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实践研修成果截止日期 : 2017-01-12

作业要求 :     实践研修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实践研修成果提交做如下要求: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实践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廖晓燕    所属单位:富川一中    提交时间: 2017-01-09    浏览数( 0 )

初中生物实践研修成果


初中生物教学中对“识别实验组与对照组”是课程改革后新教材中的出现的一个教学难点,但在起初的苏教版生物教材中是没有具体识别方法介绍的,所以当时在教学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后来在最新版的苏教版生物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是: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不进行实验处理。在具体的教学中发现,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若要求学求学生按这句话去解决相关问题,有时往往会由于主观上理解的不同而产生相反的结论。

一.问题的产生:1

:在验证鱼鳍作用的实验中,剪掉鱼鳍的是实验组,不剪鱼鳍的是对照组。学生很容易按课本介绍的方法识别出来。2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具体体现在( )A.有对照实验B.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C.曝光处为对照组D.遮光处为对照组初接触“识别实验组与对照组”问题的学生,在进行讨论时常会出现按课本介绍方法认为:在自然状态下植物的叶片是不遮光的,因此遮光的是经过处理的,是实验组;而曝光的为对照组,显然这样理解是片面的。因为当时萨克斯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证明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而要证明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只需让经过暗处理后的植物见光就能证明,也就是把能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叶片与在黑暗处不产生淀粉的叶片作对照,即遮光的叶片为对照组,而曝光的叶片能产生淀粉应该作为实验组。否则则是把不产生淀粉的叶片与产生淀粉的叶片作对照,得出的结论就应该是植物在黑暗处不能产生淀粉,这显然与实验者的目的相背了。

二.对问题的反思

显而易于,课本提出的方法不是识别对照组或实验组的唯一方法,且有时应用课本介绍的方法还会产生错误的结论来,因而识别对照组与实验组时,有时需要从实验者的目的去考虑。

三、反思后的实践

若是从实验的目的出发,那么初中生物常涉及两种类型的实验,一种是验证性质的实验;二是探究性质的实验。对于验证性质的实验,总有一个要证明的结论;对于探究性实验,一般都会有一个假设的结论。此时实验中的实验组就是针对实验目的来控制、干预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用来证明实验结论的。而对照组用来排除干扰因素而进行的实验操作。


老师评语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