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园本活动心得 > 正文

作业标题 :园本活动心得 作业周期 : 2017-03-292017-06-10

作业要求 :培训期间,参加本园的教研活动或者工作坊/区县组织的教研交流活动,结合参与情况,撰写活动心得1篇,提交即可得分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园本活动心得

提交者:学员沈莹    所属单位:椒江区前所中心幼儿园    提交时间: 2017-05-26 11:50:02    浏览数( 0 ) 【举报】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新视野中的美国教育

            ——2016年赴美研修总结报告

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中心幼儿园  沈莹


2016年10月22日至11月4日,浙江省教育厅选送19名幼儿园园长远赴美国研修培训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互帮互助互促互学,顺利完满地结束全部日程。为期14天的学习中,通过讲座介绍、实地观摩、实践体验以及众多形式的互动交流和探讨,对美国教育制度、理念、思想、实施以及社会文化方面有了具体了解和感悟,很多方面与想象中的有出入,很多方面想所未想,所学、所思、所想感触至深,开拓了全新的视野,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考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下面,我们将把本次学习的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和汇报,以达到及时内省内化,本着“继续、转换、传递”的三个原则,更好地应用到回国之后的本职岗位工作中,从而实现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

一、美国学前班至12年级(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概况

此次研修我们学习的主要地点是印第安纳州,通过研修学习我们对印第安纳州学校教育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一)办学形式

 美国学校的办学形式有以下几种: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包含专属的昂贵学校和教会学校)、特许学校和幼儿园。以幼儿园为例,美国儿童在5岁之前通常上的是专设的学前教育机构,包括学前班、日托中心、儿童中心等,这些机构的费用较高。满5岁后,儿童就进入附设在初等学校中的幼儿园学习一年,这一年属义务教育。幼儿园的学习分为半天或全天的两种,半天的是免费的。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师幼比,印第安纳州的规定是1∶10,但实际往往是1∶4,教师有专职和兼职之分,但均须具有幼儿教育专业学历证书,一般为本科学历。幼儿园的师幼比通常为1∶20,教师的学历至少为本科。教师是包班的,承担除音乐、美术、体育课程之外的所有工作。

(二)入学百分比

 据统计,90%的学生就读公立学校,10%的学生就读私人、教会和特许学校。其中,29.5%的学生信奉天主教,45.3%信奉其他宗教信仰,20.2%的学生独立的,5%的学生特许。以Spring Mill小学为例,805名学生中(幼儿园到五年级),其中32.3%学生为白种人,34.5%为黑人,18.5%为西班牙裔,以及3.9%为亚裔。

(三)普通教育实行情况

    美国有50个州,仼何没有在美国宪法中提及的(包括公立教育),可由各州自行制定教育要求、教育标准等决策。我们所研修的印第安纳州,就执行下列规定:

1.学生到7岁才可以上学,大多数孩子在5岁开始上公立的学前班,但孩子不一定要上学前班;一些学区提供幼儿园,但只给3一4岁孩子就读。

2.学生必须上学读书直至18岁,18岁后,孩子在父母的允许下才可以辍学。

3.孩子直到4年级都在固定教室上课,从5年级开始实行走班制,所以,大多数小学都是学前班至5年级,初中学校是6年级至8年级,高中是9年级至12年级。

4.孩子在3岁前会接受学习能力方面的检查测试,有发展障碍的孩子必须上幼儿园;约有15%的孩子会被归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智商为70或低于70),如果存在问题,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该孩子的个人发展计划,一直跟到长大以后,足见美国对特殊教育的重视。

二、美国学校的基本情况

(一)美国学校的组织机构(见下图)

 

(二)美国学校的资金构成

美国学校的教育资金主要由6大块构成:常规资金、投资方案资金、偿债资金、交通资金、特殊资金、联邦资金。当然,各州发展水平不一,学校的教育资金会根据议会会议的决策而改变。以印第安纳州为例,本年度他们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为7000美元,当地政府会根据学校的学生数直接下拨到学校。

(三)美国学校的校园建设

我们所参观的学校,都是只有一层的橘黄平房,矮矮的,长长的,简洁大方,占地面积很大。学校门窗极少,门窗都有防弹防恐功能,但没有围墙、没有保安,一般采用开放式或只用铁丝网隔离走进校园有点像迷宫,没有高端气派的大门主入口,有的是学校四通八达的出入口,给人感觉学校办学的开放与自由。不管是空间格局,还是装饰布置,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中可以感受到美国教育的一些基本价值观。

1.凸显个性的教育环境

美国教育中对个性的崇尚、张扬无不体现在环境设计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所有的学校在入口处都设置与酒店前台相似的接待处,接待处通常放有供来访者休息的桌椅,还有很多绿色植物,来访者可以快捷地从接待者热情的服务中获得信息和帮助。这种简单而不失美观的环境给人以亲切、舒适的感觉。学校的入口区域会通过橱窗、展板等向参观者展示它的历史、荣誉、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学校还会将一学期各个班级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张贴在入口处,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同时接受家长的监督。这些设计无不体现了学校管理的有序和人性化。

 例如:我们参观的Spring Mill Elementary School,这所学校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就在入口过道的天花板上有序地悬挂了各国国旗。此外,该校在其他区域,如过道里、墙壁上,也用相应的展板彰显学校特色,渗透多元文化的意识。这样的学校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个性”两字,这些个性化的设计,没有哪所学校是雷同的,没有哪个教室是一模一样地存在的,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布置,引领着孩子个性化地发展。这一系列个性化的体现,让我领悟到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除了重视个性化教育,学校还重视社会活动文化的融合,例如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崇拜的球队,模仿球队文化设计代表精神的吉祥物(如沙皮狗、鹰等),他们会将这些吉祥物渗透到校园里的角角落落。

2.“以儿童为本”的环境布置

校园内环境非常整洁,环境布置体现了“以儿童为本”,教室地板大量运用地毯,方便孩子们随时坐在地上开展活动。

从内容上看,“以儿童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在环境布置上。我们看到,美国学校的环境布置常常和课程紧密结合。室内过道上布置的大多是孩子的作业和作品。每个活动室门口都有一两块大面积的墙壁,教师会根据不同主题定期张贴儿童的作业和作品。比如:围绕“冬天”的主题,有个班级展示了孩子们用彩纸剪制的小手套以及用彩线编织的小块织物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儿童的作业、作品几乎都被展示在公共空间里,以供教师、孩子、家长之间相互了解、交流。孩子们通过展示、交流可再次回味教学内容和过程,并与同伴欣赏和分享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真切感受到自己在教育环境中的存在,感受到自我的成长和价值。

从形式上看,“以儿童为本”的思想也充分体现在尊重儿童的审美心理上。如:环境布置中卡通形象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既增强了趣味性和生动性,也激发了孩子的审美兴趣。墙面的布置偏向红、黄、蓝、白等亮色,注重色彩搭配,强调对比、平衡与和谐。由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布置,每块墙壁都像一件大的艺术作品,吸引人去慢慢欣赏、感受。

3.温馨杂“乱”的学生教室

     教室是教师和孩子精心营造的天地。我们参观到的学校都实行包班制,就是每个教室归一个老师所用,教室既是老师备课的地方,也是上课的地方,然后师的办公物品也全在教室里。每个教室很大,学生很少,一班只有二十来个。每一个教室的布置都不一样,进入室内,各位教师的个性更是显露无遗。每个教室设有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一个主题,教师通常会将教学内容以各种形式张贴或悬挂在四周墙壁上,甚至天花板上,内容非常丰富,挂着跟孩子学习有关的资料以促进儿童的学习。每个教室的门口除了有统一的、刻有教师名字的小标牌以及传递教师个人信息的布置外,教师还会以个性化的方式张贴本班的通知、信息等。教室四周墙壁上到处贴着各种各样的东西,花花绿绿。但是学前班的教室环境布置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我看到约有90%布置的都是关于识字、字母、拼读、数学、作业纸等内容,有点我们国内所说的“小学化”味道。

    在教室里,我们还看到了课桌有个性的排列组合,有规规整整排列的,有围成圆圈摆放的,3至4张组合摆放的,也有随机区域式搭配排列的。这些不同的桌椅摆放形式,让美国的学习课堂看上去更加丰富、灵动、个性和有趣。此外,我看到教室里的学生也是很有个性地学习着,有的席地而坐看书,有的躲在角落里看书,有的坐在躺椅上听音乐,也有的坐在位置上写作业,很悠闲很随意。

    4.道德规范的强调渗透

我们参观的学校中,大多很注重通过环境向学生、家长、教师渗透道德规则意识。如:有的学校在墙上张贴不允许暴力行为的图示;有的学校在公共饮水设施上方张贴有序排队饮水的照片,下面写着噪声指数及行为要求;有些教师会在活动室入口处用自制的小展板提醒孩子遵守教室规则和学习规范,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除了强调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外,学校还注重在环境中展示一些基本道德价值。比如:有的学校将合作、关爱、责任、正义、平等等印在小锦旗上悬挂在过道上,不断提示孩子知晓这些基本道德价值。

(四)美国学校的教学与课程

1.自由多元的教参选择

我们交流的所有校长、老师都纷纷表示,学校里没有统一的教参,也没有定量的笔头工作任务。虽然州里有固定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但教师不喜欢,更多的教师喜欢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从众多的在线教材、纸质教材中自主择优选择,管理层和教师都有自主权,最终的教材计划由教师、学校、督学三者共同制定。

2.多元开放的课程设置

美国学校开设课程有语言、计算、自主阅读、自然实验、电脑、手工制作3D打印、科学探索音乐艺术、泥工陶土、室内球场、野外体验场等等,丰富而开放。印象最深的是在模型制作活动室,老师介绍了矫正鞋的制作流程,我们看到一些孩子的设计稿和作品。在与老师的交流中知道,这些作品题材源于孩子,孩子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参考、实践、比对找出关键问题、找解决方案,虽然孩子的作品看上去很稚嫩,但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他们更强调孩子做事的思维创新关注孩子能力的提升和生活的技能

我们知道,美国是个高度融合的国家,因此很多学校都设置了第二种语言学习,希望孩子多元发展。特别有意思的是,有的学校还会在开学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需要的课程,学校再进行整理归类,在学期里开设孩子需求的课程,满足他们的需要。

3.合作独立的课堂学习

美国学校实行小班化的课堂学习模式,而且很多的课堂中有主教老师,也有辅教老师,他们介绍这样可以更多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课堂学习中,他们特别注重学生动手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比如:一节自然实验课,他们让学生合作模拟听听各种东西掉下去发出的声音;一节手工课,他们让学生合作用蛋糕去制作各种物品。他们也特别注重阅读,在阅读课中,有表演台,可以随时合作表演阅读中的内容;更有互帮合作阅读的课堂,不同年级的学生两三个一组一起阅读,高年级帮助低年级阅读。总之,走进他们的课堂,看到的大多是四五个学生在一起学习的形式,合作成了他们最主要、最自然的学习方式之一。他们也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不管哪个班哪个学生课桌上都有一块小小的白板,上课时,学生总是不停地在自己独立拥有的这块白板上不断地演练、书写等,他们认为知识的获得需要合作也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过程。其实,合作和自主是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孩子们在合作中锻炼自主能力,这样的合作学习平台,对学生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发展。

4.自由规范的一日安排

我们观摩的幼儿园里,大致的一日流程是这样安排的:入园——入厕——游戏(问好、合作、交往、知识复习等环节设置——转圆圈时间(集体教学)——音乐跳一跳玩一玩(休息放松)——分组区域学习——小组转桌子(轮流的意思)——入——集中阅读——户外游戏——午餐——午觉1小时——选修(体育、图书馆、美术、跟残障孩子一起玩等)——整理——15:15离园,此段时间以外另外收费。由此可见,美国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相对较少,区域活动相对较多。除了集体活动,其余时间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小组活动或个别活动。

进入校园,能感受到孩子非常规范有序的常规习惯,如:孩子们有序地上下校车、入厕、进班、交换上课地点、走班(课间每人在自己柜子中准备下一活动的材料)、用餐等,整个校园彰显既安静、开放,又有条不紊、紧密有效的节奏。对小年龄班的孩子,老师也非常注重动作的统一(如:抱胸),每个孩子都会主动用微笑和“你好”跟我们打招呼。

进入课堂,能感受到孩子围绕教师开展的教育教学有良好的倾听和专注投入学习的习惯。还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就是孩子不管在哪个地方写作业,他离开之后,笔必然是放回笔筒里,椅子必然是好好的塞回桌子下,多余的作业纸总是放回门口的箩筐里的。

    5.法律规定的阅读课程

关于阅读,美国政府明确规定,孩子从5岁开始就有每天阅读1.5小时的法律规定。美国政府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在我们研修的这段时间里感受很深。走在大街上,能看到临街设置的书亭、可供阅读的休息区等,不禁让人想起了希拉里·克林顿所说的“教育需举全村之力”。

在学校里,为了保证孩子有90分钟的阅读时间,学校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安排相应的阅读课程,包括语法、单词、读写能力和阅读欣赏我们了解到从小班开始到高年级的阅读方式和内容是不同的:小班,因无法读书,对字母尽量有认知,准确感知语音阅读;大班,学习生词、字母,每周有目标,集中在发音、字母和拼读上;一年级,词法,阅读技巧,攻单词、速度、语法三个方向的练习;三年级,阅读的结果是考试,不合格者不能进入四年级。除了阅读课程以外,每所学校都设有大型图书馆,馆内设置了学习区、阅读区、电脑阅读区、表演区、休闲区、借阅办理一应俱全,既方便了教学,又满足了孩子阅读的需要,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能力。

6.巧妙结合的生活学习

在他们的教室里,每班都有一个类似厨房的操作台,可以加热点心、烧开水、洗手等。每班也都有男女分厕的独立洗手间,每个洗手间里只有1——2个马桶,这样的设施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就如此。我们观察发现,孩子们没有等待和排队的现象,因为他们在上课期间、学习期间都可以自由地去上洗手间。这样的学习环境,更多的加入了人文的温情因素,让孩子在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巧妙结合里,更自由、更放松地思考和学习。

在美国的幼儿园里,也设有区域:如阅读区、操作区、电脑操作区、美工区等,他们没有社会性游戏区域我们发现,区域内活动材料并没有我们所想象中的丰富新颖、形式多样,只在区域中投放少量的低结构材料,以各种纸片和手工工具为主,学前班更是以孩子的各类课本为主区域内容一般为同一目标下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学习比如在Spring Mill Elementary School,我们观摩学前班阅读活动后半部分的区域活动中发现这位执教老师获得奥巴马总统嘉奖,其实不是想象中的场景,但是很强调孩子的注意力和投入。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一组为电脑课件练习,一组为IPAD软件练习题,一组为拼字母卡练习单词(只有一个男孩子),一组为孩子指读书本(教师辅导,重在指并大声读出来)一组的桌上放了很多可重复使用的单词书写卡片(没有孩子参加),此外还有一名特殊孩子在玩沙子等。可见,孩子的区域选择不是完全孩子自愿,并不是自由选择的自主活动。我们看到的,首先是教师指定电脑和IPAD的孩子入区,然后孩子才能选择剩下的区域活动,不过每一个孩子都玩津津有味。

7.尊重包容的特殊教育

不让一个孩子掉对法》是美国年前规定的,所以,我们参观的这些学校,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都会有特殊孩子。美国特殊儿童的鉴定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残障儿童,他们会在孩子3岁前进行学习能力方面的检查测试,对有发展障碍的孩子要求必须上幼儿园,约有15%的孩子会被诊断出在智商或心理方面有特殊需要,比如智商为70或低于70、自闭症、语言方面弱于同龄人、动作发展问题、心理障碍、较重的不良习惯、不善交流等,种类很多,这些孩子大部分都在正常的学校中接受教育每个学校的特殊教育班级实施方式都不同,有单独成班的有渗透在日常班级里面老师进行补小课的,还有正常的孩子加入成为“向导者”的特殊儿童班级。学校会根据特殊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发展计划,配备专职的特殊教师(美国把特殊教育执证者等同于任课教师),会在教室单独开一块区域给有特殊需要的开展孩子针对性的辅导,学校也会设有很多的特殊功能教室,比如沙盘室(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语言训练室、手工操作室、音乐体育活动场地等各种小教室这让我感受到了美国对特殊教育的重视。他们无论在制度上还是设备上,都非常得完善,在我们参观的学校里,这些特殊孩子的眼神里没有惊恐、没有自卑,也没有躲闪,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开心和客人老师打招呼,和同伴相处显得非常自然。

    8.因材施教的分层辅导

在我们所参观的学校里,随处可见分层教学的辅导空间,走廊尽头、教室门口、教室角落等,教师会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带着孩子们在这些空间里学习,我们发现,教师非常熟悉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能针对不同孩子实施不同的指导方式和练习内容,为孩子提供了适当的支持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9.自然无痕的保育工作

在参观的所有幼儿园里,我们非常惊奇的发现他们没有晨检,没有保育员负责照顾孩子的生活,也没有保育环节,偶尔有孩子喝水喝的是走廊上固定的直饮水,几乎没什么孩子上厕所,也没有点心。其他3——4岁私立的幼儿园班级环境中,除了一个小小的简易厨房(用于孩子体验生活),并没有任何国内班级中茶杯架、喝水记录表、衣帽间、卫生间等保育方面的设备和痕迹。在保健方面的重视不如我们国内的幼儿园,班级只有一名主班教师和一名特殊教师,在保健方面做得不如国内细致

   (五)美国教师的基本情况

1.师资来源和结构  

美国学校教师一定要有教师资格证、特殊教育资格证两证之一方可上岗,职业规划在于教师的个人兴趣(在上大学时就非常明确),校长负责学校内的所有公务,制定相关制度和执行情况由政府的督学负责,五百名学生以上的学校配备一名副校长,校长基本在优秀教师中产生。

2.工作量和待遇  

社区幼儿园执证师生比为1:18,学区幼儿园执证师生比为1:8或10,此外会有实习的助手,无生活老师概念。教师没有午休时间,在每周三有孩子提早放学的时间进行教研会议,从而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需求,教师做出教学技巧的调整和学习计划的调整。我们观摩的数学教师在上午四节课后用午餐,然后马上投入下午针对不同层次孩子的课堂辅导,他表示确实停不下来,他是美国国际荣誉教师协会成员,是一名优秀的青年数学教师。老师组织课外活动只有小小的补贴。新教师工资在大学毕业以后从4 .2万起,跟随资历和文凭上涨,工资可达到8万多。校长(副校长)从8万、10万、12万起,校长与管理人员的工资在网络上公开。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大部分都很敬业,也很受社区的尊敬。

3. 教师培训模式  

教师准入职以后,有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学区分层培训、各校教师培训、美国国际荣誉教师协会(自学)、自己要求的培训学历提升等培训)、在职中选出的领导教师培训(后备干部培训)。我们重点了解了美国国际荣誉教师协会KDP。KDP有着百年的历史,虽是一个古老的教师培训系统,但途经众多,内容全面,级别分明,效果显著,只要教师有成就,不无性别、种族、年龄、国家都可以参加,我们耳熟能详的美国教育家和著名教师都在其中,如爱因斯坦、杜威、《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雷夫都是成员。上海分会(侧重教师培训)北京分会(侧重教师调查等研究)已经在2012年成立。KDP的任务是将优质的学习带给每一位教育者,愿景是通过激发教师面对未来挑战的精神,来推动全球的优质教育。KDP的交流平台有三本杂志、广播与网络在线讲座、国际会议、官方网站与网络社交平台。

     (七)美国家长的基本情况

美国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也重视对孩子教育环境的选择。他们往往会在孩子入学前来考察学校,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一旦选择就读,也绝对的信任尊重服从学校的管理。在参观spring mill小学时,有十人左右的家长团前来学校考察,目的是决定孩子放在哪一所学校,校长非常郑重的接待并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观摩。此外,在Spring Mill小学white 0ak白橡木小学看到的情景更让我印象深刻。

Spring Mill小学观看了家长送孩子入校以及校车“卸载”学生程序,给我很深的体会。早上七点半,天还是黑的(印州日短,执行的是美国东部时间,秋冬的早上跟我们的时间概念存在两个小时的时差),二百多家长按时按规定车道环行每十辆车进入指定车道孩子开门下车的方向、换一批车子进来等系列的每个动作全部听从值班老师统一吹哨子的命令。值得一提的是,每个点是由值班教师和校长在岗,没有保安,也没有家长值勤校长会在每天川流的车灯中与各位家长打招呼、挥手致意。八百多孩子入校十分有序,没人插队,没人大声喧哗,全校入学工作十分钟之内全部完成,不禁让人惊叹孩子们的礼仪与规则意识特别强。

white 0ak白橡木小学体验了四年级学生户外实践课程(让孩子模仿1840年代的生活),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所有参与活动的都是家长志愿者,他们穿上1840年代的服饰,意图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有穿越时空之感。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我能感受到志愿者的那份热忱与爱心,更能体会到学校办学的多元与开放,他们注重孩子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孩子体验历史感,增强探索精神。如此丰富多彩的户外体验活动,让我初步领略到了中美基础教育的文化差异。

、美国研修的收获感悟

14天的研修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实地了解了美国教育的基本情况,感受到了美国教育在尊重与包容、自由与规则、开放与多元等方面带来的震撼,尤其在尊重幼儿、放手支持、幼小衔接、注重阅读、建立秩序等方面收获很大,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

(一)政府投入,社会支持

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政府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已经走在了全球各国幼儿教育的最前列。在观摩的学校里,了解了美国政府对学校公用经费的投入力度,感受到了政府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全程关注和投入,看到了困难孩子享受政府的免费午餐,也体验到了由当地纳税人为学生提供免费乘坐的校车。在美国学校校车全部统一,校车内有许多出于关爱的细节设计。据介绍,美国的校车是最坚固的车,不但建造质量过硬,还有全社会都为校车让行的规则,还包括校车的司机资格审查很严格。此外,美国的班级、功能教室、走廊都配置了大量的苹果电脑、IPAD、计算机、白板、3D打印机等高端电子产品,大量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电脑装有各种学习软件,孩子们玩得得心应手非常自然。

此行,我们还看到了世界最大的印第安纳儿童博物馆、美国最大大都会博物馆美国第三印第安纳大学博物馆,这些均是社会力量在支持维护,依靠民间资金运转,管理人员也大量运用义工。博物馆里的藏品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面对全社会开放,参观者更是络绎不绝。这方方面面,足见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支持度。

(二)教师敬业,孩子快乐

此次所到的几个学校,我们都为教师的敬业和投入工作所敬佩,她们的工作状态都非常快乐,能耐心地与孩子们交流,这种状态是非常可贵的。教师考核更多依靠教师自觉,积极提倡终身学习和年资成本。在与美国教师的互动交流中,发现他们很重视孩子的快乐体验。他们表示,孩子对幼儿园的快乐体验比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没有了快乐,孩子便没有了安全感,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在他们看来,孩子们的快乐来自于教师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平等和成长中的人看待。

而反观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比较严重,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及全社会来重视这个问题,要努力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切实改变教育的评价方式,让教师们在从业中感受到职业幸福。

(三)尊重孩子,因材施教

我们知道,没有任何教育方式是完美的,美式教育也一样,但其中很多亮点刚好是我们中式教育所缺乏的。首先美式教育不是一刀切,政府没有强制规定全国上下每个地方的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教授的内容都必须是一样的,可由学校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安排设置;其次美国学校中特注重“因材施教”,我们看到的美国教师,对每个孩子都非常的了解,也似乎很理解这些孩子的内心感受。比如:学习功课不擅长没关系,你肯定有其他的优秀的地方,将这些具有优秀才能的孩子集中到一个班上由特殊的老师来教课,这样能让孩子将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发挥到最彻底的地步。

另外,我们参观的不管是小学还是幼儿园,普遍实施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使教育资源相对更为丰富,因此也更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我们看到孩子们的活动材料非常丰富,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非常自由。在教学之外,老师们对多语种孩子的个别辅导、以及对残障孩子的随班就读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真正体现了《一个也不能少》的法规精神。同时,老师不会歧视班里的残疾儿童,当然也不会给予他们过多的照顾,他们接纳与尊重孩子的想法、人格和身体。他们对每位孩子都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处处体现教师对孩子的尊重和友善。观察中还发现,当孩子们在讨论中说出各种想法时,教师通常会以赞赏的口吻微笑着回应孩子,在某种程度上与儿童保持一种平等的、互相尊重的人格关系。

(四)幼小衔接,紧密融合

此行参观的幼儿园,都是走入美国小学里参观的,因为很多幼儿园是和小学低段同在一个屋檐下。美国的学前班设在小学里,教育的对象是5岁的幼儿,作为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处在小学,但对象仍然是幼儿,我们看到的学前班无论是在环境创设、课程设计还是在教育方式上都无异于幼儿园,他们倡导低幼年段依然需要接近学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他们认为学前儿童到一年级是幼儿成长的关键点,将幼儿园设在小学中,这样的安排,不仅在课程上有连贯性,甚至在一日生活中孩子就已经熟悉了小学的生活,因为师出同门,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其幼小衔接是自然的,无痕的。这与我国的方式不同,建议加大学前投入的同时,能够重视小幼衔接的问题和对终身教育的价值。

0由此,也联想到我省当前的浙江省一级幼儿园标准在所谓的尊重、自主、自由的理念下对保教提出的要求过于程式化、细致化,建议从有利于孩子终身发展的高度降低保育环节要求,加大对个别化教育学习。

    (五)爱国教育,提升品德

美国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非常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接触到的社会个体还是教师学生,言谈举止间都洋溢着对国家的自豪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所有的学校、班级、餐馆、宾馆等,所到之处,都悬挂着国旗。而我们有着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在这方面的教育并未深入。在今后的办园过程中,将以此为标准,加强对幼儿历史感和责任心的教育,重视孩子规范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美国教育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了儿童发展规律,把视野拓宽到了世界的范围,拥有更为包容的心态,怀揣民族和职业的自信,组装出了一个实现中西合璧共融发展的美好愿景,相信此次培训影响我们今后的人生追求与发展,让我们以此为起点,重新出发!

 

老师评语

园本活动心得

最新园本活动心得

推荐园本活动心得

热门园本活动心得

热评园本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