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实践研修成果截止日期 : 2017-01-12

作业要求 :     实践研修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实践研修成果提交做如下要求: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实践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朱土秀    所属单位:贺州市芳林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1-09    浏览数( 1 ) 【推荐】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1页自主练习第1112题,新课堂第1920页第3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变换算式,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同时进行环保教育。

2. 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初步培养代数思想。

3. 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让一般回到实践中去”的探索过程,并从这一过程中感悟到简单的辩证思想,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难点: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并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复习。

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苗木基地的相关知识,回顾一下学了哪些内容。(播放课件课本17主题图)

【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加法运算律,为学生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作铺垫。】

2.创设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苗木基地,看看又能学到什么新知识。请看大屏幕。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会很快地解决问题:150+300=450(棵) 。

接下来请学生再解决两道相关题目。

3.验证规律。

谈话:我们只是从这一道习题中发现了这个现象,不知道是不是个规律呢?我们要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自主练习11题的第(1)小题。

引导学生小结:所有加法算式中的加数+加数都等于和,一个加数都等于和-另一个加数。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教师小结:同学们不仅研究出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规律,还能利用字母表示,真的很棒!请同学们读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字母关系式。

4.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谈话:刚才我们研究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现在请大家完成这一道题目。想一想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

全班分享。预设

1:加法是把两个部分合成一个整体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一个整体,减去一个部分求另一个部分的运算。

2:减法和加法之间是相反的关系。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相反的运算在数学中也可以称为“逆运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通常叫做“逆运算”。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学生自主完成题目,全班分享。重点说一说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减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1. 新课堂第2题,算一算,填一填。

680-   =320     +400=1000    -125=475

学生独立完成,分享时,强调解决问题过程的叙述,以帮助学生理清思

路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 新课堂第3题,计算并验算。

458+542                 900-805

    学生独立完成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说一说验算时运用了哪些知识。接着利用课件汇总每题的验算方法,对于不同的方法,都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   议一议

1.课本自主练习第12题,要使计算简便,卡片上的数可以是多少?

4)引导学生主动总结。

尊重学生实际,学生可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共同完成。分享时,第(2)问的解决方法有两种可能。

a.     比路的总长度。407+418=825(米) 392+506=898(米) 898-825=73(米)

b.    两段路分别比。407-392=15(米) 506-418=88()   88-15=73(米)

   对于两种方法都给予肯定,表扬思路开阔的学生,以期望同学们能思维更活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大胆创新。

六、课堂评价

1.引导学生按顺序回忆这堂课的内容。

2.与同伴分享这节课的收获。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展示课件。

1)首先复习了加法运算律及作用。

2)然后先分别研究了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又发现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接着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最后发现数学知识之间有差密切的联系。

3.教师总结:很好,这节课我们从复习加法运算律入手,重点研究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且运用它们解决了一些问题。认识到了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紧密性,这就是知识的再创造,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同学们越来越会玩数学。

4.作业:新课堂20页第3课时《加减法各部之间的关系》的第5题,请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要积极创新。

2.教学活动实施

观摩颜瑞芳老师执教的《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团队老师进行了分工观课。

首先,请看张祺老师这一组的观课记录。

维度一:                     渴口中心学校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执教人  颜瑞芳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25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代特点。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教学活动

40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意义。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教学效果

15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教学特色

10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老师一直在引领、帮扶。教学效果很好。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待提高。交流的实质性东西需要加强。总的说本节课很成功。                                                              

接着,请审阅刘美老师这一组的观课记录。

维度二:                      教学环节设计及时间分配

执教老师  颜瑞芳

单位  齐村镇渴口中心学校 

执教课题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观课者    美等

单位  齐村镇渴口中心学校 

观课维度  教学环节的设计及时间分配 

观察中心         教学环节的设计及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简评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分钟

 

 

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12分钟

 

 

拓展应用体验价值

22分钟

 

 

全课总结提炼升华

3分钟

 

 

 

最后, 请看周昕老师这一组的观课记录。

维度三:            
                 
课堂教学观察量表——问题的解决

执教老师  颜瑞芳

单位  齐村镇渴口中心学校

 观课者      昕等

执教课题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观察内容

解决方法

课堂中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哪里?

一部分老师提问,一部分学生提出。

问题解决的方式是什么?

主要是学生自主解决,有困难时教师提供帮助。

解决问题的小结性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

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性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有的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解决,有的是学生自行解决。

                                                               

3.教学活动反思

1.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本节课有以下亮点。

1)挖掘教材情境,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课本自主练习的第1112题,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果只是就题讲题,学生能很容易地学会、做对。青岛版教材努力把解决问题和学习知识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因而,我继续利用教材中的“苗木基地”情境展开课堂教学。

2)体现知识的生成性,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围绕新课标的精神,教学中材努力把解决问题与学习知识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如学习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利用教材11题的第(2)小题,请学生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再如,研究出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让孩子们猜,它们之间有联系吗?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结论展开类推,有利于知识、能力的升华,也体现了“猜测-验证-结论-运用”的探索思路,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

3)鼓励学生创新。创新不仅是我们数学课堂的一项任务,更是学生提高素质的途径,因而,不论是在新课的教学中,还是作业的布置中,都积极鼓励学生努力创新,为祖国的前进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新课堂第4题,除了展示大部分同学比路总长度的方法,还展示了分段的方法。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更多。

2.需要更加完善之处。

1)课前应当稍加复习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要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知识迁移,这样才可以做到突出重点,强化新知,掌握旧知。

(2)增设练习,培养能力。

    本节课教材中没有相应的延续练习题,教学时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增设一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老师评语

本研究成果设计得很别致,很有吸引力,暨有教学活动设计,也有教学活动实施和教学活动反思,内容页面设计得很美,能给大家做一个样板示范的作用哦!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