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者: 夏振华    所属单位:郑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22-10-16    浏览数( -) 【举报】

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思维导图的节点设置方式因为高中物理的知识量非常大,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联想记忆等方式记住并理解更多知识,就需要发挥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引导作用。而在融合思维导图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把这些教学模式或教学过程(环节)当作思维导图的节点,通过对每个节点进行针对性教学,让学生全盘掌握物理学习思路和方法。如此,思维导图才能真正的与物理教学相融合,并成为学生学习词语的“主要线索”。

(二)思维导图的运用基础和前提1.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了应用思维导图的先决条件。简单来说,学生只有自己愿意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维导图去理解物理原理和学习方法,这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也是学生必须跨过的学习障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秉持“人本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其激发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2.转变学生的物理学习方式传统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方式虽然五花八门,但大都是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没有用思维导图去串联思考过程和不同的物理知识,因此大大降低了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摒弃这些不科学的物理学习方式,转而去接触更加科学的物理学习方式。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节点设置运用思维导图如二(一)分析,教学模式或教学过程(环节)都可以当作思维导图的节点,所以,此处将分别对这两种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分析,具体如下:1.教学模式与思维导图的结合(1)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从人的心理上分析,很多的学生往往都会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对于未接触的知识与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心。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教学导入,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践,从探究中掌握物理知识。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必须要体现“创新教育”的内涵,其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上。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好对情境教学的应用,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探究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并通过思维导图串联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懂得“举一反三”来记忆物理知识点。例如:在《匀加速直线运动》教学时,教师可以导入“皮球运动”“高铁疾驰”“汽车行驶”“行人步行”等多种生活情境以解释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如此,学生就能通过思维导图串联不同的生活情境,从而更好的记忆和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再例如:在摩擦力的学习时,教师让学生懂得观察生活,如:鞋底的防滑纹路、轮胎的胎纹或者带有纹路的垫子等,学生了解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时,教师再让学生为桌子的着力点制作一个合适的防滑垫片,这样学生就会通过思维导图串联整个学习———实践过程,并逐渐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2)合作学习,促进师生互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知识学习和探究,并以教师为团队顾问,及时帮助学生解疑答惑,从而提高互动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融入思维导图,以现实的教学元素(比如活动、问题等)为主体,从而串联物理知识点。我们都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所以以生活话题拉近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教师就能引导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从而提高高中物理互动课堂教学有效性。互助性合作学习是促进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良好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实际需要教师利用好已有的教材,借助游戏、角色扮演等趣味化合作方式实现寓教于乐。例如:在《物体的机械运动》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以研究生活中不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让3个学生上台演示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比如A学生相对B学生位置在右,C学生相对B学生位置在左,然后让三个人调转位置让学生重新判定三人的位置关系,通过直观演示+交流讨论活动,学生就能根据活动过程形象的理解和记忆不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形成清晰的思维导图。承接上述例子,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研究课题:分析雨在降落的时候,它做的是什么运动?有的学生认为凡是从天而降的物体都是自由落体,有的学生认为真实生活中不存在自由落体运动等多种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分析“真实生活中物体自由落体时的受力情况是什么样的?”。学生承接上述问题再次展开讨论,与课本中涉及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定义相对比,进而得到正确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依然还会利用思维导图对上述问题进行串联,从而理解物理知识。2.教学过程与思维导图的结合思维导图与教学过程的结合实际上就是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当作思维导图的节点,通过引入大量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实践。以《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的节点设置如下:(1)以实验教具引导学生整合实验思路首先,教师拿出一个自己制作的牛顿摆作演示,学生会发现除了最边上的两个球运动之外,中间的几个球纹丝不动,有种隔山打牛的感觉。这就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神奇的现象?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玩一玩牛顿摆,并记录好具体的实验数据,包括小球的初始速度、摆动时间、小球的最终状态等等。(2)以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经过一系列实验,学生会发现无论给小球多大的初始速度(即初始动能),小球最终会停摆,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大家是否可以制作出永远不会停止的牛顿摆?”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涉及了物理学中的“永动机”问题,触及到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核心。可想而知,无论学生如何改进牛顿摆,小球基本上最后都会归于静止状态,然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小球最终归于静止的影响因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会对基本的实验过程进行整理归纳,从机械能守恒定律出发解释小球最终停止的原因。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