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园本活动心得 > 正文

作业标题 :园本活动心得 作业周期 : 2017-03-292017-06-30

作业要求 :培训期间,参加本园的教研活动或者工作坊/区县组织的教研交流活动,结合参与情况,撰写活动心得1篇,提交即可得分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园本活动心得

提交者:学员方灵利    所属单位:桐庐县桐君街道中心幼儿园    提交时间: 2017-05-05 15:24:22    浏览数( 0 ) 【举报】

技术要点 层层推进教学

                                                                  ——以中班《学会分享》为例探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技术

2016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某县心理健康优质课教学评比,接到的教学内容是《学会分享》。在第一次磨课过程中笔者借用故事《金色的房子》帮助幼儿理解为什么好东西要一起分享,在活动的最后,请了4个小朋友分发小饼干,让幼儿集体尝试和体验食物分享。结果,在分享活动中,一个女孩子抢了一个男孩子嘴里的饼干,把男孩子弄哭,还理直气壮地告诉笔者:“教师,他不分享。”可见,孩子没有从实质上理解分享,只知道大家一起吃是分享,不明白抢饼干也不是分享的行为的道理。由于孩子没有学会分享,教学目标没有达到,这次教学活动效果很失败。

反思原因主要是教学策略单一,教育技术不到位,过于注重理解分享意义,把大量的教学时间用在理解故事内容上。怎样的教育技术是符合幼儿年龄特征,能为幼儿喜欢和理解,并达到教育目标呢?麦肯齐(Mac Kenzie)和厄劳特(Eraut)在1971年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达到教育目标的手段的系统化的研究”。 具有以教育手段为研究对象,以对达到教育目标的手段的研究为研究内容,对达到教育目标的手段的系统化研究为目标的特征。在对教育技术的认真解读后,笔者重新设计《学会分享》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多次研磨,认为:把准教育技术要点,层层推进课堂教学,是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以下是笔者在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中运用的教学技术,总结展示出来希望能够促进同行们对此问题进一步探讨。

一、精选导入技术,埋下教学伏笔,吸引幼儿兴趣

上课刚开始,刚刚进入教室,由思维散乱到镇定集中,这是教学起始点。良好的开头成功的一半,开展适合幼儿心理特点,又贴合教学内容特点的导课技术,吸引幼儿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教师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来预热,无疑是成功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最好手段。

《学会分享》环节一:游戏预热,体验一起玩的快乐

1.教师出示1个皮球。

教师:看,我今天带来了1个皮球,想跟大家一起玩,这么多人怎么玩呢?

幼儿:我们把球一个一个传过来玩,这样大家都玩的到了啊!

教师:哦,我明白了,你们说的是玩《传球》游戏,我们一起玩吧!

2.游戏《传球》。

教师:开心吗?

幼儿:开心。

教师:大家一起玩真开心!

分析:教师用一个皮球成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大家一起玩《传球》游戏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幼儿的距离,也让幼儿初步体验了一起玩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理解为什么要分享的道理埋下伏笔,成功地导入到分享教育内容。

二、运用设疑技术,找准故事脉络,帮助幼儿理解

幼儿喜欢听故事,在故事中引导幼儿懂道理是教师常用的方法。古今中外的许多故事都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幼儿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感染和影响。设疑是故事教学的主要方法,根据故事内容,找准故事脉络,巧妙设疑,使幼儿在问题的探讨中理解故事,明白事理。

《学会分享》环节二:欣赏故事,理解分享意义

1.播放动画片《金色的房子》前半部分。

教师:小姑娘开心吗?

幼儿:开心。

教师:为什么开心?

幼儿:因为小姑娘和小动物们一起玩。

幼儿:因为小动物们给她摘花。

幼儿:因为小动物们说,小姑娘,你好,你那金色的房子真好。

教师:朋友在一起说说、笑笑、玩玩真开心。

2.播放动画片《金色的房子》中间部分。

教师:小姑娘现在开心吗?

幼儿:不开心。

教师:为什么不开心?

幼儿:因为她玩具早就玩厌了。

幼儿:因为她很孤单。

教师:好东西不分享,一个人玩会孤单不快乐的。要怎么做小姑娘才会开心起来?

幼儿:请小动物到她家里玩。

3.播放动画片《金色的房子》结尾部分。

教师:大家一起玩,小姑娘的心情怎么样?

幼儿:开心。

教师:他们玩得多开心呀,现在小姑娘懂得了只有和朋友们一起玩,分享,才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分析:教师找准小姑娘的情绪变化作为贯穿整个故事的脉络,在巧妙简单的“开心吗?为什么开心?为什么不开心”问题中观察讨论小姑娘开心——不开心——开心的心理变化历程中,理解一起分享能让人开心,不愿分享会没有朋友,很孤单的道理。

三、巧搭评台技术,联系生活事件,校正幼儿判断

在平时的生活中,幼儿大多接受的是来自成人和教师的评价,幼儿对自我的评价,以及对同伴行为的评价较少。著名的“点红实验”证明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二年,大约2岁就有了自我意识,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自我意识的复杂性,幼儿必须通过利用语言、姿势、表情、数字等其他有关符号工具,学会与人交往,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了解自己和别人,同时把自己和别人的行为进行比较,学会简单地评价别的儿童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幼儿学会评价,学会掌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性比较和自我检验。所以,搭建一个评台,给幼儿一个评价的机会,让幼儿对自己和同伴的过往行为进行评价,能帮助幼儿自我检验,起到一个校正错误行为,学习和强化积极行为的作用。

《学会分享》环节观察图片,判断分享行为

1.教师同时出示两个小朋友抢书和一起看书的照片,引导幼儿评价。

教师:看看幼儿园里小朋友在干什么?谁做得对,为什么?

幼儿:下面那个做得对。

教师:为什么?

幼儿:因为他们分享,上面的小朋友没有分享。

教师:分享图书的小朋友棒吗?

幼儿:棒!

教师:他们是会分享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来夸夸他们。

教师在一起看书的照片上出示一个大拇指图片并带领幼儿一起竖起大拇指表扬:“你们真棒!”

2.教师接着出示两个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和抢完具的照片,引导幼儿评价。

……

教师小结:会分享小朋友是棒棒的。

分析:教师利用幼儿平时幼儿园生活、游戏照片,引导幼儿进行评价,在评价中,他们判断出一起看书是分享行为,抢书不是分享行为;排队玩滑梯是分享行为,抢玩具不是分享行为;吃饼干你喂我,我喂你是分享行为,抢饼干吃不是分享行为……在判断中,幼儿对以往的行为有了正确认识。

四、找准移情技术,迁移生活经验,提升幼儿经验

心理学把感情的转移成为移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动机因素,是人们内心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19世纪人们就把移情运用到教育中。教师如果能抓住课堂高潮,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的故事,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能促进幼儿从深层次理解道理,较好地完成教学活动的重点,并推进教学难点的突破。

《学会分享》环节:谈话讨论,迁移分享经验

1.联想同伴交往经验。

教师:你跟好朋友们分享过吗?

幼儿:有。

教师:分享了什么?

幼儿:弟弟妹妹来,我把好吃的零食,好玩的玩具都给他玩。

教师:弟弟妹妹喜欢你吗?

幼儿:喜欢。

2.迁移亲子交往经验。

教师:在家里,你跟爸爸妈妈分享过什么?

幼儿:我把糖给妈妈吃了。

教师:妈妈喜欢你吗?

幼儿:喜欢,妈妈还亲了我。

妈妈:这也是分享,这是爱的分享。

这时有一个小朋友急切地举手示意回答。

幼儿:我和妈妈一起画画,这个也是共享行为。

教师:哇,你说的太棒!

这时一个幼儿站起来说:我还给妈妈唱歌跳舞了,她可高兴了。

教师:这是一种快乐分享,我们可以分享食物、玩具、图书,还可以分享快乐。你们能把快乐分享给后面的评委教师吗?

幼儿:能。

教师:让我们为她们一起唱歌,把快乐分享。

师幼唱歌。

教师:看,教师们笑了。会分享的小朋友大家都喜欢。

    分析: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中,运用了移情技术,找准同伴交往和亲子交往讨论点,让幼儿联想生活,由于幼儿已有丰富的同伴交往和亲子交往生活经验,他们纷纷发言,说得一个比一个好,连评委教师都频频点头。幼儿从食物、玩具分享的浅层次理解向爱分享、快乐分享的深层次发展,提升了幼儿的分享经验。

五、难点挑战技术,尝试行为练习,强化幼儿行为

    幼儿心理变化都体现在行为上,由于幼儿行为学习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幼儿行为的最大特点就是缺乏科学意义上的“齐一性”。由此导致幼儿行为教育的知识本性也必然具有非科学意义上的确定性,从而决定了幼儿获得行为教育知识,养成行为习惯的基本路径不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教导”,而是生活实践意义上的“练习”。

    《学会分享》环节:共享点心,尝试分享

1.教师分享小点心。

教师:我也想跟你们分享,看,我带来了好吃的小点心。

幼儿惊叫“哇”后拍手。

教师:你们愿意一起分享吗?

幼儿:愿意。

师幼一起分享点心,你喂我,我喂你。

2.小朋友分享小点心。

教师:你们的老师和隔壁班的小朋友没有吃到小点心,你们愿意跟他们分享吗?

幼儿:愿意。

教师:那把好吃的让更多的人跟我们一起分享。

幼儿送点心。

分析:认识到行动是一个质的提升,教师通过让幼儿一起吃小点心,你喂我,我喂你,一起送点心的生活实践,起到了练习和强化的作用,从而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难点,再也不会出现抢饼干的现象了。

以上便是笔者关于如何组织好幼儿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一些心得体会。当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育技术可适当甄选,结合幼儿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把准技术要点,层层推进教学,那么,“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也就能在教学实践中融会贯通了。


老师评语

园本活动心得

最新园本活动心得

推荐园本活动心得

热门园本活动心得

热评园本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