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学习心得 > 正文

作业标题 :学习心得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7-05-232017-06-08

作业要求 :

这段时间您已经学习了不少与教学相关的软件,也观摩了专家讲座,了解了学科教学相关理论,请结合您所教学科知识,撰写一篇学习心得。

要求:

1、字数不少于800字。

2、坚决杜绝抄袭和网络下载,如有发现,直接取消评优资格,退回重新提交。

3、从本次培训运用的理念更新、学科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变等多方面去论述。

发布者 :培训管理员

学习心得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陆钦    所属单位:团结初中    提交时间: 2017-04-18 09:39:01    浏览数( 4 ) 【举报】

 

以亲情感召 用爱心呼唤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大批农村人口纷纷离开土地涌向城市,选择了进城务工的生存发展道路。这种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打破了长期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导致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农村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弱势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只能由其他亲属照看。这些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父母平时每月寄一点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生活习惯等知之甚少,无力管教,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感、孤独感、被抛弃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和行为的扭曲发展。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教育问题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大问题,正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全国妇联日前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子女接受教育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可能性。但是,从总体上看,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角色的长时间缺位,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监管,致使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亲情关怀缺失。家庭成员经常性缺位导致的亲情关怀缺失,是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无奈,也是留守儿童各种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据统计,有超过半数的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一起生活。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中,不能像其他儿童那样拥有父母的呵护,得到应有的亲情关怀。这种长久的亲情隔离导致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生疏,有些子女不愿张口叫其父母,甚至有些还对父母充满了怨恨。

  心理问题骤增。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和父母相处交流的机会,很多留守儿童很少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接触较少或不愿意接触。他们常常表现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不善于表达等自闭倾向,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有的自卑懦弱、多疑敏感,有的性格怪异、暴躁叛逆,有的忧郁焦虑、自暴自弃等。长此以往,这些儿童很难树立正常的自我价值观,严重的甚至有轻生倾向。

  学习兴趣减低。由于家庭监管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疏忽,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较为困难。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有的经常课堂违纪,有的撒谎逃学,有的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对于学校和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甚至个别留守儿童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下滑较为明显,辍学现象比较严重。

  道德意识淡薄。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情感上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上也难以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缺乏道德养成教育和纪律约束,容易偏离主流的道德价值观。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偏差,养成了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乱花钱、摆阔气等陋习,还有的甚至染上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嗜好,违法违纪现象较多,有些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安全问题频出。部分留守儿童因年龄太小,父母又不在身边,缺乏约束和监管,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在生活中,有的留守儿童患病得不到及时医治,由溺水、触电、斗殴等引起的意外伤亡事件也屡屡出现。同时,留守儿童还是不法分子侵害的主要目标,特别是留守女童受到侵害的风险更大。近年来,留守儿童被拐卖、拐骗、猥亵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事关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落实,更是学校应尽的教书育人的职责,学校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负责起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指导,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教师身正为范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情绪化明显,容易爱屋及乌地“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容易“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这就使得教师处于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师其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最直观最富有教育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的特殊地位。因此,广大教师要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意识,自觉地以高尚的品德和言行感召学生,乐于和学生交朋友,谈知心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真正做到以人格塑造人格,用心灵陶冶心灵,充分发挥教师以身施教的作用。

2、尊重、信任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尊重和信任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也会尊重教师,双方都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特别是对留守儿童中学习不良的学生,要多给他们以鼓励,多找机会表扬他们,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尊重和信任不仅体现在教育措施上,也体现在一些无声语言上,如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宽容的微笑、一个手势或一个赞许的点头都会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和被尊重感。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笔者长期要求教师告诉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和潜能,并努力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机会,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唤起他们的自尊,推动学生自我上进,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化,最终走向成功。

3、亲情教育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亲情是每个人出生后接受的第一份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亲情教育不仅关乎孩子个人的成败,更关乎国家命运的兴衰。有一位名人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父母的手中。”亲情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孩子今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家长对教育认识不清,重智力开发,轻做人教育;重物质满足,轻心灵沟通,导致部分学生从小淡薄亲情,缺乏友情,没有人情。因此,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多组织一些以“母爱、父爱、亲情”为主题的活动,让他们去观察、去感受父母的艰辛,体会父母无私的爱。

我校的一位女学生,刚生下来其母就丢下父女俩离家出走,至今未归。性格内向的她太缺少母爱了。我校老师去家访时给她买了一条新裙子,她高兴得一时无以言表。后来,她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怎么就那么像我在梦中见过的妈妈呢?”同样,另一位老师也送了一套新衣服给没有见过爸爸的P同学。第二天,他穿着新衣当着全班同学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听妈妈的话,否则就对不起老师。”后来,他的学习进步很大,并有一篇文章《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在全班作为范文念了出来。这足以说明亲情教育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4、责任感教育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需内容

责任意识是一种内驱力,每个人生活在家庭、集体、社会中,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留守儿童中有一大部分孩子责任意识淡薄,因此培养留守儿童的责任心很重要。

笔者认为,对缺乏责任感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对自己负责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学会对家长、老师、朋友及其他人和事负责的态度。在学校,留守儿童的责任感可以通过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做好校园卫生,开展集体活动和实践活动来培养,鼓励他们在各种劳动中承担责任、扮演角色、克服惰性,并适当地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此外,对留守儿童还要加强挫折教育、协作教育、真善美教育、礼智信教育、荣辱观教育、自强不息教育、艰苦创业教育等等,这些都是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内容。有了健康的心理基础,留守儿童才会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实现学业进步。

让我们把爱的目光投向那些缺失亲情的留守儿童,使他们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才,为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6-12 15:07:47

学习心得

最新学习心得

推荐学习心得

热门学习心得

热评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