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珍爱地球 保护环境

  发布者:胡少龙    所属单位:黎安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7-06-10    浏览数( -) 【举报】



珍爱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保护环境已是时不我待的了



胡少龙



中国这个多民族的文明大国,面对各种问题,只有追根溯源加以解决,才能让社会长期安定。



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会危害自然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作为一种发展的大趋势,可持续发展已被世界上诸多国家普遍认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真正去做的人寥寥无几。所以说,提倡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在口号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



构建和谐国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除了统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外,更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对资源进行有限开采,对环境实行大力保护,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但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也是为我们的子孙造福。



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定要合理开采,有效利用,做到切实保护自然资源。那种涸泽而渔、杀鸡取卵、只顾眼前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受害的将是我们人类自身。总的来说,人与自然资源之间,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护好自然资源。



地球上的人,生活在同一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中,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本国还是别国,彼此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全球必须共同采取联合行动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总而言之,保护环境,不能只挂在嘴边,要付诸行动。大家要用我们的双手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因为如果我们对现在的生存状态不引起重视,不认真对待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若干年后的某一天,电影中的场景极有可能变为现实。本课题提出“人类正面临抉择:要富裕还是要生存?”对照“富裕”与“生存”,将“经济”与“环境”两大主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权衡这两大主题,是我们振作的根本。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问题之间存在着矛盾,要处理好这个矛盾需要理智的分析利弊,对此,我们可以对目前全球环境问题发表一些属于自己的观点看法。持有哪种观点都是可以的,只要言之有理。但是要明确,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该是并驾齐驱的。没有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就无法实施;而只顾经济发展,不注意环保,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行为。在振作时,我们要注意辩证地看待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这两大问题。





人们总说,世界是平衡的。春夏秋冬,是四季的平衡;晴雨霜雪,是天气的平衡;日月轮回,是时间的平衡。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这便是自然界的平衡。中庸也是一种平衡。儒家强调中庸之道,并非指万事万物均取其中,而是指做任何事都必须符合内在的平衡规律,必须把握好“度” ,否则,  “过犹不及” ,就会打破平衡,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自然界的生态,有其自身的规律,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一切都在固有的循环与演变中进行着。在动物、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和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在人类没有蓄意参与其中之前,一切都是在自然而然中进行的。



生活是从一个点到另外一个点,我们改变不了多少东西,但是我们却可以调整自己。能力高时,调高自己的目标;人生处于低谷时,将我们的目标暂时放低一些,在平衡中求发展,在平衡中找出路,万不能好高骛远自暴自弃。打破了生活的平衡会遭到生活的报复,同样,若打破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大自然也必将报复我们。



资源是自然界赐予人类的一份厚重的礼物,它是万物在大地的怀抱中蛰伏上亿年才形成的珍宝。人类没有资源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建设与发展。所以,在开发利用资源时,我们应坚持平衡的原则,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在获取的同时秉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观念,不忘留给后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珍爱地球就是善待自己,保护环境已是时不我待的了。



随着大工业的加速迅起,大量污气、废气的排放,人们不得不每天呼吸着灰尘,已无健康可言。而森林的消失,导致了水土流失,气温升高。



类似挖发菜等人类破坏植被的行为,是造成沙尘暴的最主要原因。透过对挖发菜这一典型事例的分析,我们看到防止沙尘暴绝非易事,它本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增强全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既是当务之急,又要持之以恒。 “桌上一盘发菜,沙化几亩草地” ,点吃发菜的食客想到了吗?阻碍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们还能“发财”吗?



“人定胜天” “制天命而用之” 是战国末期荀子提出的,号召人们增强征服自然的信心。许多年来,这句话一直被视为一种唯物主义气壮山河的至理名言:在它的激励下,人们大规模地开始了征服自然的斗争。但是,就在人类以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向自然界发起进攻,并日益取得成就的同时,一场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的悲剧开始了。



在人类的干预下,2000年前曾与荀子同时生活在地球上的110种哺乳动物、139种鸟类现已荡然无存,其中三分之一是近50年灭绝的。可见,人口的急剧膨胀,是以大批生物物种灭绝为代价的。



我们当然不能归咎于荀子。2000年前,荀子的脑海里萦绕着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动人故事,于是颇有气魄地喊出“人定胜天” 。但当他极目四望,只见到人类尚未进入封建社会的原始耕作,又怎能想象人类真正把“制天命而用之” 极度发挥时,大自然所遭受的破坏程度呢?他始料未及的事太多了: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土壤的流失和沙化,绿色植被的减少,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的破坏······我们不应归咎于荀子,我们又该归咎于谁呢?



还是将忏悔的十字架戴在“人类”的胸前吧!



上述现象,仅是人类无限制攫取大自然能量所造成的一部分后果罢了。现代工业社会每个成员所耗费的能量比300年前的人要高出上百倍。而国家经济部门发展生产,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意味着人类耗费自然资源的速度的加快。如果继续固守“人定胜天”的法则,速度快到了不给自然资源更新的喘息之机,那么地球将难以负荷了。



季羡林曾将和谐分为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人与自己的和谐这三种。



对待人生,我们切不可抱着“悬肉为林,以酒为池”的贪欲来占用。毋宁说,人生是占有不了的,因为我们迟早要将它交还自然。为生活留下一片“余”的天空,能让我们更豁达地体味人生。当有人提出为钱学森盖将军楼时,他委婉拒绝,回到生活中从容的余地。当塞林格因《麦田里的守望者》走红全美时,他却躲回乡间一隅,因为那是他心灵宁静的余地。留有余地,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进;留有余地,是生活中的平淡和从容,更是灵魂上的丰盈和豁达;留有余地,是人类通往成熟练达的必由之路。



留有余地,不仅应是一个人的生存观,还应成为一个社会的发展观。中国的GDP正高速增长,然而,与其一同增长的是人们的腰围;下跌的不仅有股票,还有人们的幸福指数。人们的房子越住越大,而在家中的时间越来越少,因为我们都被迫成了房奴、车奴而在外奔波;人们会在市场购物时斤斤计较,却对最宝贵的生命毫不珍惜。在中国,物质和精神的矛盾已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从民生的建设到长江中华鲟的放生,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我们正在学会留有余地。



面对时代的进步,尤其是我国取得的进步,我欣然落笔,化为墨痕。前路或许多艰,但只要我们对自然、对人生、对发展都留有余地,那么我们定会向阳光的方向发展。



构建和谐国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除了统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外,更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对资源进行有限开采,对环境实行大力保护,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但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也是为我们的子孙造福。



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定要合理开采,有效利用,做到切实保护自然资源。那种涸泽而渔、杀鸡取卵、只顾眼前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受害的将是我们人类自身。总的来说,人与自然资源之间,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护好自然资源。



地球上的人,生活在同一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中,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本国还是别国,彼此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全球必须共同采取联合行动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附件

  • 珍爱地球就是善待自己.docx  下载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