵、清丽、淡雅。

(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

(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

 

五、佳句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明确:“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皎洁;“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

此句中,作者用了18个字,虽无一个“月” 字,却无处不是写空灵皎洁的月光,营造出优美静谧的氛围,流露出作者当时闲适愉悦的心情。

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六、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并默写;以借景抒情的写法,写一篇短文,300字以上。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2-07 11:12:06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