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实践研修成果截止日期 : 2017-01-15

作业要求 :     实践研修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实践研修成果提交做如下要求: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实践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周龙    所属单位:贺州市行知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1-11    浏览数( 2 )

  

授课教师:周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认识浮力及其方向。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②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②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难点: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探究、实验理解浮力的概念及阿基米德原理

、教具:烧杯 木块 乒乓球 弹簧测力计 自制溢水杯 小桶

、教学过程

复习: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新课教学:

(一)浮力的概念:

1. 什么是浮力

演示1:将乒乓球放入水中(浮起).为什么会浮起?受到浮力作用。

提出: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演示2:将乒乓球用力压入水中,撤去外力后,乒乓球从水里浮上来静止在水面

提出: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2.浮力是怎么产生的(产生的原因)

 解析:受力分析,得出结论:液体浸在液体中物体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形成的。

3.浮力的大小

问题:浮在上面的有浮力,从下浮上来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吗?

演示3:称重法  发现放入液体中示数变小,说明:下层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

浮力的大小:受力分析。讲解步骤(称重法)推出公式F浮= G – F′(明确步骤)

(二)阿基米德定律

提出:浮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

实验:用手压小桶实验,感觉力越来越大。分析: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的多少有关系。

探究实验:步骤:1) 认真细心地将溢杯装满水。

                2) 依次测量:G杯  G   F'   G总,并作记录。

                3)  求算: F浮=G-F' ,G排=G总– G杯,

                                并比较F浮和G'的大小。

物  块

G/N

浸入后

F'/N

物块受

F浮/N

水和杯

G总/N

空杯

G杯/N

排出水

G排/N

1.1N

0.5N

0.6

1.6

1.0

0.6

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1.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测物体

排开液体的重力

2.公式:F=GgV

3.单位:F——N   ρ液——Kg/m3   g——N/kg   V——m3

(三)公式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1)浮力只跟ρ液       V    有关。

(2)ρ液排开液体密度,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密度。

(2)V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①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浸没): V=V

  ②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V< V物。                  

巩固练习:

1.四个体积相同的小球放入同种液体中,静上时如图所示,则小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

2.一块密度为7.9×103Kg/m3 物体放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为100 Cm3,求宏观世界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六、小结:

1.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作用点?

2.怎样用弹簧秤测浮力?

3. 浮力大小跟什么有关?

4. 阿基米德定律内容是什么?

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      

§14—5   浮    力

一、浮力的概念

1.浮力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3.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休对浸在液体中物体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形成的

4.浮力的大小: (重法)

F浮= G – F′

二、阿基米德定律

1.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测物体

排开液体的重力

2.公式:F=G= gV

3.单位:F——N   ρ液——Kg/m3   g——N/kg   V——m3  

 教学反思 
1、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全班所有学生都投入了学习活动,都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都有新的发现,都能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学生发言积极,都能围绕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表现出发现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学生都懂得了水的浮力的有关知识,部分学生表现出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值得特别提到的是,有些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创造力,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这也是学生的思维、想象高度活跃的表现。 
2、对实现教学目标的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很多教学目标都较好的达到了,学生能够知道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部分同学具有了对实验结论进行验证的意识,很多同学受到了验证实验结论的熏陶,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在发展。叫人兴奋的是,学生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得到了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使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的发展变化,应用知识的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本堂课的教学还没能做到关注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还不够到位。 
3、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反思 
    我虽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认为自己设计的教学过程比较贴近学生,但是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 还存在一些不足。 在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得到初步结论后,大多是学生没有意识到需要进一步验证,但是对结论进行验证是一个严肃的科学态度问题,需要验证的观念是我亮出的,而不是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结果,好像把教师的意志加在了学生身上。因此如何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这是需要我进一步研究的。 

4、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 

 (1)、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研究的问题,教师尽可能不直接提出。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效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前提。而通过对学生问题的了解,特别是对基于学生经验的真实问题的了解,可以使教师把握正确的探究方向。  
 (2)、顺应学生,既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表现,也能展开更多的教学活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思维发展的流程、兴趣特点和发展水平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即顺应学生,是现代教学观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已有经验、个性特点和已有知识来安排、组织教学,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主体的充分体现。

老师评语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