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园本活动心得 > 正文

作业标题 :园本活动心得 作业周期 : 2017-03-292017-06-10

作业要求 :培训期间,参加本园的教研活动或者工作坊/区县组织的教研交流活动,结合参与情况,撰写活动心得1篇,提交即可得分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园本活动心得

提交者:学员葛彬彬    所属单位:宁波光华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5-23 15:09:46    浏览数( 28 ) 【举报】

沉重的“学习故事”

    自从去年在宁波培训接触到来自新西兰的“学习故事”后,我就被“学习故事”所体现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所吸引。这学期闷闷教研的重点放在了“带领老师走进学习故事”,我们的全体老师从观察一个个儿童、做出一点点改变,记录点点滴滴开始,将观察的视角聚焦儿童,将研究的切入点定位于用教育实践来理解内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精神与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孩子们身上获得了新知、真知、勇气与力量。
    正当“学习故事”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认识与重视之时,种种因“学习故事”而起的观点、做法却越来越令我感到一种难以释怀的“沉重”与“可怕”,让我对“学习故事”探究热潮心生担忧。
    担忧1
    只强调方法途径,而忽视科学系统的理论基础
    说到“学习故事”的“沉重”,首先来自于在对“学习故事”的背景、理念不断学习后越来越深刻的认识。起初,我们对“学习故事”更多的认识是:这是一种积极正向的评价模式,可以转变“请你像我这样做”、“我不教你不会”这些教师原有的、内隐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帮助教师在头脑中建立“儿童是有自信、有能力”的学习者形象,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形成师幼间积极良好的互动。作为管理者,我甚至认为“学习故事”有如一种信仰,当我们不断用相机与笔记录儿童积极主动的学习瞬间时,当我们不断传颂儿童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去学习的故事时,教育者自身的心灵会得到净化与提升,哪怕工作几十年的幼儿教师也会自然而然地转变观念,实施科学的保教。
     然而,随着深入学习《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建构学习者的形象》这本书,我才发现“学习故事”远不像我们所理解的:关注和记录儿童能做的,为儿童写一篇篇图文并茂的学习故事,用叙事性观察激励儿童形成良好学习品质等等这么简单。
    初读这本书,感到有些晦涩难懂,反复读几遍后才发现,这本书表面上只讲了“学习故事”的评价手段是如何建构学习者形象这一个方面的内容,但其中却包含了若干深奥的理论与基于实践的研究,包括如何定位学习者是有权利、有责任的学习角色,如何整合多视角为学习建立连接,如何认识多种可能和学习的连续性,如何用复杂的方式占有知识等。
    原来,发现、认识和推动儿童的学习不仅需要对儿童进行赏识、鼓励、尊重,还要弄明白为什么要建立民主关系、赋予儿童权力,学习为什么是在“中间学习”,“学习故事”是如何发挥边界介质作用的,等等。这些隐藏在“学习故事”背后的、科学的、系统的教育理论与方法才是支持儿童学习的真经。
    随着认识的深入,我感到如果不加强深入的学习以及进行与实践对接研究,“学习故事”在幼儿园实践工作中的运用会是十分困难与曲折的,而且极其容易遭遇种种曲解。

    担忧2
    脱离本土、本地区、本园的现实
    说到“学习故事”的“沉重”,还有一方面是来自同行的期待与质疑。自从我们开始尝试记录儿童的“学习故事”、改变一日生活常规、改变幼儿园管理方式,就不断出现来自各个层面的询问与质疑。最令我们感到“压力山大”的是经常听到老师反应:“那个什么故事把我们害惨了。”
    原来,要求老师们用“学习故事”的方式观察儿童、观察游戏。于是乎,注意、识别、回应的三段体充斥了各类型的汇报交流。有的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我们每天拿着相机拍照、记录,我们还要担心其他孩子的安全,根本看不到‘哇’时刻。”有的老师说:“又是一股风,于点实事,好不好?”还有的老师说:“我们现在不组织集体活动啦,。”
    听到这些,我对老师探索“学习故事”的情况充满了担忧。其实,我们最初尝试时也并不能深刻理解。学习故事”的内涵,但因为有迫切解读《指南》精神、解决现实之困的需求,凭借一股感性冲动,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

     我理解老师们的困惑, 但是,我们始终告诫自己,“学习故事”不是幼儿园的全部,而是多年传承的本土文化,老师们不断学习、建构园本课程的一个阶段,一段专业探索的“旅程”。当然,正是这关键的一部分将我们散落的课程编织成一张整体的网络,为儿童的学习建立了更多的连接,为孩子和老师们提供了更多学习与发展的可能性。我们的幼儿园、老师们、孩子们、家长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受益良多。所以,我想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可以不认同,但请尊重我们彼此选择的权利。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才可以是快乐的、幸福的。

老师评语

园本活动心得

最新园本活动心得

推荐园本活动心得

热门园本活动心得

热评园本活动心得