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教学论文 作业周期 : 2022-10-13 — 2022-11-3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撰写一篇教学论文(不少于2000字),占10分。注:教学论文必须为原创,请勿抄袭,审核重复率为30%,系统自动判定为抄袭不能提交。提交材料要求:平台提交一份,同时word版附件提交一份,备注序号+姓名+学校+学分账号
发布者:培训管理员
提交者:学员黄艳群 所属单位:文昌市东阁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22-11-30 10:15:03 浏览数( 4 ) 【举报】
语气词“呢”的教学研究
183 黄艳群 文昌市东阁中心小学 908462
【摘要】 现阶段针对语气词“呢”字的渊源、意义和用法等方面的本体研究成果丰厚,但仍然各持己见,众说不一。另外,对“呢”字在对外汉语领域中习得、使用和教学方面的认识仍存在不足。这些都使语气词“呢”在对外汉语教学与习得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而本文试着以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呢”字的习得情况为切入点,以促进这一语言点的教学为最终目的,对“呢”的分布、意义和用法再做一次梳理,对留学生易出现偏误的地方进行简单地辨析和偏误分析,并就“呢”的二语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促进“呢”的二语教学和利于学习者对“呢“习得。
关键词:语气词 “呢“ 习得 偏误分析
一、引言
任何人说话都带有一定的语气,来帮助表达和交际。汉语预期的表达主要借助语调、语气词、叹词等。运用语气词表达语气也是汉语表达语气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同样的词语加上不同的语气词所构成的句子的意思大相径庭,并且,一个语气词可能表达多种语气,一种语气也可能有多种语气词来表达。这些就使得汉语语气词,在二语教学和习得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二语学习者往往搞不清楚这些语气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情况下又不能用,感到困惑。
笔者试着以语气词“呢”的习得调查为切入点和以“呢”与其他二语学习者易混的语气词的比较为中心来剖析语气词“呢”,找出出错的原因并试着针对错误原因提出一些教学的技巧跟方法。
二、留学生语气词“呢”的习得偏误调查。
汉语语气词“呢”语气义丰富,用法多样多变,与其他的语气词又有一些相似之处,再加上现在的教材或者老师对“呢”的讲解过于笼统和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学习策略等主客观原因,使得留学生在“呢”字的习得上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
由此,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部分留学生做了调查。调查分为笔试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一)笔试调查。
调查对象为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高级班、提高班和中级班的部分学生。调查问卷以语气词“呢”的一些分布、用法、功能、意义等为主要内容。分为五大题型,即:一、选择正确的语气词;二、选择所给句子的正确理解;三、选择正确的语气词填空;四、改正句中错误的语气词;五、选择语气词“呢”在句中的正确位置。有关调查的统计结果如下:
班级 | 有效问卷数 | 一正确率 | 二正确率 | 三正确率 | 四正确率 | 五正确率 |
高级班 | 14 | 78.6% | 88.6% | 64.9% | 59.5% | 61.9% |
提高班 | 14 | 85.7% | 94.3% | 54.5% | 35.7% | 52.4% |
中级班 | 16 | 62.5% | 85.0% | 48.9% | 37.5% | 54.1% |
总计 | 44 | 75.6% | 89.3% | 56.1% | 48.4% | 60.3% |
注:“一正确率”表示第一大题的正确率,后面的依次类推。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二题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后面三道题的正确率。尤以第二题正确率最高,第四题正确率最低。这说明中、高级班的留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生活在汉语环境里,对含有语气词的句子基本没有理解问题。但是不会应用,用的时候往往搞不清楚到底该用哪个,要怎么用,语气词的位置等这些问题。
另外,通过问卷,我们还发现每道大题出错的地方相对地集中。我们做了如下统计:
题目编号 | 易错题 | 出错概率(依次排列) | 备注 |
第一题 | 第5题 | 81.8% | 反问句,“呢”“吗” |
第二题 | 第3、5题 | 9.1%;13.6% | “正……呢”;“才……呢” |
第三题 | 第2、3、4题 | 40.9%;100%;90.9% | 假设问句,特指问,“在…..呢” |
第四题 | 第1、2、5题 | 90.9%;90.9%;59.1% | “呢”在陈述句句尾 |
第五题 | 第1题 | 63.6% | “呢”在句中转折连词后 |
(二)口头调查
口头调查主要是通过和留学生谈话调查来进行,他们大多都承认平时交流很少用语气词“呢”,因为不太搞得清楚要不要用。还有通过留意平时留学生说话,我们确实发现他们很少用“呢”,就算用也只是少量的用在句中停顿处。
三、“呢”的分布、意义、用法和功能。
(一)国内关于“呢”字的相关研究。
国内关于语气词“呢”字的本体研究成果丰厚。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研究“呢”的文章比比皆是。在《语气词“呢”的研究述评》中,孙瑞和李丽虹总结道:学术界对语气词“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呢”的历史渊源;“呢”的分布;疑问句中“呢”的性质;“呢”的意义、用法和功能。
(二)语气词“呢”的分布、意义和用法之小结。
大体上来说,语气词“呢”主要出现在句尾和句中这两处。不能像“啊、呀、哟、哇”等语气词一样出现在句首或做独立语。本文试着在前人对“呢”研究的基础上,以“呢”在句中的意义和功能为纲,将“呢”分为以下四大类分别讨论。
1、 表缓和、深究的语气。在含有疑问词的特指问句,在选择问句和在正反问句中,语气词“呢”表示缓和、深究的语气,不表疑问。
(1)“呢”用于含有疑问词的特指问句,句中有疑问词“为什么、怎么、谁、哪里、怎么、怎么样”等,如:
①这是为什么呢? \他怎么知道呢? \ 你到哪里去呢?
将上面这四个句子去掉末尾的“呢”,就变成了:
②这是为什么?\他怎么知道?\你到哪里去?
将①组去掉句末的“呢”变成的②组仍然是一个完整的特指疑问句,句子在疑问上没有变化。将①组的疑问词去掉,就变成了
③这是呢?\他知道呢?\你到去呢?
③句组基本不成句子,就算还成句子,但与原句的意思已经大相径庭。
通过上面的方法,我们可以看出,“呢”在含有疑问词的特指问句中,不负载疑问信息,提问项主要有疑问词充当,与“呢”无关。我们再看下面这组句子:
④a1你到哪里去呢?\a2你到哪里去?\a3你究竟要到哪里去呢?
从上面三个句子中,我们发现句子a2与句子a1、a3比较少了一点“深究”的意味;句子a1和a2、a3比较,句子a1语气显得要和缓些;句子a2和a3相比较,a3比a2的“深究”的意味更强些。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呢”在含有疑问词的特指疑问句里,不表疑问语气,表示缓和地深究语气。
(2)“呢”用于选择和正反疑问句中。如:
你是这个月去呢,还是下个月去呢?|我是先写论文呢,还是先逛街呢?
你去不去图书馆呢?|那个守门的大叔你还记得不记得呢?
对这两组句子运用跟含“呢”的特指疑问句一样的方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与上文相近的结论:如果将句末的“呢”去掉,我们得到的是一组疑问义没有改变的完整的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如果将构成提问项(提问项有“是……还是……”结构或由事物的正反两反面构成)的关系词去掉,句子就不在是句子。因此,“呢”在选择问和正反问句中,不表疑问。那么,“呢”在这类句子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请看下面两组句子:
⑤b1你是这个月去还是下个月去?|b2你是这个月去呢,还是下个月去呢?|b3 你到底是这个月去,还是下个月去?
⑥c1你去不去图书馆?|c2 你去不去图书馆呢?|c3 你到底去不去图书馆?
比较上面这两组句子我们不难发现,用了“呢”的b2、c2比句子b1、c1多有“深究”的意味,而且语气要缓和些。加了“到底”的b3、c3又比b2、c2的“深究”意味更强,语气也更强硬。
因此,“呢”用于含有疑问词的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时,不表疑问,表示缓和地深究语气。
2、表疑问语气。“呢”在“‘呢’的特殊疑问句”中表疑问。“‘呢’的特殊问句”即用“呢”的非是非问句的简略式。我们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
(1)名词(名词词组)+呢
“呢”在这种疑问句中充当谓语,如果没有特定的上下文和语境,绝大多数问的是处所。如:“我的书呢?” “小王呢?”这两个句子作为始发句,在没有特定的语境下的情况下表示“我的书在哪儿呢”“小王在哪儿呢”的意思。
在这样的句子里,“呢”即充当了句子的谓语,也是句子的提问项。这时就不能够去掉“呢”,去掉以后句子将没有意义或是改变了原意。如:
我的书呢?→我的书?|小王呢?→小王?
“我的书?”“小王?”这样句子用于始发句让人难以理解,在这里没有意义。因此,“呢”在此表疑问语气,是提问项,不能省略。
(2)名词(名词词组、代词)+呢
这种“呢”问句与前一种“呢”问句不同。除了主语还可以是代词外,还不能用于始发句,必须依赖特定的语境。相同的问句,在不同的语段语境下,所问的内容也随之不同。如:
他懂了,你呢? → 他懂了,你懂了吗?
我有,你呢? → 我有,你有没有呢?
他不去,你呢? → 他不去,你去还是不去呢?
……
这种“呢”问句与前一种“呢”问句相似,“呢”即充当了句子的谓语,也是句子的提问项。这时就不能够去掉“呢”,去掉以后句子将没有意义或是改变了原意。如:“你明天回去,那她呢?”这个句子如果把“呢”去掉,句子就不完整了,也没有意义了。因此“呢”在此表疑问,是提问项,不能省略。除了表疑问意外,还会根据语境表“深究、话题转移”等。如:
甲:……他们冲过重重阻碍,终于,那年秋天,他们结婚了……
乙:后来呢?(表深究)
(3)代词+动词+呢
“这种句型一般存在于一定的上下文中,动词一般表示主观思想和看法。如‘认为、想、看、说’等。‘看’和‘说’不表示客观动作”而相当于“认为”如:
这不是明摆着“杀猴给鸡看”嘛!老王,你说呢?
年轻人嘛,还是要逼自己一把,不逼,你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厉害,有多大的潜力,就不能发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小李,你认为呢?
此时,“你说呢?”就相当于“你认为呢?”即,“你的看法是什么呢?”在这种情况下,“看、说、认为”等可以互换,并不影响意思。此时“呢”也是提问项,表疑问。
(4)条件分句+呢
这个句式出现的条件也是要一定的语境,不能做始发句,而且“呢”在问句的提问项。但,“呢”充当的是条件复句中的结果分句。如:
我要是不同意呢?→我要是不同意,你怎么样呢?
万一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果出现什么情况,怎么办呢?
以上的四种情况下,不管“呢”充当句子谓语也好,补语、宾语也罢,但都是句子的提问项,表疑问,不能省略,即,在这种“呢”的特殊问句里,“呢”表疑问语气。
3、表陈述缓和语气。“指明事实,略带夸张”。一般多出现在反问句末尾、陈述句句尾和感叹句句尾。
(1)“呢”用于反问句中。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非疑问的内容,多数反问句就是用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来加强肯定的语气。如:
我怎能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期望呢?
人们要离开这样一直军队,怎么会不深深的依恋呢?
你何必那么自卑呢?
当“呢”用于反问句中,“呢”与反问的形式无关。将上面三个句子句尾的“呢”去掉,反问句依然成立,反问语气依然存在。但如果将句中的加点字去掉,句子将不再是反问句。因此反问形式有那些加点字构成,“呢”与反问形式无关。
那么“呢”在反问句中具有什么功能呢?请看下面一组句子:
我怎么能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期望呢?|我怎么能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期望?
从上面的一组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同样是反问句,表达的语义也基本一致时,含有“呢”的反问句语气要显得缓和些。因此“呢”用于反问句中帮助表示“确认和缓和”的语气。
(2)“呢”用于陈述句和感叹句句尾。“呢”用在陈述句末尾时,经常用于“在/正在/正/还在……呢”,“V着……呢,……着呢”的句子结构中,整个句子表示持续状态或动作正在进行。如:
爸爸在看电视呢。| 我正写毕业论文呢。
但是“呢”在这些句子中并不表示“状态持续或动作进行”。因为我们把这些句尾的“呢”去掉,原句语义基本不变。只是加了“呢”以后,给人一种很“确认、不容置疑”的语气。
“呢”用于感叹句中,常见的搭配有“可……呢”“才……呢”“……着呢”在这种句子中“呢”字表“确认兼夸张”的语气。
北京的冬天可冷呢!| 中国的西部资源才丰富呢!
4、表停顿。“呢”用于句中时,主要是表停顿作用。李亚兴总结出句中表示停顿的“呢”分布在:主语后,状语后,选择复句的前一分句后,假设复句(前偏后正)的偏句后。如:
他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太会说话,但心眼好。
现在呢,他在一家大公司当了总经理,而她呢,却还在那个被他遗忘了的小山村。
你是去食堂呢,还是去图书馆?|这孩子不是打球呢,就是上网玩游戏。
另外,“呢”字还用在一些连词,副词后,是停顿更加明朗化,同时又“提请注意”。如:
我很喜欢汉语,不过呢,我不喜欢学习。
四、“呢”字偏误的原因浅析和一些建议。
笔者认为产生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诸如语气词“呢“本来就很难,教材教师的讲解不清楚等等。主观原因就包括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泛化,采用不正当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对语气词的学习不重视等等。
笔者认为,语气词“呢”的意义丰富,用法和功能复杂多样,因此,语气词“呢”的教学应该分阶段,分层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另外也要根据语气词“呢”不同的意义、用法和功能的特点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参考文献
[1] 邵敬敏. 语气词“呢”在疑问句中的作用【J】.中国语文 ,1989(2)
[2] 刘月华.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3] 齐沪扬. 语气词与语气系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4] 曹逢甫. 话语虚字的研究与教学——以“呢”字为例【J】.第六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究研讨会论文集(一),世界华文出版社,2000
[5] 谢白羽. 略论语气词“呢”的完句功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6] 胡炳忠. 有关“呢”的两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9(2)
[7] 史锡尧. 语气词“了”“呢”的表意作用【J】. 汉语学习1990(2)
[8] 孙玉兰. 语气词“呢”的意义分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6
[9] 吕叔湘. 中国文法要略【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0] 叶蓉. 关于是非问句里的“呢”【J】. 中国语文,1994(6)
[11] 张会文. “呢”的意义及用法小结【J】.学术交流,2010,3
[12] 孙汝建. 语气和语气词研究【J】.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1
[13] 陆剑明.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
[14] 陆剑明 马真. 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11
[15] 沈家煊. 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6] 齐沪扬等.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
评语时间 :2022-11-30 14: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